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一,我又一次目睹了讓我無語的教育現場。我知道,每位老師、家長、學生,甚至我們每一個人,都帶著各自的期望和觀點來到這裡。我明白相互尊重的重要性,畢竟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原生家庭與生活環境都截然不同,各自擁有獨特的個性和價值觀。
然而,在教育現場中,卻總是有許多情況讓我感到費解。我不禁開始懷疑:是我想得太多、觀點過於獨特嗎?抑或只是我對某些行為產生困惑,而對方卻覺得這一切稀鬆平常,甚至不以為然。
這一天,我平時輔導寫作業的類ADHD的小朋友一看到我,就很高興的跟我說,他要拿收集到的點數換禮物,於是他主動的牽起我的手(心旅很訝異他主動的牽起我的手,而且抓的很緊呢)帶我去看換禮物的展示櫃,很開心的跟我說他想要這個又想要那個,我跟他說:「你要不要問問看能不能換禮物呢?」於是小朋友就開心的問主任:「可不可以換禮物?」主任和善地答應了,並讓他去找班導。於是小朋友更加雀躍,帶著滿滿的期待跑到班導面前,準備兌換心心念念的禮物。然而,這一刻的純真卻被徹底擊碎了。
結果這位班導的臉色沉了下來反而語帶嚴厲地狠狠地罵了小朋友,罵道:「XXX我叫你去外面洗手上廁所,誰跟你說可以換禮物的?誰?到底是誰?你快點給我說啊?說!誰准你這時候換禮物的?…OOXX….你給我去外面罰站!」小朋友愣住了,似乎無法理解自己做錯了什麼。接下來,班導讓他站到外面罰站。小朋友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低著頭走出教室。於是在外面大哭了起來⋯⋯。
看著他哭泣的背影,我心裡掀起一陣波瀾。當時,我輕輕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與頭,低聲說:「沒關係,沒事,老師看見你真的好難過好難過,因為XX只是想要換禮物而已卻被班導狠狠的罵你,你一定非常錯愕又難過。」他抬頭看著我,帶著濕潤的眼睛與斗大的不停流下來的淚滴,於是我跑去拿衛生紙….。
這時,我向主任提到這件事,試圖與他討論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否合適。主任聽後沉默片刻,然後對方卻如此
這樣告訴我:「我知道你有在學心理學,我也明白你覺得這是不適當的管教方式,但是老師們的做法有他們的原因,我看到小朋友哭也會心疼啊!但你真的去了解事情真相之後,就會明白老師為什麼要去責罵他,班導會這麼兇他,是因為他的狀況比較特殊,他規矩聽一聽很快就會忘記,老師這麼做,只是想要小朋友需要學會遵守規矩,這樣對他的成長才有幫助!這個孩子有類似ADHD的傾向,如果不按規矩行事會讓班級管理變得困難。我們不是在懲罰他,而是讓他學會規矩。而且他們班級早就換完禮物了,他可能錯過換禮物的時間了,所以這次去換就沒有遵守規矩了。」
聽完後我不是很能完全認同主任的話,我的內心忍不住OS:「所以,主任的意思是,小朋友做錯了,就應該被責罵、被懲罰嗎?我的意思是除了責罵難道沒有其他引導方式嗎?規矩、規矩…?有時候我覺得孩子本身沒有問題,反而是整個學習方式與整個教育的體制是要自我檢討的!
主任你若是明知道他們班級早已換完禮物,還讓他去找班導換禮物,這不是在給孩子設下一個陷阱嗎?」這樣的處理方式,真的能讓小朋友學會「規矩」嗎?還是只是讓他們對這樣的環境感到失望、害怕,不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教育本應該是引導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用「規矩」去約束所有孩子。對於那些需要特殊支持的孩子,難道就不能有更溫柔的方式嗎?
