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瑜珈老師的必修學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by Cliff Booth on Pexels

Photo by Cliff Booth on Pexels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人們改善失眠、調節壓力、減輕焦慮,甚至協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及其他病症的復原,而這些都與神經系統脫不了關係。


不管是動作模式、失眠、壓力或各種心理現象,神經系統幾乎可說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如果我們在練習或教導瑜珈時,除了肌肉力量訓練、筋膜張力調節、優化關節可動範圍外,也能同時針對神經系統進行訓練,將能更有效率地改善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從我十年前開始接受「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相關訓練時發現,幾乎每一個瑜珈療癒取向都把神經系統列為重點學習項目。而當我將神經系統的調節和訓練技巧放入大眾的瑜珈課程後,我收到了許多學員的反饋,在同樣 60-90 分鐘的練習中,他們感受到更多收穫,包括:深度放鬆、情緒釋放、疼痛改善,以及身心轉化等。


可能有些朋友心中會想著,神經科學聽起來很複雜,是不是非常艱深、難懂?但我認為其實不然,只要我們能掌握好學習的原則、重點和範圍,神經科學並不難學習和應用,因為它原本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因為多年來的各種體會,我也開始將神經科學放入自己的瑜珈師資培訓課程之中。到現在每一年的培訓課程中,我還是將它視為重點學科,並在每一年的課程中盡可能更新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和應用方式。


也許光是看字面的敘述,大家很難真正體會和了解我說的這些不同之處,所以分享兩個「免費」的活動訊息給大家,如果你對相關的課程感到好奇,歡迎你前來參加。


第一個活動是我們瑜珈師資培訓班即將結業學員的實習教學課程,日期在 3/1 及 3/2,共有 7 堂課提供給大家免費參與;另一個活動則是我們 2024 年新一期瑜珈師資培訓課程的說明會。兩個活動都沒有任何資格限制,誠摯歡迎大家前來體驗或來跟我聊聊。


💁‍♀️ 新典範瑜珈第六屆師資培訓結業實習教學課程登記表單:

https://reurl.cc/E4WDg1


💁‍♀️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說明會登記表單:

https://bit.ly/3RGo9eZ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你過去的新年願望是否成功達成了呢? 每到新的一年,我們總是會對自己有一些新的期許,只是舊有的習慣經常難以改變,導致許多人往往無法成功養成新習慣。我過去在健身房工作時,幾乎每一年都會聽見部分相同的會員說:「我今年要開始好好地規律運動。」然而,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他們的新年
也許你曾經從瑜珈老師、朋友或網路媒體上聽聞過「瑜珈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這樣的說法,甚至是指出特定體式(如扭轉)能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的說法,不過瑜珈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嗎? 「扭轉體式」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是許多瑜珈練習者堅信不疑的「傳言」。我之所以說它是一種傳言,是因為目前幾乎找不到特定的科學研究
你是否感到每天醒來後依然感到疲倦,感覺不到精力的恢復及活力?或許你需要的是開始進行「社交休息」! 社交休息能協助我們放鬆與恢復活力,提供歸屬感與和睦感,預防心臟病與癌症,並帶給你樂趣、目標及愛。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常聽到人們說,既要養兒育女又要照顧家庭的女性,就像是「女超人」一樣,如果再加上自身的職業,那更是需要超人的精力才能兼顧得當。 今天我在一個「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網站上,看見了這個故事,我想將它分享給大家,也許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力量與啟發。 -------------------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你過去的新年願望是否成功達成了呢? 每到新的一年,我們總是會對自己有一些新的期許,只是舊有的習慣經常難以改變,導致許多人往往無法成功養成新習慣。我過去在健身房工作時,幾乎每一年都會聽見部分相同的會員說:「我今年要開始好好地規律運動。」然而,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他們的新年
也許你曾經從瑜珈老師、朋友或網路媒體上聽聞過「瑜珈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這樣的說法,甚至是指出特定體式(如扭轉)能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的說法,不過瑜珈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嗎? 「扭轉體式」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是許多瑜珈練習者堅信不疑的「傳言」。我之所以說它是一種傳言,是因為目前幾乎找不到特定的科學研究
你是否感到每天醒來後依然感到疲倦,感覺不到精力的恢復及活力?或許你需要的是開始進行「社交休息」! 社交休息能協助我們放鬆與恢復活力,提供歸屬感與和睦感,預防心臟病與癌症,並帶給你樂趣、目標及愛。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常聽到人們說,既要養兒育女又要照顧家庭的女性,就像是「女超人」一樣,如果再加上自身的職業,那更是需要超人的精力才能兼顧得當。 今天我在一個「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網站上,看見了這個故事,我想將它分享給大家,也許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力量與啟發。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平時我們常聽到身體痠痛會去中醫針灸,或是瑜伽可以伸展筋骨讓身心靈放鬆,但把中醫的經穴理論與瑜伽做結合,不僅可以帶領我們更深入了解身體許多部位為何莫名疼痛,也透過練習瑜伽的過程去認識身體的經絡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理與心理。 書中很詳盡地介紹身體的各種疾病與不適是由於哪些經絡阻塞所導致,也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平時我們常聽到身體痠痛會去中醫針灸,或是瑜伽可以伸展筋骨讓身心靈放鬆,但把中醫的經穴理論與瑜伽做結合,不僅可以帶領我們更深入了解身體許多部位為何莫名疼痛,也透過練習瑜伽的過程去認識身體的經絡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理與心理。 書中很詳盡地介紹身體的各種疾病與不適是由於哪些經絡阻塞所導致,也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