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尋找保持關注議題,而不致疲乏的方法

〈尋找保持關注議題,而不致疲乏的方法〉2024-11-16


  近幾個月,我感覺自己對社會議題與新聞的關注比先前低了不少。設想了其中幾個可能的原因:一是前陣子有非常多涉及憲政秩序與國內外政治格局的爭議法案與事件,那些議題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消耗關注者的心力。


  二是今年因為和評論網站合作的緣故,有大半年我每天都密集地查看國內外熱門新聞,這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彈性疲乏。而在前述的那些攸關到人民權益與國家安全的重要議題之下,這些我也小程度參與了推波助瀾的「流量議題」到底是不是真的值得我們關注,其實也讓我相當不確定。


  這些狀況迫使我重新開始思考,我是否真的有足夠的能量當好一個「公民」,尤其在我還有需要完成的工作和想學習的新事物的時候。比起把大量心力放在那些爭議事件,為了精神與情緒上的健康,我覺得自己好像更應該將它們用來學習、閱讀、找回運動習慣或至少讓自己睡飽一點。



  而在我透過練習,漸漸把用來關注新聞的心力挪到書本上,並且讀到《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之後,我更確信那些網路資訊對我而言一定程度是「有毒的」。雖然我會在看到新聞之後針對自己感興趣或想深入了解的議題進一步去搜尋,但在那之前,我就已經先進入被動地接收推送的狀態了。


  事實上,當我打開社群網站、打開YouTube網頁時,我並未心裡想著「我要來看看現在社會上發生什麼重大事件」,而只是想要看看自己追蹤的社團和創作者,是否有什麼新的、我會感興趣的內容。


  然而,會被推送到我面前的多數不是我「按讚、訂閱、追蹤」的那些頁面和創作者,而是大量的梗圖、各種現在最具流量的事件、我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低成本廣告以及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一大堆短影音。


  這些資訊被砸在我們面前,要求我們囫圇吞棗地接收。但事實上,我們的大腦在單位時間內能處理的資訊就是那麼地有限,一旦這些大門敞開地讓這些我們本來不會主動想要追求的速食內容將我們填滿,我們就無法保有足夠的心力去處理那些更加值得關注的事情--無論是社會上真正重要的議題、還是與身邊的人的相處。



  從大方向來說,我還是會認為我們應該要去關注社會議題。因為唯有足夠多的公民在關心與監督,社會才有可能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好。但或許,我們需要去找到一種更加具有主動性的資訊獲取方式。


  我還不確定應該要怎麼做,也許是每週只限定特定的一個時段,去找幾個(不要只有一個、但也不該過於雜亂)特定的、值得一看的議題性新聞網站、實體報紙或電子報來看。也許是去問自己信賴的真實朋友,他最近有沒有關注什麼重要的社會時事。


  捨棄「被動」與「大量」,改成「主動」和「深入」。我想,這會是讓我們能夠以更好、且「更永續」的方式參與公民社會必須要練習的調整。





延伸閱讀: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一):我們的行為已經被科技產品給重塑〉

〈那些被奪取的時間:前Google員工崔斯坦的反省〉

〈真實世界的「電幕」:短影音與被重塑的認知框架〉

〈對「效率」的虛幻癡迷與便於分心的工具〉

〈抖音傷仲永:社群短影音時代中的孩子〉

〈關於讀實體書,我想要提倡的原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