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關於「定義」的意義

近日在新聞上看到,某國中學生被學校老師要求,在考試時背誦的注視需要一次不差且標點符號皆須相同。很多家長皆表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一種本末倒置,反倒讓學生更加缺乏學習所帶來思考的樂趣與意義。

這裡我想說說我的看法,近日看到的一本書《邏輯思考的本質: 突破學歷之牆、戰勝BCG與博報堂的超強發想力 | 商務/趨勢 | 商品 | 誠品線上 (eslite.com)》,書中主要是介紹可以如何地透過繪出樹狀圖,來打破邏輯思考因「愚笨之牆」的阻礙,而導致思維的對於全面性的缺乏。而作者也提到,想要畫出優秀的邏輯樹狀圖,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的「定義」詞彙,因為唯有對於詞彙能清楚且能夠取得大眾共識的「定義」,才可以更明確的界定樹狀圖的分支,並在與他人談論與交談時,能更明確的表達出所想傳達的目的。

我想到一個我很喜歡的podcast節目「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其主持人在每一次想要與來賓互動與討論某項議題時,第一步就是進行對於該項主題進行「定義」。因為這定義的行動,能得以增進彼此對於討論目標的理解,以減少討論偏離主題,或是產生討論因定義不明而產生的矛盾。

這就可以連結到這次看到的新聞內容,其實在「國文」這個學科中,背誦註釋想必是很多學生共同的劫難,過去的我非常的排斥,但為了成績仍是勉為其難地將其強行的記憶了下來。但也就是因為對於詞彙註釋的背誦,讓我對於語言的理解程度有顯著的提升,這個感覺在升高中時尤為明顯的可以感受到,因為懂得如何對於詞彙「理解」。讓我在閱讀書籍時,可以事半功倍,效率up up!也正是有對於詞彙確切的理解,在思考時我更有機會可以打破思維上的「愚笨之牆」,探索到思維的更多可能性。

所以,我認為背誦註釋這個行為是對於學生大有幫助的,特別是幫助學生在思考的理解之上。但背誦註釋,主要是訓練學生對於「詞彙」的理解與應用。倘若一字不差的背誦,就會落得過去「科舉」的陋習,儒生僅專注於對四書五經的「背誦」,而忽略了其所隱含的深刻道理,本末倒置,仕途不順。

重點不是「死背」,而是「理解」
不是「知道」,而是「懂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