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拿甚麼定義自己』組合式生活

延續上一篇「生命的改變」所說的,通常要有個契機才能讓人展開生命的「第二曲線」,假使你覺得完全舒服自在,生活和工作都在掌控之下,或許你正誤把安全的幻象當做安逸的藉口。

枕著勝利的桂冠沉睡,不論對個人或企業,向來都很危險;人在如意的時候離開總是很難,因此才需要一個「打擊」來觸發改變,即使是個十分痛苦的打擊。

長期平靜無波、一個職業做到底的舊式觀念如今逐漸變成神話,考慮擁有兩三個非常不同的人生,各需不同的技術,各得不同形式的報酬,這種情形未來會更普遍。

作者因為父親過世的打擊,選擇了一個任期五年、之後沒有任何明顯出路的聘書,放棄他那舒適的「終身教授職」,而且薪水還不到原本薪資的 10% !

作者從最底層重新來過,但他的太太卻很肯定這麼做是對的,希望他能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這個選擇成為作者當時能做出的最好決定,也推他進入另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跳蚤經濟」是指,各種微型企業、自由工作者,都可以創造價值。

完全組合式的工作很適合中年的專業人士或經理人,他們有本錢去冒點風險,開拓一個獨立的工作生活。

所謂的薪資工作 (waged work) 和計酬工作 (fee work),這兩種收入的類型很不同,獨立工作者一般是以按件計酬來收費,不拿薪資,這個區別很重要,計酬是根據所做的工作付費,薪資是根據所花的時間付費。

計酬工作的價碼由工作者計算與提議,薪資則由雇主決定。

合理的「組合式生活」會包含薪資工作、計酬工作、志願工作、學習工作及家庭工作等,儘管每一種工作類型所佔的實際成分,會根據情況和重要性而變化。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在作者看來是誤導人的講法,因為這個說法暗示工作和生活是兩件不同的事。

在組合式生活中,其思考主張就是「生活的絕大部分就是工作」,其關鍵點在於工作的平衡。

工作的變化其實跟休息一樣有效;從一種工作換到另一種工作,本身就能提振精神。

作者在鄉下寫作時,會在一天之中混合安排坐下來寫作「有收入的工作」、閱讀與研究「學習工作」以及認真的買東西、做晚飯等「家庭工作」。

人應該有「自由」安排適合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中年以後;作者主張,隨著年紀增加,就應該離開「組織」。

人到了中年,多數人開始失去對日復一日的工作曾有的熱情和精力。我們希望自己逐漸降低的精力會被逐漸升高的智慧取代;但是,市場的需求往往是小包裝的智慧,類似以下對話「我們重視你的經驗和智慧,很想留你在公司,可是你只要每個星期二來就行了。」

到了五十歲,我們至少應該能好好安排自己的另外六天。

大多數人都是被迫走入組合式生活:時機從來都不會湊巧;作者辭去全職工作時,兩個孩子才十幾歲,當時他只在倫敦商學院有個兼課的合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可知的維生途徑。

作者的太太當時得知此決定,非常吃驚,但她看到事情的光明面,認為作者之後就可以專心寫自己的東西了;但作者的寫作經紀人就不那麼肯定,建議他別放棄白天的工作,並打擊作者「別指望靠寫作過活」

我脫離組織,沒有任何頭銜:作者發現,建立一個組合式工作,說的比做的還容易。

作者先前的工作,一直在回應待辦事項,有電話就去接,信箱裡有需要處理的公司或信件就處理;雖然偶爾也會主動提議某個計畫,但推動作者人生前進的,基本上是「外來的邀請」或「他人的期待」。

突然間,信箱裡空無一物,只有報紙;沒有會議要開,沒有人要見,沒有「執行目標」,沒有「工作評估」,而行事曆是空的。

作者原先一直以為這是幸福來臨,其實不然,反而更接近恐慌,他覺得自己好像從生命中一個小而美好的洞穴跨出來,洞穴或許不舒服或窒悶,但至少是個安全的地方。

更讓人不安的是,他喪失明確的身分。

組合式生活可以重新定義「生活方式」,但至於他是甚麼人、做些甚麼,則一點也沒提;不再有一個標籤能告訴別人自己屬於什麼組織、有資格做什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