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呢?
當代生活步調那麼快,即使自己本來步調不快,常常也被別人推著走;資訊爆炸,即使你不想聽,也會有身邊的人跟你更新目前最流行什麼新聞;於是,從主動變成被動,社會上充斥著「別人都在做,你也要跟著做才不會落後人太多」的訊息,生活的主控權也被拿走了。
曾經,我們都是這樣不知不覺的被推著前進,被推著讀書,上大學,找穩定工作,甚至在一個工作中做滿十年,生活穩定下來以後呢?沒有人告訴我們,老師家長也不曾跟我們說到穩定工作後,又該怎麼走下一步?結婚生子買房子?又是誰決定你應該在30歲有另一半,35歲以前要結婚、40歲買房子生小孩,60歲含飴弄孫?
在教育界工作十年,深知養育一個小孩到成人有多麽困難,要生很容易,教育最難,有多少孩子的悲劇都來自原生家庭?還好,近年來的社會氛圍發展,著重身心靈與心理學的努力下,明白了人有「選擇權」這件事,你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怎麼過,不再是一個理想人生模板套用到所有人身上。
這不禁讓我回憶到,好久以前曾經在podcast中聽到,我們之所以會感覺到無力,都是生活中我們被動接受的事情太多了,當我們找到生活自主權時,這些無力感也會慢慢消失。當環境產生許多我們無法預知的變化,選擇如何去面對這些狀況,起了很大的作用。
閱讀了劉軒的《天上總會有雲,但你 才是天空》的同名文章直指出〈情緒是雲,你是那片天空〉中,提到疫情打亂我們的生活節奏後,他對於身邊朋友的觀察到「當我們被一些事情刺激到、觸發到導致情緒失控時,我們的狀態所帶來的困擾,很可能會超越激發困擾的事情本身。」並提出正念冥想的好處。
我們總有被情緒淹沒的經驗,那脾氣發完後,身體相當不舒服,我們該如何與情緒共處呢?
劉軒在這篇文中提到正念冥想是與情緒共處的好方法,正念的正字,他認為不是正向,而是正視,正是自己正在情緒中,並試著利用「錨點」(譬如專注在數自己的呼吸、觀察自己身體的放鬆等)去專注並且觀察自己情緒,而且關鍵在於:你不否認或逃避情緒的存在,反而是知道自己目前起了情緒,在文中,劉軒形容情緒像雲,飄過來了,你就觀察它,但不隨之起舞,總有一天,它也會飄走。
就在昨天,我得知家中父親突然住院需開刀,遠在他鄉的我便開始產生許多念頭,也開始焦慮,當我感覺到自身的狀況後,我便開始禪坐(也是劉軒與一行禪師推崇的正念冥想),藉由觀察並專注自己呼吸,剛開始腦中千頭萬緒,也充斥著各種情緒,但神奇的是,隨著呼吸的過程,念頭一開始如同暴風雨一般,成千上百朵雲在我的空中,慢慢地轉為晴天,內心平靜之後,便能更加理性的面對爸爸手術的事情。
一行禪師在《你可以不生氣》中告訴我們,我們要有信心——可以照顧自己情緒的信心,透過聽起來簡單卻又不簡單的觀察呼吸,如同照顧小孩般照顧自己的情緒,15分鐘便能讓我們平靜下來,在這個憤怒的社會中,無非是一個讓我們免除怒火的清涼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