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悲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閱讀了追求熱情根本無用?|方格子 vocus一文之後,我想從評核者的角度下手,探討為何評核者會比較傾向於採用成績均衡的,而非在特定科目嶄露頭角的「熱情」者。

評斷優劣,終究要回歸客觀。成績的高低優劣,可以很顯著明確的顯示這個人的「表象實力」;但像是熱情這種比較抽象的形容詞,是難以單純透過成績的數字做評斷的,引此會再額外的透過面試來補充稱機未能訴說的「熱情」,但這樣的評斷方式,需要耗費評估者各多得時間與物力。

人總是惰性的,選擇較為輕鬆的決策方式會是一種天性。除非有更加客觀且銷率的方式對於「熱情」給予判斷,否則熱情中就只會是一種態度,很難真正的被評核者當作判斷的標準。

我想這也是為何台灣想要推行來自歐洲歐洲的學制,卻常有很多阻礙的原因之一。畢竟台灣地狹人稠,一個教師要面對的是一個班級近乎30名學生。難以全面顧及每個學生的潛力發展與狀況,因此能最快的評核能力優劣的標準就落在了「成績」之上。而台灣以代工產業為主,想對於歐洲的工時就是比較高,因此雙親下班後能夠顧及孩童的能力發展的時間就會相對縮限,導致判斷孩子優劣的方式,也同樣地落在了「成績」之上。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纏繞著亞洲孩童的主要人生觀,從古自今皆是。想打破這樣的「魔咒」,我想也許可以從國家產業升級下手,又或是降低師生比,讓教師來彌補家庭對於孩子成長無法帶來的陪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偶是斜生的沙龍
19會員
49內容數
人生大不易,讀書是,工作是,理財更是!我們常被生活上各種瑣事淹沒,搞得昏頭轉向,摸不著頭緒。願本棧能成為迷茫之時提供短暫休憩、找尋方向之所在,以期來年都能有更好的收穫!
偶是斜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11
過去聽到很多長輩對於當兵的描繪,多半是難熬與艱苦,且都會針對當兵的環境有一個共通的描繪詞,即「監獄」。但對於我來說,畢竟那是我尚未經歷、接觸的環境,縱使描述得繪聲繪影,對於我來說仍是一段段模糊的概念,無法觸及的異世界。而我將在不久的未來即將踏入這個神秘且封閉的世界,想必也是需要做些行前準備的。因此我
Thumbnail
2023/10/11
過去聽到很多長輩對於當兵的描繪,多半是難熬與艱苦,且都會針對當兵的環境有一個共通的描繪詞,即「監獄」。但對於我來說,畢竟那是我尚未經歷、接觸的環境,縱使描述得繪聲繪影,對於我來說仍是一段段模糊的概念,無法觸及的異世界。而我將在不久的未來即將踏入這個神秘且封閉的世界,想必也是需要做些行前準備的。因此我
Thumbnail
2023/10/04
過去工業社會的體制下,努力不屑、持之以恆的工作,最終都能來優渥的回報。然而在這個科技進步的世界,人類的勞力密集性質的工作逐步被機械與AI所取代。 那麼......堅持究竟還有意義嗎?又或者該問,堅持的意義是什麼? 堅持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持續、不間斷的做著同一件事情?最終投入大量心力而產出之結果
Thumbnail
2023/10/04
過去工業社會的體制下,努力不屑、持之以恆的工作,最終都能來優渥的回報。然而在這個科技進步的世界,人類的勞力密集性質的工作逐步被機械與AI所取代。 那麼......堅持究竟還有意義嗎?又或者該問,堅持的意義是什麼? 堅持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持續、不間斷的做著同一件事情?最終投入大量心力而產出之結果
Thumbnail
2023/09/16
自幼的人生教育 家庭,人類社會化的第一站。對於人生的觀念往往會在與家庭的互動中,從父從母身上潛移默化的學習,而我從小接受到的人生觀,就是凡事都要做好準備,做好最壞的打算。 一直以來,我都是依循家法在過我的生活,但我的心裡卻一直有一個疑惑。 為何要做最「壞」的打算,而非找出最「佳」的打算? 但
Thumbnail
2023/09/16
自幼的人生教育 家庭,人類社會化的第一站。對於人生的觀念往往會在與家庭的互動中,從父從母身上潛移默化的學習,而我從小接受到的人生觀,就是凡事都要做好準備,做好最壞的打算。 一直以來,我都是依循家法在過我的生活,但我的心裡卻一直有一個疑惑。 為何要做最「壞」的打算,而非找出最「佳」的打算? 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今天在Thread中看見有高中生PO的文章(見下圖一),這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以下節錄貼文內容與留言,讓社會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目前教育的問題,並且揭開最真實的面紗。
