再思考
單純的智識能力似乎在現今複雜的社會中也不一定能展現出相對應的成果,作者提及,再思考以及反學習是更重要的技能。 身為資源班老師,如果再思考的能力不存在,真的很難面對這群異質性高的學生。假如兩位學生皆出現問題行為,但是背後動機及原因不會那麼剛好一樣,如果我們每次處理問題行為都只是單純的二分法或無腦分類,或者就是直接執行處罰,那麼我們也有自然後果:學生問題行為就是會一直出現。
挑戰自己想法
改變總是困難的,尤其是挑戰原本的自己。 作者提及,我們經常偏好維持舊有的觀點,而非費力才能掌握的新觀點。我們樂於更新衣物、家中物品,但是卻對於早就形成的想法緊握不放。我們有沒有什麼想法是不容被挑戰的呢?就是得接納小孩情緒?小孩好壞都是父母的傑作?老師就是不該罰小孩抄課文?
反對自己
勇敢反對自己曾經提出的論點,需要勇氣,卻是必須。在我任教的初期,遇到老師來諮詢一些學生問題時,我都會認真地先查好資料,先想好可以怎麼回覆,那時心裡想的其實不是希望對老師有幫助,我想當時的自己,應該是希望讓老師覺得:啊!果然是特教老師才會給出這麼專業的建議啊! 現在的我,會希望自己可以多聽一點,少給一點建議。如果真的給建議,也希望老師可以回饋後續的效果、也表明歡迎老師推翻我的建議,代表我又學到新事物了!這樣的轉變,讓我變得較不害怕交流意見,不再亂幻想:給不出專業的教學建議,還叫什麼特教老師啊!
讓知識化成行動,進而產生力量的是進階做法;
知道我們所不知道,進一步思考我們原本認定的想法,則是高階人必備。
內在獨裁者
作者提到,我們內心有個內在獨裁者,它設法啟動過度自信的循環以爭取勝利。它會讓我們的錯誤見解安全的包在過濾泡泡裡面,於是當我們看到支持自以信念的資訊時,就會感到驕傲。
但是腦中的想法,似乎很難被發現需要更新了,我們也不會一直主動思考哪個想法過時了。但我們應該透過各種的好奇,讓自己對於各種意見再開放一點。
對於爭論的想像
作者提及,跟他人的爭論可以想成是在跳一場舞,一起找出可以對話的旋律,而非想成戰爭:攻擊!或撤退!當對方越生氣會有敵意,我們就表現得越好奇,當對方失去控制,我們的平靜就是力量。
要跟別人進行健康的辯論,坦白說對我來說還真是挑戰。我就是那種不會直接挑明反對其他人意見的人類,也就是傳說中秉持著以和為貴的濫好人。
但是我現在得明白,不交流意見其實比不表達意見更糟糕。一來這場討論根本沒有意義,只有特定人的觀點,二來自己也永遠不會進步,只會是個聽取他人意見並且照做的人偶。
我的收穫-會議對話的立場
一場討論,不見得一定就是誰要接受誰的觀點。我們在討論中,也無法完全地站在別人角度思考,畢竟我們不是他,我們只是在猜。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腦補對方想法,採取直接對話的方式進行溝通。這對我來說是個很棒的提醒! 針對特殊生,我們一年會有好幾場會議需要召開,在會議中一定會遇到彼此觀點不同的時候,最常見的就是各自論述跟爭辯,甚至到最後變成懷疑對方在責怪自己。 如果我們在會議的前中後,都能夠
1. 減少猜忌,採取直接對話
2. 不把爭論看成戰爭,而是看成健康的交流意見
3. 找出彼此共通點(都是為了小孩好)
4. 找出對方值得尊敬的地方(為了小孩肯花那麼時間)
5. 考量對方提出意見的原因及特殊性
這些對我來說很有幫助,也是我看完這本書後很有收穫的部分。
不讓腦袋塞滿水泥僵化,而是要保持落差持續激盪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