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山道士:我們有沒有可能誤會王生了?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蒲松齡創作的《聊齋誌異》中,最知名的篇章應該是〈勞山道士〉和〈畫皮〉。〈畫皮〉的知名度來自於電影畫皮的加持,尤其是第一集的畫皮,不管是選角(周迅、陳坤以及趙薇,都是演技在線,顏值巔峰 / 甄子丹我不熟,抱歉了)還是劇情,都有獲得五星好評的實力。

不過電影中的〈畫皮〉對原作做了不少改編,蒲松齡的原作中,作者(表面上)想說的是「只重視表象,三心二意的人,很難得到好下場」。電影的〈畫皮〉則讓我們思考「愛的方式」:小唯的愛是佔有,王生的愛是責任,珮蓉的愛是犧牲,龐統的愛是成全;在沒有誰非愛誰不可,每個人都有可能更愛另一個人的三角關係中,這些愛的矛盾也就變得尖銳。

相較於〈畫皮〉的知名度來自於電影,〈勞山道士〉的知名度則來自於它是高中核心古文。因為沒有相關改編的影視作品,我們反而能原汁原味的從文本中體會蒲松齡的深意,先來看看〈勞山道士〉的內容:

〈勞山道士〉可以分成兩部份來看,第一部分是關於王生的故事(沒錯,又是王生),第二部分則是從王生的故事,做出批判與警世。(原文可連結此處)

因此,老師通常會告訴學生:蒲松齡寫〈勞山道士〉,是想藉生求道失敗的故事,諷刺好逸惡勞的人性,提醒學習者不能夠學王生的好逸惡勞,心術不正。

閱讀《勞山道士》的兩個疑惑

上《勞山道士》的時候,覺得最不容易處理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是如何解釋最後一段中傖父/王生以及吮癰舐痔者/道士之間的關係;第二個問題則是如何說明為什麼題目不是〈王生學道〉而是〈勞山道士〉,說到底,問題出在道士😂😂😂😂

對照關係與對比關係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傖父/王生以及吮癰舐痔者/道士之間的關係。
讀到〈勞山道士〉最後一段(異史氏曰)的時候,其實頗讓人費解,因為不容易和前面的故事完全對照,雖然能讀出王生和傖父的相似性,但又不是那麼像;而道士和吮癰舐痔者看起來就更不相關。也就是說,道士在最後一段消失了(?)偏偏題目又叫《勞山道士》。打個比喻來說,就像是追劇追到全劇終的時候,發現主角不見了😢

而我認為,王生和傖父是對照關係,兩人有點像但又不完全相似。相似的地方在於他們的個性,都有投機,想走捷徑的成分,而且最後也都沒有好下場;不同的地方是兩人的身份不太一樣,王生是個學習者,而傖父更像是應世者。從有人會向傖父進讒言來看,傖父很有可能是上位者。(關於傖父是上位者的論述,感謝貍想教育提供思考方向)

製圖:Napkin Ai

製圖:Napkin Ai


一個學習者在學習上投機取巧而碰壁,說穿了也是自己的事,大家笑一笑就沒事,日子該怎麽過還是怎麼過,但是一個上位者在應世上投機取巧,在他碰壁之前應該會有很多人因此受傷,這就不好笑了,這也許是蒲松齡警世暗語,希望上位者不要使用宣威逞報的速成方法來行事。

製圖:Napkin Ai

製圖:Napkin Ai


接著我們來看看道士和吮癰舐痔者的關係。兩人乍看之下沒什麼相通性,畢竟道士在文本中形象是王生的導師,也不時在點化王生,只是王生感覺不到就是了;而吮癰舐痔者卻是直接帶出傖父的惡行。

但兩人真的沒有關係嗎?如果兩人沒有關係,題目叫做〈王生學道〉可能會更合適。該怎麼處理,才會讓這篇故事更適合叫做《勞山道士》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處理的問題。

我們是不是誤會王生了

有次和一位老師聊到〈勞山道士〉,那位老師說:「其實我覺得王生很可憐。」老師的理由是:

