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讀冊漫遊

📍讀冊漫遊的自由

離職之後,贖回了全部的時間。

第一件想做的事,莫於把一堆想看的書,尤其那些被我一而再再而三,不斷託延宕好幾年的各部經典之作,終於真的有時間好好坐下來靜下心,心無旁騖地純粹享受探索經典作品中,那些直刺心中的振奮力量,同時令人折服又治癒的魅力。


📍韓劇與卡謬

前幾篇曾分享過,先前看的韓劇 【薛西弗斯的神話】。

戲劇觀賞完,就趕快向圖書館預約卡謬的原著,再次回味複習。

慢慢開始一步步縝密地研讀卡謬,究竟如何推論出荒謬的概念,以及後來的自由、熱情到反抗。

我很喜歡這種深刻意義上的思想推論,我按部就班地跟著卡謬的闡述,並同時拿了一張白紙在旁做推論上,幫助自己更了解這個概念。


📍大學體制的教學問題

說來慚愧,身為外文系的我,以前有許多接觸外國文學的機會,但由於學校體制上的進度強迫,為了閱讀而閱讀、發表而發表。

說實在的,當教授硬性規定一週必須讀幾頁的進度 ,接著下周要上台分組報告。

我自認為這種教條式、趕鴨子上架的教育方式,會使學生沒有辦法很純粹地享受這些經典。

只是為了一個目的:為了完成報告、得到好分數 、能夠拿到學分,然後順利畢業。


或許部分學生可以適應,但我不認為這種方式能讓學生真正地深刻地體受作者真正想傳達意念,這種以目的性、強壓性、效益化的方式,有時候讓我備感壓力,使得我自暴自棄 ,即便讀了再讀,覺得好像哪裡怪、總是有種違和感。


事實上,這樣的作法來對待文學、哲學,歷史、宗教等等人文領域,會粗暴地弄壞他的真正想傳達的本質。所以我常常不是讀不完,就是講不出什麼發表,因為因應體制上的規定,作業報告變成了寫而寫、成績量化、然後高分畢業。

可是這樣的學習方式,真的是我們對待人文科目和這些經典的正確態度嗎?

可以發現同儕之間,當然也有非常勤而好學的同學,

但更多惋惜的狀況是,老師為了趕進度,而交付超過我們學生能負荷的文本內容量,

因此比起閱讀原文文本,我們學生只能常常用偷吃步的方式:

利用看電影、看中文譯本、看youtube相關影片,

甚至更投機的方式:直接找網路上的超簡短濃縮內容,「囫圇吞棗,大概知道就好」。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後悔莫及。

不過還好現在回歸自由之身,有了時間拜讀經典的偉大,也多虧生命再賜給我機會,讓我又和這些經典重逢,這次終於可以好好沉浸於與它們的對話與交流,發現純粹閱讀是多麼享受且重要的事。


📍莫梭是我們現代人的縮影

之前多虧哲學教授紀金慶老師的導讀,

來自卡謬的異鄉人第一句:「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

頭一句就起了雞皮疙瘩。隨著情節的推演,也同時將人生的荒謬暴露得一覽無遺。

我們不能說主角莫梭因為對一切無感、冷感,甚至在母親過世的喪禮上都沒有哭泣,就認定他是個冷漠冷血的人。

當他被問到為何開槍? 他竟回答:由於「太陽光的緣故 」而使人發笑。


這一切都太荒謬了 。

是阿! 這一切都太荒謬了。

然而這不正是影射我們現代人,都正遭逢殘酷社會體制下的槍林彈雨,以及莫名地被冠上莫須有的罪名,卻僅能毫無生氣、如一個活死人似的,了無生氣地說出隨意的理由嗎?


不論說什麼都一樣,就如同莫梭與律師的對話:

「我的命運,在沒有聽取我的意見下,被他們決定了。」

比起乳臭未乾的大學時期,這或許是現在經歷了一些社會歷練後,領略深陷於社會黑洞中動彈不得,以往每天某一個時段進行每一件相同例行公事,看似穩定又規則有序的生活,卻時常讓我莫名地想發笑,心想:「我到底在幹嘛阿....」

或許這就是我心中滋生出的荒謬感吧!


📍卡謬【異鄉人】最終高潮內容

異鄉人的最後精彩高潮,也就是對於神父迫壓式的說要為莫梭「祈禱」,希望他向上帝認錯,去信服上帝,上帝的裁判才足以涵蓋一切,並向莫梭說信上帝將會有來世。」

莫梭終於在最後爆發了,臭罵神父,大聲說「我牢記不忘的生命就是今生。」

並警告他不要為他祈禱!


