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讀《怎麼微笑》:用微笑與呼吸修行

raw-image

上週五我是志工媽媽,陪兒子的班級一起逛書店。活動快結束的時候,中班的兒子拿了一本書說:「我要買這本。」

​​我一看,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最新一本《怎麼微笑》。​​

書本不大、不厚,封面還畫了一片的柳丁或是檸檬,畫風相當質樸。​​

我猜想孩子可能以為這是一本水果繪本,特地翻開給他看:「裡面都是字喔!」想要打消他購買的念頭。

​​結果,孩子很堅持地說:「我想買。」​​沒想到回家看完後,反而應該感謝孩子的堅持。這本的確是本好書,讓我想把系列的其他本都買回來閱讀。​​

繪畫中神祕的「拈花微笑」​​

念書的時候,人物畫裡有一個畫題便是「拈花微笑」。這個畫題出自禪宗公案,也是禪宗的起源:​​

佛陀在靈山法會上拈花示眾,眾人不解其意,惟迦葉展顏微笑。

此後,「拈花微笑」用來象徵以心傳心,參悟佛法之意。​​

一行禪師為越南臨濟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他作為一名禪師,將微笑落實於生活中,成為「微笑禪」。

​​他將微笑視為一種「嘴部的瑜珈」,如同瑜珈鍛練身體一般,微笑不僅是臉上數百條肌肉交互作用的結果,也是我們神經系統的放鬆之道。​​

生活這麼苦,如何微笑?​​

你不需要感受喜悅才微笑;練習這種嘴部的瑜珈,馬上就能感到放鬆。有時,微笑是出自喜悅;有時是微笑帶來喜悅。」

生活中我們不會需要倒立、或是將雙腿劈開成一字馬,那麼為何瑜珈仍需要練習這些體式呢?

練習這些困難的、不日常的動作,是為了喚起我們對於身體的覺知,瞭解自己身體的極限,學習如何在動作中放空思緒,真正地專注於身體的活動上。

​​練習微笑也是同樣道理。

有時我們可以發自喜悅地露出微笑;有時,我們就像做瑜珈般先讓自己「做」出微笑,才能將自己的反應抽離。​​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先抽離自己的反應,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

​​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件事:每當我的孩子述說一件讓他憤怒、難過的事時,往往隨著他告訴別人的次數越多,故事裡的他就越來越可憐、旁人也越來越可惡。​​

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事物是第一支箭,帶來些許疼痛;第二支箭是我們的反應,會放大受苦的經驗。

​​我以前也是一個會越想越生氣的人,別人的無心之舉在我不斷又不斷的腦內重播過程中,逐漸變成有意為之,故意刁難。

這時候,如果沒有覺知地告訴自己「不要再想了」,往往就是糟了一整天的情緒。

​​苦的,還是自己。

​​萬事萬物皆為「相即」​​

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連結,相互依存。任何現象都不可能單獨存在,所有的一切必須與其他事相即,所有現象的本質都是相互依存的。

如同我們常說的「凡事都有正反兩面」,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宇宙宏觀的視角中,萬事萬物不只兩面,甚至是彼此關連,牽一髮而動全身。

​​「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沒有淤泥,就沒有蓮花」,而人們的焦慮與困難,來自於只看到了難與苦的那一面,沒有看到(或是選擇性忽略)若是由另一個角度出發,同一件事可能就會衍生出不同的解讀與結果。

​​當自己只身陷在苦當中,又該如何看到苦與樂其實一體兩面?

微笑,便是讓我們得以抽離苦,由較高處觀看事件的方式之一。

​​為什麼佛陀不因這一切苦而感到不安?後來我明白,佛陀具備足夠的理解、平靜和力量,於是苦不會壓垮他。他知道如何處理苦、轉化苦,於是面對苦也能帶著微笑。​​

凡人如我,或許仍達不到佛陀的境界。但是,一個微笑卻是給自己的信念,告訴自己「我已感受到自己身陷情緒當中了」,並且相信我們有能力,以平靜的姿態走出情緒風暴。​​

播下善的種子,正念生活​​

這本書特點之一,在於將正念融入生活當中。對於一行禪師而言,「禪修就是保持覺知」,正念生活,隨處是禪。​​行走可以修禪,坐臥可以修禪。

禪修並不嚴肅,但需要刻意練習。

我們有多久沒有把注意力真正放在當下了呢?我們吃飯的時候,是真正地品味食物,還是滑手機追劇,絲毫不在意口中咀嚼了什麼,又吞嚥了什麼。​​

因此需要練習。

​​書籍最後的章節「微笑的練習」,更像是正念的練習,藉由有意識地呼吸,提醒自己專注於當下,不讓思緒紛飛,被瑣事牽走。

​​呼吸時,可以默念「平靜,微笑,當下此刻,美妙時刻」,讓自己的身體與頭腦放鬆下來,自在舒展 。​​有更多時間的時候,可以試試〈深度放鬆〉,也就是身體掃瞄。在一個自己放鬆舒適的地方,將注意力放由頭到腳,或由腳到頭一一「檢視」,若是有感受到緊繃,便利用呼吸的節奏釋放。​​

我們把苦藏在身體裡,身體輕鬆自在的時候,心也會達到平靜的狀態。

如果有那個部位感受到不舒服,除了在呼吸之間將不適隨氣息呼出,更可以對該部位表達感恩,謝謝它為我們承受了這些苦,並給予一個微笑。​​

小結​​

《怎麼微笑》的每個篇章不過寥寥百字,溫和卻堅定有力地將禪修所得的智慧融入其中。​​

書中沒有任何科學例證,證明自己所言為真,反而更突顯了作者的信念感。​​

而這個信念感,並不天真。​​

一行禪師經歷過越戰,曾出行美國和歐洲,呼籲和平,結束戰爭。然而,此舉讓他被越南政府拒絕返國,開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有家歸不得的苦,沒有打倒一行禪師,他仍舊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持續修行,教導正念。​​或許,正是如此堅韌的個人特質,讓一行禪師的文字篇幅雖短,卻能如同船錨般將信念深植人心。​​

如同前述的「相即」,如果沒有孩子的堅持,或許我不會遇見這本好書。因為我當下正視了孩子的堅定(重新詢問他也不知道為何當時如此堅持),才讓我感受到宇宙的愛與奇蹟,讓我在需要的時候獲得訊息。​​

微笑禪,從現在開始練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Al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