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人、與「書」的相遇:讀《過於喧囂的孤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首刊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我」到底是誰呢?人生在世(being in the world)[1],總是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本文在這裡並不想進入深邃的哲學或心理學的探索(當然那也很有趣),而只是想指出一個往往存在於我們的經驗中、卻被我們忽視的側面:人總是「因著他人而塑造自我」。

臺灣的公民課本有所謂的「重要他人」一說,不論它的理論細節是否盡屬正確,但是其核心主張卻是很自然、很難以反駁的:孩子的性格,非常深、非常難以避免的受到對他而言重要的人,如爸爸、媽媽、撫養者等的影響,無論是善的影響或是惡的影響。

小孩子是如此,大人又何嘗不是呢?人,只要是人,就總是生存在一個關係網絡中,並且基於這個隨時在變動的關係網絡,激發自己的想法、欲望和做出決定。這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法排除的基本事實。

不過,當我們把目光轉向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一書,我們會發現:書中男主人公的生活,和本文前面所說的那一套道理似乎相當不同。書中除了第一人稱視角的人物「我」(漢嘉)之外,其他他身邊的人,他認識的人,他所想到的人,都像是籠罩在一團迷霧之中,沒有非常具體的個性和形象。他的身邊並不是沒有人存在;而是彷彿他的生活中有某種事物,對於他的性格和感受的塑造,比起人類,有更大、更持續不斷的影響。

「書本」與「他人」:《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的隱密聯繫

小說中的安排是這樣:主人公漢嘉是在廢紙回收站工作的工人。每天,他日常的工作就是把許多珍貴的書籍,放進機器裡面,扯裂、絞碎、銷毀。不過,在銷毀之前,他會把這些珍貴的書籍讀完,因此也養成了淵博卻又帶點無可奈何意味的學識。《過於喧囂的孤獨》的開頭這樣說道:

三十五年來我用打包機處理廢紙和書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滿了文字,儼然成了一本百科辭典——在此期間我用打包機處理掉的這類辭典無疑已有三噸重,我成了一只盛滿活水和死水的罈子,稍微側一側,許多滿不錯的想法變會流淌出來,我的學識是在無意中獲得的,實際上我很難分辨哪些思想屬於我本人,來自我的大腦,哪些來自書本,……。

[2]這些敘述,在在印證了「書」對主人公性格的影響;猶如本文前面說到的,活在同一個關係網絡中,人與人之間的影響。

通過這樣的途徑,我們會發現: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關係網絡中,對於我們有重要影響的「其他事物」,其實並不止於人類;而也可以是大自然、科技,或是「文本」等等。[3]以此來看,「他人」一詞確實不足以完整涵蓋所有對人有重要影響的、這個世界的「其他事物」。雖然「他者」一詞始終沒有進入中文的日常語言中,但是它的意思無異於我們上文所說的,涵蓋人類與非人類、與我們的生命有所交涉,卻又不是我們自己一切事物。所以,我們的確有好的理由明確的使用「他者」這一詞語,來幫助我們分辨、討論和思索許多重要的問題:不論那些問題是小說的,或是關於我們感受最深的實際生活的。

淤泥中的他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小說《過於喧囂的孤獨》的敘述中,「書」與「人」的際遇,起了一種深深的互相呼應的關係。在書中所描寫的時代背景下,再怎麼珍貴的書,也只能被扯爛、付之一炬,不見天日。只得躲進人的腦海裡。類似的,當赫拉巴爾在講述主人公和曼倩卡的愛情故事時,他們二人的形象在情節的安排下,總是不得不的和髒污連結在一起,無法脫身。作者以感嘆的語氣這樣寫道:「這是曼倩卡生命中的第二章,她注定要忍受恥辱,永遠與榮譽無緣。」[4]珍貴的東西,無論是人也好,事物也好,關係也好、愛也好,在那樣不自由的時代底下,總是必然的遭受磨難。

的確,珍貴的東西在任何時代,都可能遭受磨難;但是,我們又怎麼可能跨越他們實際生存的時代,實際生活的處境,來理解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物的生命、悲傷和價值呢?

不過,即使人和事物總是被時代與環境所限制著,總是帶著缺憾與遺憾生存,但是我們(不論人類或非人類)所抱持的一切,總是會留下蹤跡,縱然是很隱微的。正如特定的書和曼倩卡在結局到來之前,都離開了主人公,但是,他們也塑造了主人公的性格,持續不斷的。從相遇的時刻,一直到他的生命結束。「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麼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5]

在困頓的實際生活的世界中,我們相濡以沫,在世界的大海中互相成為對方的波瀾。

註解:

[1]唐君毅以中文熟習的「人生在世」一詞解釋海德格所說的「在世存有」(being in the world)之意,可見於唐君毅《哲學概論》。

[2]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著,楊樂雲譯:《過於喧囂的孤獨》(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頁13。

[3]這個意思猶如沈清松強調「自然」也是人所不可或缺的「他者」。沈清松:〈在批判、質疑與否定之後——後現代的正面價值與視野〉,《哲學與文化》第27卷8期(2000),頁710。