我非常熱愛這段莫梭的內心爆發、一下子有魄力地傾洩而出所有想法的真實自白:

莫梭:「他(神父)根本不能肯定存在,因為他像一具屍體。我雖然看起來兩手空空,但我能肯定自己,肯定一切,我肯定我的生命,也肯定即將到來的死亡。我就只有這些,我擁有這份真實,同樣的,真實也擁有我。
我過去正確,現在正確,永遠也正確。.....唯一的命運挑選了我本人,也挑選了成千上萬的人,那麼他們明白嗎? 每個人都是特權人士,但別人也一樣,有一天會被判刑(死亡)。」

-卡謬【異鄉人】P.162


📍卡謬【荒謬哲學】

另外閱讀傅佩榮老師的著作【荒謬之外】,講述卡謬的荒謬哲學時,途中發生一件事。我忽然發現我對卡謬推論荒謬概念還不是到太熟悉,環節之間還似懂非懂,我有著奇怪的執著和莫名的警扭,認為這裡卡住了,我不能這樣草率地讀下去,我必須先把這個關卡重新再打通,才能繼續讀下去。

我決定先放下傅老師的書,重新拿起卡謬原著,再把推論荒謬的內容再讀一次。果然讀書不能只讀一次,讀第二次的時候就赫然發現跟第一次閱讀時,有著一種不同的洞悉理解,心裡好像有更多的部分被觸動到了。

甚至第一次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也憑我目前有的理解,變成了新的重點所在。閱讀的同時還是不斷嘆佩服卡謬的偉大,也感謝哲學的存在某種意義上拯救了我


幸虧傅老師更白話文的詮釋、解說,原著中還是有幾個小地方卡關。

但藉由老師的說明,字裏行間更細微的推論,幫助腦中打結之處突然都被解開了,似乎離荒謬哲學的中心思想更近一點了。

心裡突然又有股莫名感動,老爸說這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理(但是不用嚴重到去死啦🤣


📍紀金慶老師的哲學課

9月中開始參與紀老師每週一晚上的線上哲學課 ,主題是海德格哲學 。

起初是藉由【鏡好聽】所製作的podcast節目:【哲學好好玩】認識紀老師,

老師針對「現代性」講述了三季的節目,分別是: 海德格、班雅明、尼采。

三季的節目,我已經反覆聽不下數次,此節目與紀老師也正是我學習哲學的最大啟發者。

必須推崇敬佩的是,老師會以非常入世、淺顯易懂又貼近我們生活世俗的例子來講解,講得絲絲入扣、震懾人心,而且適時關心大家是否能夠理解哲學概念。



在某一週課程LINE群組討論到現代哲學家:

韓炳哲先生的「他者的消失」。

老師談及現在年輕一代的社會狀況,並一口氣搬出好幾位哲學家與文學家。

除了海德格,以及包括剛剛提及的卡謬,

還有存在先於本質的沙特

他者哲學的列維納斯

單向度的人的馬庫色

百年孤寂的馬奎斯

審判變形記的卡夫卡

心理學家-佛洛姆


因此隔天跑了圖書館一趟,將上述這幾本經典著作一口氣借回,打算準備大刀闊斧,趁這段時間拜讀這些經典。

看看這些經典,我好興奮啊!我是書本富翁!

等不及好好看這些大師的精彩作品!


📍現代社會的危機

多虧老師將各個大師與作品互相解釋與補述,並串接各個大師的作品如何相互承襲影響,又如何互相反駁抨擊。

或許文學家早就刻畫出我們現代人內心中最大的心魔;

而哲學家早就精準料中現代社會體制的嚴重弊端。

紀老師常說:哲學家就是算命師,他們是算文化的命,是文化的靈媒。


對存在於21世紀的我們,當翻開這些經典之作,將會發現: 這些大師就像先知,人類未來會面臨到的那些社會問題與危機,這些大師當年早已就已經遭遇過了,不但遭遇過,他們甚至對世界有著無盡的人文關懷,並且著寫了一套名為哲學的解方,來拯救後來的我們現代人。


但非常可惜的是,現代社會由於科學、科技具有數字計量化的特性,

因此被人類意識視為:「凡是可化為數字的」就等於「客觀的」,

而「客觀的」即等於「正確的、有力量的」。

甚至原本是偏向人文的「社會科」,不知不覺地也將其名改為【社會科學】,

為此才能保住它與【科技、客觀、量化】這一方是同一國的。


相較而言,人文領域(文史哲)無法被量化,因此被大眾膚淺地認為這些是:

「怎麼說都可以,沒有一定的標準」「學這沒有用的東西」、「這能賺錢嗎?」

甚至聽到這些人文科系,還會引來訕笑。


因此現代人對科技的工具理性中心思想趨之若鶩,卻對人文思辨退避三舍,

而這個種種面向拉扯、撕裂的結果總和,即是我們現在正處於的極端社會:

大學追求台大、工作追求台積電、人生追求財富自由,其他的都是「有空再說」。


【或許不是有沒有空的問題,而是某事情對你而言,沒有重要到使你有空。】


📍博學多聞的老爸

我衷心感恩的是,週五晚上是與老爸的咖啡時間,分享一週好玩有趣或是低落煩燥的故事。


自從離職後,星期一上完哲學課後,就很想和老爸高談闊論、請益交流,請教書本看不懂的地方。剛好這些也是老爸畢生的興趣愛好,對於文學、哲學、藝術等等人文領域也是頗有深究。


沒想到這些哲學家和著作老爸都知道!老爸真的是我的偶像!!😍

於是我和老爸就在咖啡廳聊個不停,老爸也會延伸其他故事和古典音樂,來說明哲學作品和古典音樂是有很多蛛絲馬跡,有所呼應。

尤其老爸的專門科:藝術史,了解到藝術史背後巨量的人文底蘊以及歷史價值的重要性。

所以和老爸常常聊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藉由書本,與100年前的大師們對話、抽絲剝繭他們的思想,接著再和老爸一起分享共同熱愛的領域,迸發出各種深思的火花,我想這樣的機會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我想人生的快樂就是如此簡單純粹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