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人力資源困境(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也就因為如此,筆者必須說,以國家戰略的角度觀來看,不去在乎那些從來就與大學無緣的中下層同胞,而以中產階級以上的視角去看,絕對會出事。問題是,在乎就得做些甚麼,很多政策是抵觸我們那年代,包括筆者在內的自由經濟市場觀點。

亞歷山大大帝強在哪?要從他父親腓力二世(英譯為Philip II 菲利浦二世),馬其頓之王開始談起。但長話短說,筆者大致說明一下,亞歷山大接手他父親軍隊時,自己已經有相當歷練,幾個後來也成為國王的兒時好友,都是受過訓練讀過書的軍官。這一小支親友團,繼承父親的軍隊,就目前可信的資料,步兵加上騎兵近3萬人,這在古代是極為恐怖的數字。(編:可以看一下岩明均《歷史之眼》……)

再講一次,不要書上說有30萬大軍就信了,扣掉加油添醋的成分,實實在在的精兵,與強徵湊數的農民兵,不能相提並論。

此時的希臘位在愛琴海上,氣候宜人資源豐富,從飲食習慣可以看出,要培養一支強而有力的王軍,難度相對簡單。有人會疑問,為何此時的東方,接近戰國後期,無法建立一支相同規模的精兵?

飲食差異、治軍方式,讓亞歷山大橫掃歐亞

西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的年代,目前確定的飲食習慣,主食為小麥、大麥、鷹嘴豆、奶酪,而且一天三餐,這還是困苦平民的餐點,雖說不見得可以人人滿足,也算是常見。但如果是軍隊呢?國王要養的軍隊可不能餓著,愛琴海有大量的漁業資源,加上橄欖油調製,光看食譜你可能都覺得這是現代人的高蛋白餐。

戰國時代的貴族,食肉標準比春秋好,但只看蛋白質攝取量而言,與西方同時代是不能比的,主食雖根據地區不同有稻、麥,但以秦國的標準而言仍是小粟(小米),每單位面積熱量產出並不高。換言之,若將東西方最精銳的兩支軍隊相比,飲食基準就不同,若你不相信,可以去看考古資料,身高體格不會造假,即便考慮人種差異也夠了。

筆者的意思不是要比較東西方軍隊,這不是架空歷史幻想戰爭,而是希望讀者能夠思考一下,兩支軍隊數量看來一樣,且都是國王直屬的精銳,其品質會一樣嗎?

裝備、訓練、組織、後勤等等都影響軍隊的素質。圖片來源:Readmoo

裝備、訓練、組織、後勤等等都影響軍隊的素質。圖片來源:Readmoo

我們就以格拉尼庫斯河戰役,馬其頓對上波斯帝國的第一場大戰為例子,帳面上馬其頓有1萬多步兵與4千騎兵,波斯的步兵近兩倍,騎兵快三倍,雖說波斯的數字頗讓人懷疑,但兵力較充裕是沒問題的。但兩軍接戰後很快差異就出現,戰史的細節筆者不多說,這場戰爭的結果,馬其頓方的死傷數百內,波斯將近5千以上。

差異在於,精銳騎兵的威力,亞歷山大是親率衝鋒,訓練精良且忠誠度極高(都是親兵),波斯方的是地方貴族領軍,配合度就有差。差異更大的是步兵,馬其頓步兵與波斯地方徵召的相比,優勢差異是更大。

戰場決策分毫之間,軍官對軍隊的掌握程度決定勝敗

差異不是「訓練有素」就可以解決的,人類在戰場高度緊張的情況下,手持長矛身披重甲,體力流失非常快。真正有意義,值得你反覆咀嚼的細節,是我方的重裝方陣,應該在距離敵方幾步時開始進入戰鬥狀態,多近時要提振精神準備接戰,何時下令全力以赴。

這需要精算我方士兵的體力,領軍的軍官沒有長期與士兵一同操練,根本看不出來,也就不能提供上級指揮官全局的佈陣。所以為何波斯方的步兵,有記載下的戰法,重裝步兵堪稱有力,但輕裝步兵往往都得要密集排列,後方還要有弓箭手跟重裝部隊督戰?膝蓋想都知道,是拿去消耗敵方體力用。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說的是體力,內涵其實是管理。

那麼,長期地中海飲食,全身肌肉隆隆的重裝步兵,跟有大量畜牧業,肉食充足的波斯重裝兵比,確實沒有占到多少優勢,但對徵集來的輕裝步兵而言就是殺神了。後面我們再考慮訓練度、忠誠度,以及領軍將領的素質,就不難發現馬其頓會贏是合理的,教育文化程度就是高了一截。光是願意與士兵一同吃住,對士兵的掌握度就大不相同。反之波斯方的記載,就算是王公貴族養大的重裝步兵,從文化面看,掌握、忠誠度大概要打個六折。

東征數千里,在未機械化的年代如何可能?

筆者不是要談戰史,這可以講30篇以上,我們把焦點放在幾點上。

  1. 軍官怎麼培養的?
  2. 士兵怎麼養成的?
  3. 經濟制度能不能支撐這支軍隊?

