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青少年崩塌】從《我們這一家》看高敏感孩子

前言

前陣子因為在 YouTube 上影片荒,因緣際會下開始重看卡通,才發現很多卡通的內容都深深打在我的內心。這週剛好因為朋友願意跟我聊聊她的心事,讓我特別想寫下「敏感的孩子」是如何在生長過程中承受他人看不見的壓力。

高敏感孩子的成長

為什麼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活的這麼自由自在?
擷取自 Muse木棉花-TW【新我們這一家 第08話】

擷取自 Muse木棉花-TW【新我們這一家 第08話】

在新一季的《我們這一家》中,柚子中默默說道:「為什麼?為什麼除了我之外,大家都可以活的這麼自由自在?」

柚子是花家當中年紀最小的,行為上感覺我行我素,在動畫中常常扮演吐槽的角色。小時候對柚子沒什麼印象,但這陣子一看,他瞬間就成為我最喜歡的角色!

討論起柚子的個性,常常提到的關鍵詞有:容易受傷、想很多、心思細膩⋯⋯等等,而我自己也是覺得他這人有點「悶騷」。但某一集橘子因為覺得花嗎差別待遇,所以問花嗎為什麼都對柚子比較好的時候,花媽回應:「是因為柚子比較敏感啦!」相較於樂天派的橘子,柚子就像大家所說的想很多、心思細膩,但更精確的說法,無非是花媽說的「敏感」。

一件小事也可以恆常記憶

從柚子的回憶中可以發現,柚子從小就很擅長察言觀色,對於大人的情緒很敏銳。也因此,柚子小時候想幫媽媽的忙,卻因為被誤會而訓斥的經歷,直到他成為青少年都還難以忘懷。

當大人在教育小孩時,有時會因為當下的情況危急或時間短暫,而用比較「激烈」的方式,比如出手拍掉小孩的手、大聲喝斥來阻止孩子做出某些出格的行為。但在柚子的故事中,他想要把掉出盤子外的壽司放回盤子中,卻被誤以為要偷吃而遭受花媽的斥責,造成了他很大的童年陰霾。

柚子從小就是個「乖小孩」,因為他很知道要聽大人的話。但也因為他一直都是乖小孩,所以當一片赤誠遭受斥責時,傷害也會更大。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例子。國小五、六年級時,因為會做的事多半是寫作業、打電動,所以有視力危機,直到 21 歲的現在,我都深刻記得爸爸用嚴肅、不愉快的語氣和表情說:「你該糟了。」即使多年後可以理解原因,但那股「不被信任」的感覺卻固植在我心中。

以上的兩個例子都顯示出,對於敏感的孩子而言,一個童年的小事可以固著在腦中十分長久,甚至成為人格生成非常重要的一段記憶。

乖巧還是在思考?

大人的世界很有趣,遇到吵鬧的小孩會誇獎活潑可愛,遇到安靜的小孩會誇乖巧成熟。小時候的我就是屬於後者。

在柚子的故事中也可以發現比起說出口的話,他在心中的 os 更多,這也在在說明他是個如此「安靜」的小孩。這是因為敏感的孩子常常想得快、想的多,但要說出口、做出行動卻十分困難,因為話語和行為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如果反響過於負面,對於敏感的孩子而言會是難以忍受的災難。因此,更長的反應時間或沈默,就是源自於思考、擔憂自己的所作所為會不會影響到他人與自己的情緒。

這種「乖巧」有時候也會變成「沒禮貌」。比如說不回應、悶騷就是這個性格的衍生物。

不過,事實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在意別人與自己的關係、感受與情緒,所以才會在這之間有這麼多的猶豫。此時如果收到負面的回饋,會讓敏感者的防衛姿態更強烈,最後透過表現出不在意讓自己和大家都習慣這樣的自己,以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高敏感青少年的「人設」崩塌

如果我不是這樣的人了,你還會喜歡我嗎?

「我突然想問,你問什麼喜歡我?」

「因為你很漂亮,成績也很好。」

「那如果我之後不是這樣的人了,該怎麼辦?」這是她給我的提問。

「感覺無論別人說我有什麼優點,我都會為了維護它,每天提心吊膽。」

高敏感的孩子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收到他人的稱讚固然很開心,但這些誇獎不會變成自信的來源,反而會變成一股無形的壓力,逼迫自己符合其他人眼中的樣子。也就是維持「人設」。

如果僅僅是努力維護,頂多是活的「很累」而已,還不至於崩塌。更糟糕的情況是隨著時間成長,某些人設可能「不堪用」了,此時就會面臨「人設崩塌」的危機。

對亞洲小孩來說,最容易遇見的無非是成績議題。像我的朋友就因為成績好被別人稱讚,然而剛進到大學的她,很難排除學制不同造成的背景知識差異,也因此難以守護「成績好」的人設,進而造成某種程度上的人設毀滅。不再「成績好」對曾經被認定過的敏感孩子而言,是一種人格上的破裂。為了經營每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敏感者花費了很大的力氣,然而有時終點卻是一個斷崖。

做自己、不要在意就好了嗎?

現在自媒體發達,人們被鼓勵「勇敢做自己」,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至少不要在意太多人的評價。然而青少年的特色正式建立認同,人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動物,很需要假他人之力,逐漸認識自己。也因為這樣,對青少年說「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無非是不可能的任務。

除了青少年的共同煩惱,敏感者也會想「不那麼在意別人的我,還是我嗎?」

這樣敏感的孩子一路走來,都是靠著細膩的觀察與感受來認識世界,要突然間「不去感覺」是不可能的。也因為這埸的特質和習慣,敏感的孩子也將自己打造成獨特的人。

認識到純粹的自己,而不是「好的」自己

要改變高敏感的青少年十分困難,一如我甚至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這樣的特質。敏感的孩子受困於他人口中「好的」與「壞的」,也受困於他人口中描繪出的自己。

然而,如果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不同樣貌的自己,而不是肯定「好的」自己,或許就能在自我與他人的夾縫中活得稍微寬裕。

即便哪天你覺得自己變成另一幅模樣,
我也會跟你說當下的優點。

沒有所謂特質的好與壞,端看如何利用這份特質。我因為敏感的性格過得非常辛苦,但每當有人來依靠我,都會讓我再一次覺得「我是這樣的人,真是太好了。」無關乎這樣的特質是優是劣,而是看到單純的自己、使用單純的自己。

敏感的孩子也許一路走來風風雨雨,也可能像《我們這一家》的柚子一樣被說是「玻璃心」、「悶騷」,但正是因為比任何人都在意、緊張,所以偶爾會出些紕漏。希望每個敏感的孩子都可以喜歡自己的特質,同時在接近潰堤時有人傾聽與理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