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對生活力不從心、煩躁、焦慮等等負面情緒的時候,總覺得肩上扛著不知道從何而來的沉重壓力,那這些壓力究竟是什麼呢?我從自己的經驗裡整理了三種容易形成生活壓力的原因,希望能從理解成因開始,找到生活減壓的方式。
1. 高敏感族群的共感能力
高敏感族群指的是『對內、外在刺激敏感,共感能力較高的一種性格特質。』,這一類的人善於傾聽、共感他人情緒,也較容易因為吸收過多他人悲傷及憤怒的情緒而在心裡累積壓力。
消極或悲觀的情緒大多都是一種心靈垃圾,我們很容易會聽到朋友間會說「我需要吐吐苦水。」這種吐苦水、抱怨等等的情緒發洩,都是減少情緒壓力的方式。但反之,若你總是聽朋友吐苦水的角色,若沒有適當地排解情緒壓力,非常容易在心裡形成許多隱形的壓力。
如何緩解這一類人際關係帶來的情緒壓力,首先就要從設下『關係界限』開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理解自己的情緒,如果他人的情緒也逐漸影響到自身情緒,會變得低落、沮喪、不安全感等等,就代表需要適時地從別人的情緒中抽離,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好好守護自己內心的健康。
2. 視覺噪音(visual noise)
視覺噪音這個詞,最容易在室內設計及整理收納產業中看到,代表眼睛所接收到的強烈刺激,例如過多的顏色、或是雜亂及毫無規律的物品,大腦從視覺器官中接受到過多信息量,就容易感到心煩氣躁。
我從網路上找了兩張臥室的照片,請想像在哪一間臥室中休息,更能有放鬆的感受。
想必大家都選擇下面這間臥室吧。該如何解釋視覺噪音為何會對大腦及心理產生壓力,太專業的話我不會講,但用簡單一點的方式來形容就是,當你在網路上瀏覽網頁,但卻點開一個解析度超高、網頁動畫超多、文字一大堆的網頁的時候,你的電腦就會跑很慢,電腦代表的就是你的心、你的大腦。
而如何降低視覺噪音所帶來的心理負擔,首先推薦你從找到個人風格開始,不論是日系簡約風、鄉村田園風、工業風甚至是巴洛克風格,只要是你喜歡的並且能感受到放鬆的風格都是可以的,而在使用的物品上也維持自己喜歡的風格,讓整體空間保持設覺上的協調,並且適度斷捨離和理性收納,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放鬆的臥室。
3. 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
最後一個大多數人都會有的經驗是,當你站在衣櫃前,是不是也曾思考過「這麼多衣服,我該穿哪一件好?」,你知道嗎,這就是決策疲勞的一種,在MBA智庫百科的解釋中,決策疲勞就是持續地做決定讓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的不舒適感。 有些人會以為只有在做大型的決定才可能造成決策疲勞,其實並不然,舉凡選今天穿出門的衣服到選中午便當吃哪間,過多的選擇和判斷都會降低意志力及自控力,長久下來不僅對心理造成壓力,也較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決策。
而減少決策疲勞的方式,可以從兩個方式開始著手:
第一種方式是直接減少選項,就用選衣服這件事情來說好了,首先要確認一個目標,例如:日常上班,那麼我所需要的衣物就是以簡單舒適、整齊端莊為主,所有出遊拍照當網美的衣服都先在腦中刪去,再用留下來的衣服再配出幾套適合的穿搭,未來依照配好的套裝來做選擇,就能迅速地做決定。從此之後,只要在做選擇以前先問問自己目標是什麼,就能刪除一大半的選項,選擇變少,也就減少比較各種選擇之間優劣的時間。
第二點是在行程中建立標準化流程,就像是我在物品極簡|使用布衛生棉的生活是怎樣的?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句話『真正麻煩的永遠不是去做什麼事,而是去思考各種可能會發生的事』。當進行一件日常工作時需要一步一步思考並判斷,會消耗許多的心力,並可能造成拖延或倦怠。若能在常做的日常工作上建立一套標準化流程就能有效地增加效率並避免消耗過多的心力,舉例來說,我的日常下班歸位流程:開門→鞋子放入鞋櫃→脫下安全帽放在鞋櫃上→車鑰匙掛回掛勾→卸下包包放在包包區位置→脫下外套掛起→脫掉襪子丟入洗衣籃→順路進入浴室洗手和洗腳→結束歸位。一套流程結束,才算轉換回居家模式,雖然這都是非常小的習慣,但習慣之後身體會記得下一步應該做些什麼事,進而減少動腦去思考下一步做什麼或是東西該放哪的狀況。也能避免住宅空間變得混亂呦~
我的想法: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深思很久,最後決定用更淺白一點的方式提起,情緒的成因非常複雜,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答,而對我來說釐清情緒的方式就是去一個科學有辦法解釋的原因,一個名詞或是一種常見的狀態,只要能發現自己的情緒可以歸因到某一個原因上,就能有一種「阿!原來我現在這種煩躁感叫做決策疲勞嗎?」壓力就能少掉一大半,理解原因之後也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方,這就是我以簡單敘述的方式寫下這篇文章的初衷。
第一次對外寫下關於自己的心得感想,以上建議都是個人淺見,主要是希望透過書寫的方式整理自己的想法,也許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希望版友們多多指教,如果有版友喜歡我的文字,願意一同成長,也歡迎關注我互相交流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