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幸福親子教養:跟著阿德勒成為高情商爸媽,教出自信、獨立、勇敢、合作的孩子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就遑論擁有正確指導的能力,而這也是為什麼教育者(家長或老師)需要更用心去了解兒童生活的全貌,才可能真正釐清兒童時期所形成的認知及行為偏差。


《幸福親子教養》集結了阿德勒對於兒童教養的理念,書中也提到人們常把問題的出現歸咎於學校,其實學校只不過引發了家庭教育的潛在問題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時常發現在學校出現問題行為的兒童,多半能連結到家庭教育的原因,而這也證明了兒童深受後天環境的影響甚大,而非歸咎於天生性格而放棄努力導正兒童錯誤觀念。


我認為書中很重要的一個核心理念是當我們發現兒童的行為及想法產生偏差,應該要視為是總體生活及整體人格所導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要去了解兒童生活史的全部,而不是單純就行為的本身去予以指正即可,而兒童行為的本身也反應了他當下的心理狀態,也務必要去釐清及排解,因為根據阿德勒的說法是兒童在年幼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自己追求優越的目標,若是目標本身就是錯誤,就能確定是基於錯誤的判斷,若教育者不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將能預見兒童往後的人生軌跡及命運。


許多人都認為兒童尚且年幼,所以即便發現許多偏差的行為及想法皆不以為意,比如兒童展現出自大、嫉妒,或是過於功利主義的心態,都必須要加以注意,而不是以「小孩不懂事」為理由去逃避導正的機會,因為這都會深刻地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甚至產生人格上的障礙或身心疾病,所以千萬不得不謹慎看待。


曾經聽聞有家長表示讓孩子進入補習班是為了填滿他們的時間,因為如此就無法有其他空閒去學壞,其實這只是一種不願意面對現實又只關注膚淺成就的心態。若是以阿德勒的觀點來看,教育者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每個學生都擁有對抗困難的勇氣,並且幫助灰心喪志的學生重建自信心,這都遠比取得好成績及擁有令人稱羨的工作更能得到幸福的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