主任的話聽起來像是一種合理化,一種對現實的妥協。或許他說的沒錯,學校、補習班有制度需要遵守,維護班級秩序也確實重要。但這真的是唯一的方法嗎?對於這麼年幼的孩子來說,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的情緒和行為發展還在初步階段,本來就難以理解大人的複雜規則。當一個有ADHD傾向的孩子因無法按部就班而受到指責時,他會怎麼想?這樣的方式,對那位滿懷期待的小朋友而言,會留下什麼樣的記憶?我不禁為他感到難過與心疼。
請問他們有想過對小朋友來說,這樣的經驗可能會讓他在未來對自己的付出和得到的獎勵失去信心,甚至對學校的規範產生不安或恐懼,更何況他才小學一年級而已⋯⋯。
況且我不太能認同主任說的話,我只能無奈的說
沒關係,我們雙方的觀點都不一樣。
對我來說我會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發展和感受。雖然規矩和制度對於孩子們的行為管理很重要,但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如可能有ADHD傾向的孩子),如果過度強調規矩,而忽視了他們的能力和特性,反而可能產生更多的壓力和挫折感。
當這個小朋友感到興奮、充滿期待地去換禮物時,他很可能並沒有完全理解到時機不對的含義。對他來說,這是一種達成目標的動力與期待;一旦被責罵並且受罰,這份喜悅轉化為挫折與委屈,很可能會讓他對自身行為的價值產生疑問,甚至影響自尊心。
我很關注這件事情是否會對這孩子帶來影響⋯⋯請問他們這些老師是否考慮到了孩子的需求,而非僅僅是行為的對錯。作為想朝助人工作者道路前進的自己,我的角度會更多地著眼於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尋求以理解和支持的方式來引導,而不是單純靠罰站或責罵。
這僅僅純屬個人觀點。
對於有ADHD傾向的孩子來說,嚴格的規矩確實可能成為束縛,因為他們的思維和行動方式本身就與常規不同。過度強調守規矩和控制行為,反而可能限制了他們的自發性和創造力,甚至抹煞了他們獨特的優勢,比如創意、活力和探索心。
ADHD孩子的思維往往跳躍、充滿創意,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過度約束他們,不僅會增加他們的焦慮和挫敗感,也可能讓他們錯過培養自信和發揮潛能的機會。相反,如果教育方式能夠更靈活、有彈性地適應他們的特點,鼓勵他們在安全和支持的環境下探索和學習,這些孩子往往能展現出非凡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教導基本的生活規律和人際互動是必要的
,但對於有ADHD傾向的孩子,或許需要用更鼓勵的方式來替代懲罰
,讓他們在掌握規矩的同時也不失去自我表達的自由
。比如,給他們一些選擇的空間,或是允許他們在完成任務的方式上有一些創意發揮,都能在他們學習規矩的過程中保留內在的動力。
我始終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對於有ADHD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只是遵守「規矩」,而是更靈活、更具包容性的引導。他們的思維活潑,充滿創意,這些特質應該被重視,而不是因為「不合群」而被壓制。當我們過度強調規矩時,是否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天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夠好,無法符合大人的期望?
這個孩子年紀尚小,還無法用成熟的心智去處理情緒。當他因為一點小事而被罵哭時,我本能地想要給予安慰,告訴他這樣的情緒是被允許的,他的感受是值得被理解的。但主任卻對我說:「你不用去安慰小朋友,就讓他哭吧。」這句話讓我心頭一沉——難道情緒教育不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嗎?
學習規矩固然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在他們需要支持時,伸出一隻溫柔的手。這樣的陪伴與理解會成為他們成長的基石,讓他們知道不論面臨什麼困難,總有人願意站在他們這邊。
大人要蹲下來要用孩子的水平,而且不要每天催孩子快一點
大人應該學會蹲下來,用孩子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我們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然而,我們是否停下來想過,孩子的世界本來就有他們的節奏和步調?
孩子的一步,可能是我們的半步。他們需要時間去觀察、去探索、去感受。我們催促他們快一點,往往只是因為我們自己著急,而非他們需要加快。我們的「快一點」,在他們的耳裡可能是一種壓力、一種否定,甚至讓他們懷疑自己是不是總做得不夠好。
不妨放慢腳步,試著用他們的眼睛來看世界,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陪伴他們成長,而不是僅僅讓他們學會追趕我們的步伐。
文章來源: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