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子學奕》——後設認知,讓學生學得事半功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H和W都是中三學生,男孩子,讀屋邨內不錯的學校。二人互不相識,剛巧在都在升中時來找我補習。那時,他們中文基礎都很弱——H連「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也接不到;W好一點,記得學過《鄭人買履》,當然文章的字詞句式以致寓意,全已交還給小學老師了。

同一條起跑線,跑得更快的會是... ...

二人年紀相同,智力相若,起步點差不多。然而,幾年下來,H的進步卻比W更明顯。

以我觀察,W比H投入更多時間温習。但他的温習策略不得要領。例如他温習課文問答時,會記憶答案在工作紙的位置。如果把同一張工作紙塗去答案讓他做一次,他可以答得很好;但我口頭抽問重點題目的話,他就會口啞啞。同時,他會花很多時間「鞏固」已經懂得的內容,忽略了未完全掌握的部分。在考試後,他也無法說出自己會做/不會做哪些部分。

因此,我跟W上課時,要花大量時間教他温習:教他用表格整理、畫圖聯想,逐道題目拆解給分重點,甚至在考試前給他編排好詳細的温習時間表,每一天花幾多時間温習甚麼內容(因為還要就其他科目),在星期幾要達到甚麼目標… …

H雖然金魚記憶,但哪些部分未夠熟,温習時遇上不明白的地方,都懂得一一問我。我在上課時,可以就他的不足之處作重點操練解說。而每次考試後,他都能夠在應考當日告訴我有哪些部分有信心或做得不好,並在派卷後證實他的想法。二人之差距,不是中文能力,而是後設認知能力。

後設認知能力

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又稱元認知)是指「對於學習知識的知識」。例如H知道自己會甚麼,又需要加強甚麼;又如W需要死記硬背以外的學習方法。參考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分析,後設認知能力可分為以下三種:

1. 「知其然」(knowing that),包括知道自己作為學習者的特質和影響自己表現的各種因素,例如知道自己對文章的主題是否熟悉,以及知道自己對文章是否具備已有知識,會影響個人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等。例如自知組織力強,但共感能力弱的學生,往往會選議論題材來寫作;但不知其然的學生,就很容易選了一道自己都不熟悉的題目來作答。

2.「知如何」(knowing how),知道怎樣做一件事,例如在閱讀時,知道如何略讀、劃重點、摘要和找出大意等。在批改DSE試卷時,我們不難發現有畫重點(而且不是亂畫)的學生往往能抓住問題重點,得到更高分數。

3.「知何時及為何」(knowing when and why),知道在甚麼情況下運用已有的(1)和(2)知識,幫助學習者有效分配資源及應用適當的學習策略。

無論是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後設認知跟課程內容一樣重要。掌握「如何去學」,才是終身受用的知識。


《小學生五分鐘文言文學堂——寓言故事篇》現己出版,香港各大書店有售!

本書收錄二十篇經典文言文,配合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文言經典建議篇章》,參考教科書的編排形式,附上注釋、釋義、例句、語譯及互動空間,讓孩子慢慢習慣閱讀文言文。孩子閱讀本書不止能應付學業需求,更着重啟發思考,把寓意應用到生活上。

書局定價HKD$68 作者優惠價$60包平郵!

