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非理性認知如何煽動你的情緒?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是我們情緒消耗(無論是內耗或是被他人的情緒消耗)很常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往往代表著與客觀事實差異很大,又因為它是來自於主觀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資訊處理系統,因此當一個個體慣用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時,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偏執,與無法適度彈性調整的思維,不僅造成對自我內在狀態的影響,也推動行為方面往強迫與偏執的方向進行。

最容易出現的非理性認知信念便是二分法:「若我不這樣,就會那樣」,例如:我不照著做,就會死定。或是「過度推論」、「自我中心推論」,例如:他拒絕我,一定是我很討人厭。不然就是「單一簡化歸咎別人或自己」例如:他有夠可惡、都是我造成的。

這些非理性的判斷和解讀,來源是我們童年時經歷過的不成熟大人對我們訓斥或指責的內容,因為過去的大人沒有理性的能力,無法引導我們進行符合客觀事實的探討,於是我們被輸入,同時又模仿,完全沒有機會學習具有邏輯思考和理性客觀分析訓練的能力。

因為平時不是慣用推理性思考歷程,而是由情緒推動直覺式思考方式,因此負責理性思辨的大腦皮質層會運作得慢,無法在有情緒激發、受到刺激的情況下,來得及啟動理性思考認知能力處理本能情緒中樞衝出的情緒能量,回到客觀事實的確認和問題解決。

缺失理性的生活,日常就如隨時風雲變色

缺失理性的生活,日常就如隨時風雲變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5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0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極端的情緒就像是極端氣候,當我們經歷時如臨狂風暴雨,被席捲、被侵襲,待風雨漸停,卻要面對浩劫過後的場面,面對災難後的慘況。 極端情緒也猶如一個私人暗房,往往理智離得遠遠的,不參入。而在這個猶如恐怖屋的情緒空間裡,挾持我們的自我為人質,要我們不要輕舉妄動。 有許多時候,極端情緒又像一個恐怖情人,要
我時常聽到有人反應,晚上無法入睡,覺得內在亂糟糟的,即使學習影片或書上教的方法做點自我書寫,但寫著寫著情緒卻越來越糟,腦內責備自己的聲音無法抑制的播放,越來越雜,也越來越嚴厲。書寫後,反而覺得更累,腦袋更亂,帶著自我貶低和否定的糟糕感覺,更難安眠,即使強迫自己要睡,也是帶著胸口一團淤積的感覺..
活在現代,似乎很難遠離焦慮。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為情緒而苦。每6個人就有一位需要透過藥物助眠,活在快速、充滿競爭壓力,且必須要不斷因應變化的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在不同的社會角落及社會位置的人,恐怕很少不焦慮的。焦慮的形成,就生理和心理及社會層面,還有生活型態方面...
「你有的是你自己的問題。你就是你的問題所在。只要一天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犯錯,你就會一再重蹈覆轍。如果你改得掉這個問題,你就會變成另一個人。」~佛洛姆(聆聽的藝術) 這一段話,是佛洛姆談及人在關係裡,若不能意識、覺知自己的問題,就會重複地造成一樣的錯誤,產生一樣的結果,除非吧,他徹底的改變....
🎋6月1日開始,14天的最佳優惠期 1. 從課程中,認識我們與內在小孩的關係 2. 了解為什麼我們有那麼龐大的情緒陰影和傷痕 3. 重新認可自己生為人的基本心理社會需求 4. 學習自我接納和愛的正向循環力量 5. 懂得自評與校準內在能量,適時調適與安頓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極端的情緒就像是極端氣候,當我們經歷時如臨狂風暴雨,被席捲、被侵襲,待風雨漸停,卻要面對浩劫過後的場面,面對災難後的慘況。 極端情緒也猶如一個私人暗房,往往理智離得遠遠的,不參入。而在這個猶如恐怖屋的情緒空間裡,挾持我們的自我為人質,要我們不要輕舉妄動。 有許多時候,極端情緒又像一個恐怖情人,要
我時常聽到有人反應,晚上無法入睡,覺得內在亂糟糟的,即使學習影片或書上教的方法做點自我書寫,但寫著寫著情緒卻越來越糟,腦內責備自己的聲音無法抑制的播放,越來越雜,也越來越嚴厲。書寫後,反而覺得更累,腦袋更亂,帶著自我貶低和否定的糟糕感覺,更難安眠,即使強迫自己要睡,也是帶著胸口一團淤積的感覺..
活在現代,似乎很難遠離焦慮。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為情緒而苦。每6個人就有一位需要透過藥物助眠,活在快速、充滿競爭壓力,且必須要不斷因應變化的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在不同的社會角落及社會位置的人,恐怕很少不焦慮的。焦慮的形成,就生理和心理及社會層面,還有生活型態方面...
「你有的是你自己的問題。你就是你的問題所在。只要一天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犯錯,你就會一再重蹈覆轍。如果你改得掉這個問題,你就會變成另一個人。」~佛洛姆(聆聽的藝術) 這一段話,是佛洛姆談及人在關係裡,若不能意識、覺知自己的問題,就會重複地造成一樣的錯誤,產生一樣的結果,除非吧,他徹底的改變....
🎋6月1日開始,14天的最佳優惠期 1. 從課程中,認識我們與內在小孩的關係 2. 了解為什麼我們有那麼龐大的情緒陰影和傷痕 3. 重新認可自己生為人的基本心理社會需求 4. 學習自我接納和愛的正向循環力量 5. 懂得自評與校準內在能量,適時調適與安頓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情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們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有時會導致負面結果。但這些情緒並非無法掌控。本文將探討情緒、認知和信念之間的關係,並提供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方式來改善心理健康的具體建議。 認知與信念的關係 認知 由 想法 和 信念 組成,而 信念 是由我們的想法和內心的圖像共同構建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緒與理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如何平衡這兩者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理解情緒的特性和理性的真正含義,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避免被情緒牽著走。 一、情緒的特性與影響 情緒的波動性: 情緒就像失控的野馬或燒不靈的野火,一旦不加以控制,會迅速蔓延並影響我們周圍的人。情緒的波動性使得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內耗,是一個現代詞語,指一個人反覆陷在內心的漩渦裡。內耗型的人,有大部分也是高敏感型人,他們的情緒較為敏感,對事情和情緒的解讀稍微更多一點。內耗的人,很容易被環境事情和負面情緒影響,內心的小劇場豐富,會對過去的事情反覆糾結,也會預設未來,反覆演習。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情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們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有時會導致負面結果。但這些情緒並非無法掌控。本文將探討情緒、認知和信念之間的關係,並提供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方式來改善心理健康的具體建議。 認知與信念的關係 認知 由 想法 和 信念 組成,而 信念 是由我們的想法和內心的圖像共同構建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緒與理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如何平衡這兩者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理解情緒的特性和理性的真正含義,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避免被情緒牽著走。 一、情緒的特性與影響 情緒的波動性: 情緒就像失控的野馬或燒不靈的野火,一旦不加以控制,會迅速蔓延並影響我們周圍的人。情緒的波動性使得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內耗,是一個現代詞語,指一個人反覆陷在內心的漩渦裡。內耗型的人,有大部分也是高敏感型人,他們的情緒較為敏感,對事情和情緒的解讀稍微更多一點。內耗的人,很容易被環境事情和負面情緒影響,內心的小劇場豐富,會對過去的事情反覆糾結,也會預設未來,反覆演習。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