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崴閱讀-療癒內疚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每個人要負責的是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去實現或滿足任何人的期望。”

 

好書分享:療癒內疚

作者:臨床心理師洪培芸

親子天下出版

raw-image


 

我們多少都曾經感到內疚,可能是想做的是沒有去做,或是做得不夠,又或是知道不應該做的事情,不小心做了。這些感受也許他人知道,但可能更多的成為了埋藏在自己心中的一塊。

 

如果就這樣正常的生活著或許會逐漸淡忘,不過多數的人可能因此而困擾著自己,影響了日常生活,與人相處,更嚴重的透過更多的情緒去影響他人,這都不會是我們想要的,作者透過二十五個故事帶我們看不同情境下的內疚與影響,每一篇故事的後面也都提供了作者的建議與引導思考,也許我們不一定有這樣的經歷,但這些思考都是我們可以先學習的。

raw-image


 

#我只是希望你懂我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對問題的想法。”

 

我們不免會帶著先入為主的防備心看待身邊的事物,畢竟這年頭負面的消息太多。看待孩子或員工,自己也曾經歷過,不免會有一些想法與猜測,如果還被驗證過個一兩次,對這樣的人信任感就會大幅的降低。

 

會不會有誤解的時候?

 

一定有,特別是面對孩子,這種不信任其實是會來回加深的,如果孩子對我們沒有充分的信任,真遇到大問題的時候還願意說嗎?另個面向,我們也會因為誤解對方而心生內疚,作者給了個方向:沒有這個想法,我會是怎麼樣的人呢?

 

我們也就能在這樣向內探索的過程,把自己的焦慮與生氣逐漸平和,減少不安,情緒與對應自然就能更加穩定,對方才更有意願與我們溝通。

raw-image



 

#放下罪惡感

 

“放下罪惡感,你也能給予孩子更豐沛,卻不沉重的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雖然是父母生育下來,但中間總會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不論孩子如何,都是母親辛苦懷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平安健康是所有父母一開始的盼望,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好像就開始有許多外在的期待被加諸在孩子身上。

 

我們能做的除了盡可能地給予一個環境之外,最好的做法也許就是以身作則,希望孩子多看書自己也要看書,希望孩子多運動自己也要運動,自己總是要能投入感到有趣,孩子的眼裡看到也才是有趣的事,與其陷於內疚自己起身而行或許是個更踏實的方向。

raw-image


 

#做得還不夠

 

“如果你不為自己而活,那麼誰能為你而活?”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總是體貼地替別人著想,家裡有事就是一肩扛起,朋友有難也是義不容辭,特別是面對家人,最後累垮的總是自己,但也總是擔心著如果現在不這麼做,未來怎麼了是不是一定會後悔?

 

總是要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他人,只是這種話語卻可能與自私連結,事情總不會是那麼極端,如果只有兩個選擇通常不叫選擇,面對某些人生課題,有沒有第三個方案,也許能稍加兼顧,談不上平衡,但是種選擇,在為他人付出的同時,記得要保有一點自己。

raw-image


 

“最消耗身心的愧疚,往往來自家庭或親密關係,因為他們是我們最重要的人,所以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能量、自我形象、自我價值及生命動力。”

 

書裡二十五個故事彼此又交織成為另一個故事的配角,文字排版容易好讀,推薦可以從頭照著順序閱讀,每個會有一些不同的方式療癒自己,自我覺察與理解通常會是第一步,然後透過不同的媒介去梳理,跟著作者的描述練習調整自己應對與看待事物的方式與角度,很多事情不可逆,讓我們好好活在當下重新出發。謝謝讀友相贈簽名好書。

 

#阿崴閱讀

#療癒內疚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崴的沙龍
25會員
701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阿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必須發自內心地去實行,才能生效”   經典好書:卡內基說話之道 作者:戴爾‧卡內基 翻譯:亦言 好人出版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然後再開頭的如何利用本書的九項建議就也提到:我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人,不用各種方式去欺騙他人。在這本書裡,我要告訴人們的只是一種全新
Thumbnail
2025/04/30
“必須發自內心地去實行,才能生效”   經典好書:卡內基說話之道 作者:戴爾‧卡內基 翻譯:亦言 好人出版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然後再開頭的如何利用本書的九項建議就也提到:我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人,不用各種方式去欺騙他人。在這本書裡,我要告訴人們的只是一種全新
Thumbnail
2025/04/09
“人際關係上,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不否定對方」。這個方法相當簡單,卻比讚美、肯定或責罵的效果好上數倍,可以顯著改善人際關係。”   好書分享:不否定的練習 作者:林健太郎 翻譯:沈俊傑 先覺出版   你周遭有那樣的同事或朋友,總愛用:不是啊,做爲對話的發語詞,即便後面說的內容確實有
Thumbnail
2025/04/09
“人際關係上,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不否定對方」。這個方法相當簡單,卻比讚美、肯定或責罵的效果好上數倍,可以顯著改善人際關係。”   好書分享:不否定的練習 作者:林健太郎 翻譯:沈俊傑 先覺出版   你周遭有那樣的同事或朋友,總愛用:不是啊,做爲對話的發語詞,即便後面說的內容確實有
Thumbnail
2024/12/25
“生命中的每一段溝通,都是「父母自我」、「成人自我」與「兒童自我」之間的交互作用。”   好書分享: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 1: 人間遊戲 作者:艾瑞克.伯恩 翻譯:劉玎 小樹文化出版   源自於先前看的一本暢銷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所提到,然後衍伸去查才知道有這麼樣的一本書,早在五
Thumbnail
2024/12/25
“生命中的每一段溝通,都是「父母自我」、「成人自我」與「兒童自我」之間的交互作用。”   好書分享: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 1: 人間遊戲 作者:艾瑞克.伯恩 翻譯:劉玎 小樹文化出版   源自於先前看的一本暢銷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所提到,然後衍伸去查才知道有這麼樣的一本書,早在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們都在不苛責自己的路上學習著
Thumbnail
我們都在不苛責自己的路上學習著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倖存者內疚,在心理學上,是指當一個人面臨災難性事件後,出現創傷性的情感反應,他認為自己是有過錯的,並且為自己做得不夠多,而感到內疚。 那麼,沒有經歷過生死關頭的我們,也會有這種無助感與罪惡感嗎?近幾年,曾經很流行一句話,這句話就是:「身而為人,我很道歉。」 內疚感,不僅僅是發生在PTSD
Thumbnail
倖存者內疚,在心理學上,是指當一個人面臨災難性事件後,出現創傷性的情感反應,他認為自己是有過錯的,並且為自己做得不夠多,而感到內疚。 那麼,沒有經歷過生死關頭的我們,也會有這種無助感與罪惡感嗎?近幾年,曾經很流行一句話,這句話就是:「身而為人,我很道歉。」 內疚感,不僅僅是發生在PTSD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你有說不出口的難過和痛苦、壓抑的憤怒,或是被埋藏的委屈悲傷、愧疚感?這些情緒是一道道隱形傷口,需要有人輕柔觸及才能真正癒合。
Thumbnail
你有說不出口的難過和痛苦、壓抑的憤怒,或是被埋藏的委屈悲傷、愧疚感?這些情緒是一道道隱形傷口,需要有人輕柔觸及才能真正癒合。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