內容試閱 http://bit.ly/OrderFabel


參考資料:彭新強、李傑〈元認知:學會學習的核心〉https://hkier.cuhk.edu.hk/tc/publications/sop47

由小一教到中六,由精英班教到特殊需要,由實習教師做到教師培訓。離開前線卻從未放棄教育體制,紀錄一下多年來的觀察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做老師,經常聽到一個問題(或者自己都有想過)——這些東西學來有什麼用?我去街市買菜又用不著。
離別詩是現代中文課程必教的課文,某個出版社在中一時已會選讀古詩十九首、《送友人》等。以字詞理解層面而言,這幾首詩的確不太難。可是,學生做過語譯,背過景色的深層意思,卻難以無法感受那依依不捨的感情,為甚麼?
當老師之後,在不怎麼情願之下,會習慣離別。
滿滿獎學金等你來取、隨便考進大學任何一個學科,都可以印在校門橫額上光宗耀祖⋯ ⋯最近,有香港的學生在Threads討論要不要為了獎學金而轉到成績較差的學校。 如果在一般學校只是成績平平,轉去tier較低的學校,真的有著數嗎?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做老師,經常聽到一個問題(或者自己都有想過)——這些東西學來有什麼用?我去街市買菜又用不著。
離別詩是現代中文課程必教的課文,某個出版社在中一時已會選讀古詩十九首、《送友人》等。以字詞理解層面而言,這幾首詩的確不太難。可是,學生做過語譯,背過景色的深層意思,卻難以無法感受那依依不捨的感情,為甚麼?
當老師之後,在不怎麼情願之下,會習慣離別。
滿滿獎學金等你來取、隨便考進大學任何一個學科,都可以印在校門橫額上光宗耀祖⋯ ⋯最近,有香港的學生在Threads討論要不要為了獎學金而轉到成績較差的學校。 如果在一般學校只是成績平平,轉去tier較低的學校,真的有著數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孩子在中年級轉高年級時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在試讀週這兩週,我觀察到分實人的高年級生與試讀的高年級生有顯著的差別,也讓我回憶起當初進入教育領域之時,難以與高年級生良好信任關係的過去。
Thumbnail
砸學校?雜學校。 本週就是雜學校參展了,看見孩子們不慌不忙地與夥伴們討論如何向參訪人員介紹主題課程,就知道他們心裡有一定的底,畢竟這不是他們第一次的挑戰~ 一點也不害怕與陌生人交談,甚至可以真心的掏心掏肺。 遇到奧客的時候:反問他問題,將他問倒!讓他看看誰比較厲害!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想想看,之前學習英文的時機是在國中的時候,然後在高中達到一個相當的水準,這樣的學習時間是六年。而現在的小學生有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英文,到了小六也能有基礎的程度,並且能在小學階段就引發閱讀英文讀物的興趣。而有的小學生透過補習班課程,能夠在六年的學習後,達到相當於高中程度的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新夥伴? 今天遇見三位年輕新夥伴,最年輕的是一位國三生,因為想知道阿亮老師創辦的學校跟自己學校上課的差別,特別前來一探究竟,看看實人,是不是如此真實? 議課時,三位夥伴躍躍欲試將自己的問題提出,等待老師回答,一如往常的,老師將問題反問回去:你看見了什麼?你覺得差別在哪裡?
小一 誰比誰高 誰比誰矮 在什麼情況與條件下可以比較 A比B高 B比C高 所以A比C高 語言建構世界,語言建構邏輯(或邏輯建構語言) 前兩年第一次教了小一跟小二。 對課程內容不熟悉。對這階段的兒童心智發展也不熟悉。 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Thumbnail
升上大班後~孩子的語文能力有著各自的成長, 有的是口語表達能力提升,變得能夠更加仔細說明情境; 有的對文字興趣提高,變得能夠把仿寫區仿寫排入自己的行程; 有的則是識字能力提高, 變得能夠自己閱讀繪本、童詩, 也能夠分享自己對「讀懂」文字的喜悅, 尋找同伴一起快樂閱讀。 這週因為節氣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第三章 英文課 新生報到之後,照慣例學校會舉行英文測驗,分級入學新生的英文程度,以便能力分班,安排不同的師資及課程。傅彥平聯考時的英文科成績雖不突出,這場分班測驗卻幸運的拿了高分,編入了該年新生唯二的兩班高級英文班。大一英文一週三次課,總是安排在週二到週四下午第一堂,由外籍老師任教。兩班教室互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孩子在中年級轉高年級時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在試讀週這兩週,我觀察到分實人的高年級生與試讀的高年級生有顯著的差別,也讓我回憶起當初進入教育領域之時,難以與高年級生良好信任關係的過去。
Thumbnail
砸學校?雜學校。 本週就是雜學校參展了,看見孩子們不慌不忙地與夥伴們討論如何向參訪人員介紹主題課程,就知道他們心裡有一定的底,畢竟這不是他們第一次的挑戰~ 一點也不害怕與陌生人交談,甚至可以真心的掏心掏肺。 遇到奧客的時候:反問他問題,將他問倒!讓他看看誰比較厲害!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想想看,之前學習英文的時機是在國中的時候,然後在高中達到一個相當的水準,這樣的學習時間是六年。而現在的小學生有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英文,到了小六也能有基礎的程度,並且能在小學階段就引發閱讀英文讀物的興趣。而有的小學生透過補習班課程,能夠在六年的學習後,達到相當於高中程度的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新夥伴? 今天遇見三位年輕新夥伴,最年輕的是一位國三生,因為想知道阿亮老師創辦的學校跟自己學校上課的差別,特別前來一探究竟,看看實人,是不是如此真實? 議課時,三位夥伴躍躍欲試將自己的問題提出,等待老師回答,一如往常的,老師將問題反問回去:你看見了什麼?你覺得差別在哪裡?
小一 誰比誰高 誰比誰矮 在什麼情況與條件下可以比較 A比B高 B比C高 所以A比C高 語言建構世界,語言建構邏輯(或邏輯建構語言) 前兩年第一次教了小一跟小二。 對課程內容不熟悉。對這階段的兒童心智發展也不熟悉。 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Thumbnail
升上大班後~孩子的語文能力有著各自的成長, 有的是口語表達能力提升,變得能夠更加仔細說明情境; 有的對文字興趣提高,變得能夠把仿寫區仿寫排入自己的行程; 有的則是識字能力提高, 變得能夠自己閱讀繪本、童詩, 也能夠分享自己對「讀懂」文字的喜悅, 尋找同伴一起快樂閱讀。 這週因為節氣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第三章 英文課 新生報到之後,照慣例學校會舉行英文測驗,分級入學新生的英文程度,以便能力分班,安排不同的師資及課程。傅彥平聯考時的英文科成績雖不突出,這場分班測驗卻幸運的拿了高分,編入了該年新生唯二的兩班高級英文班。大一英文一週三次課,總是安排在週二到週四下午第一堂,由外籍老師任教。兩班教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