[4]博胡米爾.赫拉巴爾著,楊樂雲譯:《過於喧囂的孤獨》,頁53。

[5]博胡米爾.赫拉巴爾著,楊樂雲譯:《過於喧囂的孤獨》,頁92。

2024/07/05

內容總結
過於喧囂的孤獨
4
/5
avatar-img
68會員
143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不只是口中說出的是語言,從我們嘴裡吃進去的,也是語言。「食物」也可以作為一種語言。
5/5吃飯沒?:探訪全球中餐館,關於移民、飲食與文化認同的故事
我借用Kac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對他來說,那個人既是倚靠,也是枷鎖。
本文主要探討鍾肇政小說《怒濤》所涵的語言觀與文學風格。首先以語言認同為標準,梳理《怒濤》中不同角色與群體的相互關係。再基於此,歸結出小說中的「重要情節-結論」發展路徑。最終推論鍾肇政的語言觀為:藉以習得的語言(日語)作為一種載體,可以與所承載的內容(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分開。
5/5鍾肇政的小說《怒濤》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其實不只是口中說出的是語言,從我們嘴裡吃進去的,也是語言。「食物」也可以作為一種語言。
5/5吃飯沒?:探訪全球中餐館,關於移民、飲食與文化認同的故事
我借用Kac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對他來說,那個人既是倚靠,也是枷鎖。
本文主要探討鍾肇政小說《怒濤》所涵的語言觀與文學風格。首先以語言認同為標準,梳理《怒濤》中不同角色與群體的相互關係。再基於此,歸結出小說中的「重要情節-結論」發展路徑。最終推論鍾肇政的語言觀為:藉以習得的語言(日語)作為一種載體,可以與所承載的內容(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分開。
5/5鍾肇政的小說《怒濤》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改變。」某位智者曾講過這句話。 在命運面前,人從未能真正擁有甚麼—除了自己。當我意識到這兩件事,孤單不禁隨之油然而生,更深的寂寞,在不遠處。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時間線中的迷惑和尋找迷幻的感受。文章提到了對於深度和廣度的對比,以及對於世界與自己之間的關係。透過解剖事物,作者試圖找出自己存在的地方,並追求動態的平衡。在時間的尖端,作者認為自己的真實自我存在,沒有人類社會中的低維元素,沒有追求與惋惜,也沒有過去和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解憂圖書館03】:我這不屬於自己的人生 【閲讀處方】:《世界這麼大,不做自己要幹嘛?》——放飛自我去當你自己 【作者:逸菁】 你曾經也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嗎?你有沒有覺得當你表現了自己獨特的一面,社會卻讓你變成跟主流一樣的模樣?我們好像都只是追著父母的期望、另一半的期望、社
「所有的苦難和背負盡頭,都是行雲流水般地此事光陰」(不知道從哪個文章記下來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來都好脆弱,開始跟結束都不是我能掌握的只是還是會感到難過糾結。只希望我能早日看淡,世間風霜,就那樣子吧 最近很喜歡思考一些人生觀,我想是因為我在試著找個出口走出來吧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孤獨」中存在著你的人生寶藏~ 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欣賞著翩翩起舞的風雨,許多許多生命的體驗,總是發生在一個人片刻的寧靜時光~ 一個人並不代表著孤獨的發生,要脫離一個人的狀態很簡單,只要跟某個人相遇,就不再是一個人了,但孤獨的狀態有可能持續發生著~ 即便是三兩人或無數人,也不能表示著
Thumbnail
因為逛書店開啟的線上讀書會,本來想在假期進行,殊不知一個放假太開心加上平常太忙疏於提醒,就眼睜睜的延2週來準備讀書會的討論這樣,或許這本書討論的許多切入點,也能用來理解這個單一事件,將社會學作為理解的視角。 高度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即便這本書是左岸的作者,仍舊點出了許多跨過國界的問題,有些現象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改變。」某位智者曾講過這句話。 在命運面前,人從未能真正擁有甚麼—除了自己。當我意識到這兩件事,孤單不禁隨之油然而生,更深的寂寞,在不遠處。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時間線中的迷惑和尋找迷幻的感受。文章提到了對於深度和廣度的對比,以及對於世界與自己之間的關係。透過解剖事物,作者試圖找出自己存在的地方,並追求動態的平衡。在時間的尖端,作者認為自己的真實自我存在,沒有人類社會中的低維元素,沒有追求與惋惜,也沒有過去和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解憂圖書館03】:我這不屬於自己的人生 【閲讀處方】:《世界這麼大,不做自己要幹嘛?》——放飛自我去當你自己 【作者:逸菁】 你曾經也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嗎?你有沒有覺得當你表現了自己獨特的一面,社會卻讓你變成跟主流一樣的模樣?我們好像都只是追著父母的期望、另一半的期望、社
「所有的苦難和背負盡頭,都是行雲流水般地此事光陰」(不知道從哪個文章記下來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來都好脆弱,開始跟結束都不是我能掌握的只是還是會感到難過糾結。只希望我能早日看淡,世間風霜,就那樣子吧 最近很喜歡思考一些人生觀,我想是因為我在試著找個出口走出來吧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孤獨」中存在著你的人生寶藏~ 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欣賞著翩翩起舞的風雨,許多許多生命的體驗,總是發生在一個人片刻的寧靜時光~ 一個人並不代表著孤獨的發生,要脫離一個人的狀態很簡單,只要跟某個人相遇,就不再是一個人了,但孤獨的狀態有可能持續發生著~ 即便是三兩人或無數人,也不能表示著
Thumbnail
因為逛書店開啟的線上讀書會,本來想在假期進行,殊不知一個放假太開心加上平常太忙疏於提醒,就眼睜睜的延2週來準備讀書會的討論這樣,或許這本書討論的許多切入點,也能用來理解這個單一事件,將社會學作為理解的視角。 高度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即便這本書是左岸的作者,仍舊點出了許多跨過國界的問題,有些現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