亞歷山大大軍的數量與品質,可說在同時代沒有對手,精銳士兵數量過萬已經很恐怖,能帶領這支大軍橫越上萬公里的征程,絕不是個人魅力四個字可以解釋。

目前已知的狀況,亞歷山大的高階指揮官都是親友,一同接受教育,中級指揮官多數出自這群「小幫派」,而且軍官通常都生活在軍營中,對於基層士兵的掌握度極高。士兵也不是強徵而來,馬其頓士兵算是現在講的志願役,享有良好的待遇,訓練嚴格紀律嚴明,從希臘到羅馬時代的紀錄,這些打過仗的老兵,退役回家後會擁有良田美宅,成為地方官僚或是話事人(類似我們說的地方仕紳)。

  • 編:應該是用泡澡消除疲勞(×)

而這些的前提,當然是資源產出足以供應,而這麼多的資源,養出了歷史上第一批質與量兼具的專業軍隊,背後代表的是整個地區的實力。大家別忘了,亞歷山大死後,帝國分裂也互打好幾場(編:即「繼業者之戰」),死傷頗為慘重,卻沒有傷害到東地中海到西亞的根基,就不難想見其富饒程度。

avatar-img
26.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筆者碰戰略學這塊超過20年,緣起自小時候,先父身為渡海來台的軍官,與退役公務員身分,聽那些國共內戰的底層軍官小故事,對武器和士兵心裡有些認識。長大後起初讀戰史,後來走宏觀視角切入,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幾年後發現這原因出在經濟、政治、文化面上,更像是管理學的一種。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網路公關的問題,表面上只是一種職業,本質上已經涉及道德。收錢破壞國家穩定,這對嗎?接案促成國內政爭,這對嗎?多數公關做這些事情,心裡都是有負擔的,要解除限制器,你必須具備兩種特質。第一種,對國家有恨,這個國家一點都不好,破壞又如何;第二種,對社會有怨,賺錢沒資本家多,買不起蛋黃區,這種社會崩了也好。
上一大章談社會,略有提到產業,這一篇來說點經濟,恐怕要得罪一大票人。不過,反正是非主流意見,請當邪門歪道就好。上一章最後提到,你總得給中下層的人過日子,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那這為何不算社會,而是經濟議題?筆者不是經濟系的,也不打算用大量資料解讀,資料不是問題,解讀才是.....
最後,來談一下,政治公關這行的變化,為何詭異非常。兩個理由。第一個,正常有效的公關公司,皆穩定的與大黨合作,除了網路外還會接廣告,政治人物好康鬥相報,案子接不完,賺錢心安理得。不正常專走偏門的公關,擁有的通路很少,只能刺激群眾,一時之間拉高聲量,今天各位看到的阿拉伯人、中國...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筆者碰戰略學這塊超過20年,緣起自小時候,先父身為渡海來台的軍官,與退役公務員身分,聽那些國共內戰的底層軍官小故事,對武器和士兵心裡有些認識。長大後起初讀戰史,後來走宏觀視角切入,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幾年後發現這原因出在經濟、政治、文化面上,更像是管理學的一種。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網路公關的問題,表面上只是一種職業,本質上已經涉及道德。收錢破壞國家穩定,這對嗎?接案促成國內政爭,這對嗎?多數公關做這些事情,心裡都是有負擔的,要解除限制器,你必須具備兩種特質。第一種,對國家有恨,這個國家一點都不好,破壞又如何;第二種,對社會有怨,賺錢沒資本家多,買不起蛋黃區,這種社會崩了也好。
上一大章談社會,略有提到產業,這一篇來說點經濟,恐怕要得罪一大票人。不過,反正是非主流意見,請當邪門歪道就好。上一章最後提到,你總得給中下層的人過日子,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那這為何不算社會,而是經濟議題?筆者不是經濟系的,也不打算用大量資料解讀,資料不是問題,解讀才是.....
最後,來談一下,政治公關這行的變化,為何詭異非常。兩個理由。第一個,正常有效的公關公司,皆穩定的與大黨合作,除了網路外還會接廣告,政治人物好康鬥相報,案子接不完,賺錢心安理得。不正常專走偏門的公關,擁有的通路很少,只能刺激群眾,一時之間拉高聲量,今天各位看到的阿拉伯人、中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政治的邏輯,終究是資源分配的邏輯。
亞歷山大雖然有著偉大的抱負。隨著朝目標的邁進,他卻忘了追隨他的人的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上週沒講完,我們知道這些困境,來自高度競爭,以及上下層已經不大接觸的現狀上,那該怎麼去解決?其實不難,第一步就是要擺脫「用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進入真正的科學處理,看到一個問題,要先去認識問題。如何認識?透過觀察、實驗,多方角度切入。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政治的邏輯,終究是資源分配的邏輯。
亞歷山大雖然有著偉大的抱負。隨著朝目標的邁進,他卻忘了追隨他的人的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上週沒講完,我們知道這些困境,來自高度競爭,以及上下層已經不大接觸的現狀上,那該怎麼去解決?其實不難,第一步就是要擺脫「用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進入真正的科學處理,看到一個問題,要先去認識問題。如何認識?透過觀察、實驗,多方角度切入。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