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熱情與志業|創作與表達

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為什麼我們想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這麼困難?

我們在這資源豐盛的年代,可以嘗試各種興趣,參加前所未見的活動,輕易獲取古今中外近乎無限的知識,但我們終究找不到自己喜歡做、想做、一定要做的事,就像擁有一整罐蜂蜜的螞蟻,一邊嘗著無盡的甜蜜,卻哭喊著「我找不到能帶走的幸福」。

如此詭異又不合邏輯的樣子為什麼這麼常見?

年輕人的憤慨

我從小生長在一個傳統且小康的家庭,
有記憶以,來我的父親總是努力的工作賺錢養家,
對他來說,能將金錢帶回這個家,供老婆小孩吃住,
並看著我們長大就是他人生的志願,我父親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

「我們活著就是要傳宗接代而已啊,不然還有什麼? 你看你過得多好,我們那個年代都沒有…」

接著就是長達十幾分鐘的講古時間,並且還不許我們打斷他,聽完他的牢騷還不一定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能乖乖聽完,點頭說好。

但我偏偏就不是乖乖聽話的孩子。

我就是聽不慣老爸總是說我們過得多好多好,他有多努力讓我們能好好上學,還能到處學才藝,難道他們都不知道我們也很辛苦嗎?

「你以為這麼簡單喔,你那個時候有努力就有機會,現在不管怎麼努力前面的位子都被占走了啦! 」
「我知道我比你們還擁有更多阿,可是我喜歡做的都已經有人做了,而且人家做的超好,你要我怎麼開始?」

我想這樣一切責任本來就不在我的憤怒青年發言,還有是這大環境逼得我喘不過氣,都是大家沒有好好善待我的態度,就算沒有說出來,多數年輕人也多少在心裡如此憤慨過吧。

有所不為

在這滿滿都是『興趣』的年代,我們追求著一個名為『自我肯定』的滿足,我們不斷改變自己的興趣,試圖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工作與興趣,並尋求成為創世奇才的機會,因此只要苗頭不對,便要趕緊收手,甚至是不必浪費時間嘗試,只須聽聽別人怎麼說就能決定自己是否『需要』擁有這項興趣。

像這樣看似有效率的篩選機制,快速的辨別自己需要什麼,好像很合理,但背後傳達的卻是不需要鑽研、不需要太多努力,只要遇到對的人事物,你就會平步青雲這類荒謬的想法。

但天底下怎麼會有白吃的午餐?

這些看起來開放輕鬆的態度,只是粉飾自己沒有能力與責任的事實罷了。

有所為

我同意人生就是不斷地追求自我認同與肯定,
而我也在不斷改變的興趣之中尋找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熱情,
但我並不認為在尋找這些正回饋的過程中,
只需要在一開始投注少許的努力與付出,就能了解自己擁有有所為之的能力。

反倒是經常努力的過程才意識到,會想嘗試這些感興趣的事,
都只是對於自己美好的未來而產生幻想,幻想著自己可以在這些興趣中發光發熱的樣子,甚至靠著這些興趣發了財,成為對這個社會有貢獻的人。

而更有趣的是在竭盡一切的努力過後發現這些幻想逐漸成為了想像,
想像這些登峰造極的成就應該要如何達成,
開始思考這一路上應該要具備什麼能力才能度過下一個難關,並且檢視過去是否有哪些可以修正的錯誤能加以改正,同時正是現在的自己是否有如期的實行竭盡所能的『基本努力』

創作與表達

努力只是基本中的基本,
而這些基本的零到一就是『創作與表達』。

對我來說『創作即是自我的延伸』這句話在深切不過,
我們活著就是一種創作,直到沒了呼吸與心跳我就會是自己最偉大的作品,
只不過這個作品現在還未完成,所以我給她無限的機會去嘗試。

而當我意識到創作的重要性之後,我就不再只是原地空想,
必須得身體力行地去創作自己,才能將自己人生主導權握在手中,
因此『先輸出行動,再輸入回饋』成為我的行為守則。

但該怎麼行動呢? 又或者說該怎麼『表達』自己呢?

『表達就是對他人展現自我的方法』,良好的表達能做到內外一致,
讓他人透過我們的創作,看見我們曾經看見的風景,
讓閱聽者一同遊歷曾經只屬於創作者的獨特故事,
讓這些過去的歷史與未來的想像成為現在真實的感動。

而這些『演出』的過程必然是辛苦且全心投入的,一定要付出行動,
儘管每天睡前都覺得自己油盡燈枯,
但對我來說盡責盡力的創造價值與傳遞價值這一切都值得,
若你問我學習『創作與表達』有用嗎?
我只能回答 : 『這是我找到人生熱情與志業的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ZJJasper |格鬥 X 健身 X 思維|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