大家都說王生好逸惡勞,可是他明明就辛苦早起砍材幾個月。而且,他也很明確地跟道士說自己的學習需求。從這些地方來看,王生並沒有做錯什麼。反而是道士,始終沒有明確告知王生為什麼要砍材,只有在王生明確表達要學「穿牆術」之後,才看見道士實際的教學和提醒。

必須說我還挺認同這位老師提出的疑問。也就是說,從一個求「術」者的角度來看,王生確實沒做錯什麼。同樣的想法,人渣文本在超度古文:勞山道士也提過。

也就是說,從學習「術 」的角度來看,王生並沒有錯,反而道士的教法才需要檢討。

然而,中國的文化從來都不是將學習視為一種工具,而是一種要對應到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價值

因此,如果從「道」的角度來看,又可以轉入另一個思考面向。

「道」和「術」被並列比較,最經典的課文是〈庖丁解牛〉,在莊子的論述中,術是一種技巧,而「道」則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智慧。如果說〈庖丁解牛〉的道,是道家的學習之道,那麼〈勞山道士〉更像是反應整個中國文化(融合儒道二家)對於學習的態度。

在〈勞山道士〉中,「道」被置於「術」之上,是以小說開篇寫道:「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然而到小說後面讀者就會知道,王生慕的不是道,而是術,是以王生才會對道士說:「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接下來道士和王生的對話也很值得琢磨:

  • 道士:吾固謂不能做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行
  • 王生:弟子操作多日,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也。
  • 道士問:何術之求?
  • 王曰:每見師行處,牆壁所不能隔,但得此足矣。

如果說道士的學習脈絡有「道和術」兩種,王生的學習思考則是在「術/小技/法」,比起「術」,「技/法」可能更為直接簡單。為了求「(長生)術」,王生願意在一定的程度上忍耐早起砍材之苦,但當苦吃不消,術求不得,他便轉而看見更加速成的技/法。

舉個例子來說,想要維持好的體態,「道」的做法是建立一套好的生活習慣,讓體態的維持就在日復一日之中;「術」是在飲食和健身上做好規劃並執行;「技/法」更像是只靠某種方法來達到目的(例如只靠節食)。

即使王生沒有錯,但在學習的眼界上,仍舊是可惜的。

讀〈勞山道士〉的兩個重點

在過程中的體悟才是道

如果說,題目為〈勞山道士〉而非〈王生學道〉,正是因為作者想凸顯「道」的重要。那麼〈勞山道士〉的「道」是什麼呢?道士又為什麼不明說呢?

在小說一開始,道士讓王生做的事情就是:「隨眾採樵」

道士師法後,對門人說:「足,宜早寢,勿誤樵蘇」,體現「法術只是虛幻,狂歡只是一時,日復一日的生活才是道」。可惜這種暗示,王生和世人都不懂

後來王生學會穿牆術要回去了,道士明白提醒王生「歸宜潔持」。我總覺得這一段很有意思,本來採取暗教方法的道士,為什麼講出這種大明白的話呢?可能是覺得王生缺乏自行領會的動機,只好直接講答案,可是王生仍舊不懂。

原來我們不小心就會變成傖父

前面有提到,我認為「吮癰舐痔者與道士」是一組對比關係,但沒有多做說明。有了上述對於「道」的說明,我們可以在這些基礎上繼續延展。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不管道士怎麼教,其實王生都不懂,(可能)也不願意懂,(也有可能)是他生活的環境讓他無法懂。(這很適合問學生,你覺得王生為什麼不懂)但在傖父和吮癰舐痔者的互動中,吮癰舐痔者提供一個便捷之道,馬上就被採用了。用心的教學者無法讓王生採納他的教法,而別有居心的人卻讓傖父接納他的建議,兩者的對比正在於「理念/接收」的矛盾中呈現。

