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孩子選擇性緘默

《科普時間》
選擇性緘默症(英語:Selective mutism)是一種社交焦慮症,情緒行為障礙,個案有正常説話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說不出口。
你為什麼不說話?
老師點名怎麽不喊「有」?
要上廁所怎麽不說?
不要點頭搖頭,用說的。
大多數人普遍認為這孩子是因為個性害羞,所以比較不敢跟人互動,實際上,很有可能是因為「選擇性緘默症」感到焦慮而說不出口。
當我第一次遇見這樣的孩子,只見他戴著口罩,頭都低低的不敢正視我,上課過程不發一語,跟同學相處格格不入,做事慢條斯理,在怎麼催促也還是維持自己的節奏,始終一號表情,因此難以得知當下情緒究竟如何,不過他是個很有藝術天分的孩子,其繪畫和勞作都展現驚人的創意。
與他相處兩年,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還是在家庭拜訪結束後,我走出家門那一瞬間,因為選擇性緘默是在特定環境下說不出口,孩子在父母面前自然就沒有焦慮的狀況,所以可以暢所欲言,想想我在的時候,孩子有多麼彆扭,一個原本可以無拘無束的天地,因為我的來訪,似乎一切都凍結了,那時我在門口站了約莫十分鐘,聽著孩子開心地跟父母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老師上課說了什麼,哪一位同學今天做了什麼,下課跟朋友去玩鬼抓人……,孩子興高采烈的說著。
面對這樣的孩子到底該怎麼辦呢?
◎在意他而不要針對他,對於孩子所擅長的,可以更多留意,表達的形式有很多種,言語只是其中一種,透過孩子的行為、創作、互動,都可以接收到孩子想要傳達的意念。
◎不讓孩子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每個人都是特質的王,所以既不特殊也不特別,這孩子心思細膩,對人體貼,默默成為老師的小幫手,在他可以做的部分,都做到極致做到最好了。
◎營造讓人放心的環境,其實每個人面對有敵意的環境都會有所感受,因此不論是老師還是小朋友都要扮演好橋樑的角色,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只要老師努力讓孩子融入大家就好,其實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覺得老師可以成為橋樑,讓孩子可以跟其他小朋友連接,同時,老師也要能夠讓其他小朋友成為橋樑,讓這孩子能夠跟老師相通,如此可以讓整體有善的循環,也能讓人更安定更放鬆。
我很慶幸能夠遇見這孩子,看似沒有聽過他對我說過一句話,其實兩年時間早已訴盡千言萬語,我能夠教他的有限,不過從他身上學習到更多。相信家中有類似狀況的孩子,父母一開始會很著急四處尋找解決辦法,不過孩子心思敏感也能夠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影響自己的思維,希望今天的分享也能帶給父母不一樣的看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