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學習大傻瓜變身為學習主人翁:我的學習方式反思

喜歡吸收新知的我,看似持續學習,但真的有學進去嗎?
在正式學習 Coursera 經典線上課《Learning how to learn》,這門全球近 350 萬人註冊的課,我反思了學習方式。
Yes!
Yes!

為何想學這個課程?

最初想學的領域和課程完全無關,但思考過程我覺得有意思,所以記錄下來。
  1. 起初我在想,怎麼讓文章被更多人看到?進而想學 SEO、文案…等等,但又有種說不出的奇怪感?覺得好瑣碎?怎麼安排學習順序較有效率?感覺沒有大方向
  2. 把問題擱置幾天,我意識到或許需要學習計畫或架構,畢竟學這些不是緊迫需求,定個方向才能花心力在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按自己的步調來,才不會學沒多久就放棄
  3. 規劃架構時發現,我要怎麼替自己制定學習計畫?學習到底要怎麼學?
  4. 這才發現我都不懂,從未被有系統的教過、也從未想過去學,過去的學習計畫是為了考試或當下生活中某些用途,這次我想嘗試有個大局觀來安排學習
  5. 我想了解如何學習
  6. 因而上這堂全世界多人推薦的免費線上課程(後來才發現,我之前看過課程導師的書,她的經歷很有趣)

放下課本後,學習方式升級了嗎?
這才意識到,當我埋頭學習新事物、上線上課程、看影片、讀書時,從沒想過怎麼學?學習方法是否適合自己的身體配置與偏好?怎樣為自己安排恰到好處的多線學習?
進一步驚覺,我現在習慣的學習方式,居然和學生時代相差不遠,只是課堂老師換成教學影片的老師、教科書變成文章。
形式、時間變的多元與彈性,但本質和過去沒什麼改變,就像是工具升級了,但軟體,也就是我的思維模式,還沒更新
因此,想借機重塑自己的學習方式,把這堂課作為切入點,學習如何學習的同時,也實際運用並嘗試建立自己的新方法。

學習的大大大前提

我想建立出適合自己、有彈性的學習系統。
其實我對這個目標感覺還有點模糊,但就先寫目前能表達的,我相信細節之後會逐漸長出來。

為何是系統?
系統,是因為我對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有點興趣,但我清楚自己不會是一個領域深入到底的專家類型,透過系統,學著把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經驗串連。
就像是青鳥書店的創辦人 — —蔡瑞珊在 Podcast 訪談說過,她用過去在電視台的經歷經營青鳥書店,把書店類比成攝影棚、把書店內辦的講座想成談話性節目……原有事物加上其他元素,成為了新創意。
我覺得這是隨著經驗值的累積與自我反思,可以逐漸養成的能力,而我想鍛鍊這個能力。
此外,系統不只學習內部循環,也要融入我的每日生活,就和早上起床就會自動去刷牙洗臉一樣。

適合自己與有彈性
學東西也要開心!
過去,看到書上推薦的各種方法,我會在生活中嘗試,結果往往不了了之,以前總責怪自己意志力不夠堅定,而我現在知道,這和意志力關係不是最大,而是方法適合自己與否。
說來簡單,卻是我很近期才深刻體會到,我把書本或是自己景仰的人說的話太當一回事,只要我做不到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沒有意志力、各種自我打擊,搞得自己很痛苦
他們只是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經驗,我也可以有我的呀,而且不必與他們經驗雷同,也能有自己喜歡的成果。
適合自己才能自然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逐漸成為長期習慣,就像許多調整體態會給的飲食建議是:與其勉強吃不太喜歡的水煮餐(或任何飲食控制餐飲方式),不如找到自己喜歡的健康飲食方式,就能堅持下去。
彈性則是保留一點空間,歡迎意料之外進入生命中,過去讓我收穫最大的,往往是最初沒有計畫要做的事,而且做這些事的當下也看不懂它與自己的關聯性。
與其把每件事都搞懂,創造能容納驚喜發生的系統,是我目前更喜歡的。
把學到的知識,加入更多自己的元素、用自己的話轉譯,現在還沒很明確知道怎麼做,但把這個概念放心中,從做中學。

最後

下一篇文章開始,就會分享 Coursera 《Learning how to learn 學習如何學習》的學習筆記,歡迎你想想自己目前學東西的方式,一起來成長!
原文寫於 2022 年 11 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𓆜𓆝 大芳 𓆞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