製圖者:Napkin Ai

製圖者:Napkin Ai


蒲松齡的深意

術中體道

《聊齋誌異》是蒲松齡的寄託,在表面上鮮明可見的諷喻、警世⚠️之外,還是提供讀者很大的空間向下深挖。以〈勞山道士〉來說,蒲松齡不僅僅想要諷刺好逸惡勞的學習者和應世者,他也在提醒我們,領悟真正的道沒有捷徑,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去體會,才能在術中體道。但與此同時他也知道,多數的我們,還是會被具體簡單又宣稱有效的方法吸引,而抗拒孜孜矻矻的磨練。

在古代,沒有那麼多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論,我想學習是真的很辛苦很難熬的。但我們生活在現代,有很多好的學習方法,即使學習仍是辛苦的,但不會是徒勞的,而我們也確實能在踏實的學習中悟出道理。也因此,碰到那些宣稱快速有效的學習/應世方法的時候,更應該知道那不是真正的好方法。

製圖者:Napkin

製圖者:Napkin


沒有真心,愛一文不值

讓我們來個精靈詠唱轉場~~回到一開始的〈畫皮〉,蒲松齡版的〈畫皮〉,表面上在講「只重視表象,三心二意的人,很難得到好下場」,乍看之下電影版的〈畫皮〉想討論愛的形式,深刻的多。然而,我很喜歡蒲松齡寫王生變心,愛上狐妖,最後心被挖出來的段落。蒲松齡想說什麼呢,我覺得他想說的是「真心是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失去了(真)心,愛一文不值」,當王生愛上狐妖,他的心就已經沒有了,他對妻子的愛也不再有價值。挖走他的心的,不是狐妖,是他自己。所以,當我們知道一個人心不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就爽快的離開吧。(誤)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勞山道士〉的文章,懶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懶惰利用了,許多說法和這篇接近。但我認為這篇的論述更加嚴謹,對道士的討論也更完整,就算是作為自己送給自己的成長禮物吧,也希望大家會喜歡更新版。
如果你喜歡我的教學文,歡迎訂閱:琳琅格主的高中國文,我會努力的把自己所思所想變成文字,和更多人交流。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歸有光在十八歲和三十五歲的歸有光在情感表達上有什麼變化呢?文章透過具體的事件與人事,呈現出成長過程中內心的掙扎與寄託。從美好的回憶到無法言說的痛苦,本文試圖捕捉這些情感的深度與變化,展現一個更真實的歸有光。希望讀者能在此過程中共鳴,思考自己心中難以啟齒的情感。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如果查詢教育部字典,對於鴻門宴的解釋是:「不懷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不懷好意和居心不良指的當然是項羽(營),但依我看,我覺得不懷好意居心不良的是劉邦(營)啊,不管出於自願或無意,項羽才是被算計好的那個人
即使我們認同韓愈所說:「如同古人從師問學」很重要,也知道「從師」並需抱持道存師存的態度;但「如何問」以及「問什麼」這件事還是讓人充滿疑,如果讀者並不清楚該如何問,該問什麼,又如何產生行動?
誠如基婷必須離開是因為要完成導演的象徵寓意(晉升上流的破滅),漁人的進入與離開也可以看成是為了對比,藉由前後的對照來強調無心機、相信美好,光明以及願意捨棄名利,正是進入桃花源的鑰匙。
風塵三俠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也是他人生命中的要角。李靖和紅拂女的互相「榮、識」,李靖和紅拂女對虯髯客身為「烈士」的信任,以及虯髯客對兩人的欣賞,慷慨解囊,交換天下情報;三人相互影響,也使得「風塵三俠」成為唐傳奇中動人的刻畫。
歸有光在十八歲和三十五歲的歸有光在情感表達上有什麼變化呢?文章透過具體的事件與人事,呈現出成長過程中內心的掙扎與寄託。從美好的回憶到無法言說的痛苦,本文試圖捕捉這些情感的深度與變化,展現一個更真實的歸有光。希望讀者能在此過程中共鳴,思考自己心中難以啟齒的情感。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如果查詢教育部字典,對於鴻門宴的解釋是:「不懷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不懷好意和居心不良指的當然是項羽(營),但依我看,我覺得不懷好意居心不良的是劉邦(營)啊,不管出於自願或無意,項羽才是被算計好的那個人