Thumbnail
今天在Thread中看見有高中生PO的文章(見下圖一),這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以下節錄貼文內容與留言,讓社會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目前教育的問題,並且揭開最真實的面紗。
Thumbnail
在閱讀了追求熱情根本無用?|方格子 vocus一文之後,我想從評核者的角度下手,探討為何評核者會比較傾向於採用成績均衡的,而非在特定科目嶄露頭角的「熱情」者。 評斷優劣,終究要回歸客觀。成績的高低優劣,可以很顯著明確的顯示這個人的「表象實力」;但像是熱情這種比較抽象的形容詞,是難以單純透過成績的數
Thumbnail
在閱讀了追求熱情根本無用?|方格子 vocus一文之後,我想從評核者的角度下手,探討為何評核者會比較傾向於採用成績均衡的,而非在特定科目嶄露頭角的「熱情」者。 評斷優劣,終究要回歸客觀。成績的高低優劣,可以很顯著明確的顯示這個人的「表象實力」;但像是熱情這種比較抽象的形容詞,是難以單純透過成績的數
Thumbnail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安宇敬,曾經特地設計實驗,要來破解這一謎題。最終答案有點殘酷:官方似乎說一套做一套,雖然他們並非故意,而是受了心理偏誤影響。
Thumbnail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安宇敬,曾經特地設計實驗,要來破解這一謎題。最終答案有點殘酷:官方似乎說一套做一套,雖然他們並非故意,而是受了心理偏誤影響。
Thumbnail
每一次的考試,總會有憂喜,考得好的孩子、考差了的孩子,這時除了安撫學生之外,同時也還有家長們的情緒,這些情緒來自於心疼,心疼孩子付出了許多時間努力,卻沒有在這一關換來好的結果,其實每次學生考試老師也都一樣緊張,同時面對那麼多位學生,每次總要在考前努力幫孩子們做好心理準備!
Thumbnail
每一次的考試,總會有憂喜,考得好的孩子、考差了的孩子,這時除了安撫學生之外,同時也還有家長們的情緒,這些情緒來自於心疼,心疼孩子付出了許多時間努力,卻沒有在這一關換來好的結果,其實每次學生考試老師也都一樣緊張,同時面對那麼多位學生,每次總要在考前努力幫孩子們做好心理準備!
Thumbnail
教改在台灣似乎已經成了一個罵人的髒字,至少所有人提到教改都不免會搖頭嘆息!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教改不是匯聚了眾多傑出腦袋開過無數的會議,動用龐大的社會資源才形成的政策嗎?更令人覺得困惑的是,為什麼當初教改的目標似乎都達成了,但是學生卻壓力愈來愈大,補習班愈來愈多,學生素質愈來愈差,民眾失去對公立
Thumbnail
教改在台灣似乎已經成了一個罵人的髒字,至少所有人提到教改都不免會搖頭嘆息!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教改不是匯聚了眾多傑出腦袋開過無數的會議,動用龐大的社會資源才形成的政策嗎?更令人覺得困惑的是,為什麼當初教改的目標似乎都達成了,但是學生卻壓力愈來愈大,補習班愈來愈多,學生素質愈來愈差,民眾失去對公立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為都崇尚學歷至上的觀念,從小到大多少人白天去學校晚上去補習班呢?說台灣的教育是分數至上,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吧! 我覺得新聞媒體刻意強調台大兩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台灣教育現場的價值問題,指是因為台大這光環夠大,加上台灣學歷至上的迷思,標題購聳動才能有點閱率,台灣教育缺乏人格發展及人文素養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為都崇尚學歷至上的觀念,從小到大多少人白天去學校晚上去補習班呢?說台灣的教育是分數至上,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吧! 我覺得新聞媒體刻意強調台大兩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台灣教育現場的價值問題,指是因為台大這光環夠大,加上台灣學歷至上的迷思,標題購聳動才能有點閱率,台灣教育缺乏人格發展及人文素養
Thumbnail
我不是特別感性的人,哭點很高,但我最近看到一段影片,竟讓我有想哭的感覺。 影片是一個所謂「頂大」學生的自述。
Thumbnail
我不是特別感性的人,哭點很高,但我最近看到一段影片,竟讓我有想哭的感覺。 影片是一個所謂「頂大」學生的自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