即使我們認同韓愈所說:「如同古人從師問學」很重要,也知道「從師」並需抱持道存師存的態度;但「如何問」以及「問什麼」這件事還是讓人充滿疑,如果讀者並不清楚該如何問,該問什麼,又如何產生行動?
誠如基婷必須離開是因為要完成導演的象徵寓意(晉升上流的破滅),漁人的進入與離開也可以看成是為了對比,藉由前後的對照來強調無心機、相信美好,光明以及願意捨棄名利,正是進入桃花源的鑰匙。
風塵三俠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也是他人生命中的要角。李靖和紅拂女的互相「榮、識」,李靖和紅拂女對虯髯客身為「烈士」的信任,以及虯髯客對兩人的欣賞,慷慨解囊,交換天下情報;三人相互影響,也使得「風塵三俠」成為唐傳奇中動人的刻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韓金亮覺得自己的一生也像是一部《無間道》 有時像是劉德華,有時像是梁朝偉,分不明白 世間沒有絕對,誰能下定義說誰是好人還壞人 不過都是在哪個山頭,腦袋為了保命的不得不 誠實或說謊,有時可能無傷大雅,有時很要命 但人生嘛,不總是踏進去海裡,才知道水多深 或許表面功夫的花招總是絢爛奪目的唬弄
俊郎覺得自己在模子國也是一事無成,但他的醒覺,現在他覺得和敬與海燕的夢想過於遠大,他不相信他們可以成功。對於天命(左冷禪師)已經是很古老的傳說,據說我們存在的世界,在一個人的心中演化,左冷禪師讀到這個人,這人心想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種子。因為這個人還算個好人,所以我們的世界還不算壞。辣仔良看廖燕芳寫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老王留下的輔導紀錄裡,她的孩子問題很多,但每一個事件都跟她有關,等一下一定要找到關鍵性的答案,既然自己送上門來,剛剛好……。
Thumbnail
#人與事的糾葛,剪不斷理還亂,在親人情緒勒索和道義濫用之下,使得歸國學人健三痛苦掙扎,身心俱疲,自嘆人生如路邊雜草之堅韌與卑微。 (一)人生的苦澀滋味 日本近代文學大師、唯一享有「國民大作家」稱號的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其具有濃厚自傳性質的晚期作品《道草》,是生前完成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韓金亮覺得自己的一生也像是一部《無間道》 有時像是劉德華,有時像是梁朝偉,分不明白 世間沒有絕對,誰能下定義說誰是好人還壞人 不過都是在哪個山頭,腦袋為了保命的不得不 誠實或說謊,有時可能無傷大雅,有時很要命 但人生嘛,不總是踏進去海裡,才知道水多深 或許表面功夫的花招總是絢爛奪目的唬弄
俊郎覺得自己在模子國也是一事無成,但他的醒覺,現在他覺得和敬與海燕的夢想過於遠大,他不相信他們可以成功。對於天命(左冷禪師)已經是很古老的傳說,據說我們存在的世界,在一個人的心中演化,左冷禪師讀到這個人,這人心想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種子。因為這個人還算個好人,所以我們的世界還不算壞。辣仔良看廖燕芳寫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老王留下的輔導紀錄裡,她的孩子問題很多,但每一個事件都跟她有關,等一下一定要找到關鍵性的答案,既然自己送上門來,剛剛好……。
Thumbnail
#人與事的糾葛,剪不斷理還亂,在親人情緒勒索和道義濫用之下,使得歸國學人健三痛苦掙扎,身心俱疲,自嘆人生如路邊雜草之堅韌與卑微。 (一)人生的苦澀滋味 日本近代文學大師、唯一享有「國民大作家」稱號的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其具有濃厚自傳性質的晚期作品《道草》,是生前完成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