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禁止、或提升判斷力:從「蘿蔔刀」爭議聊「禁止式的保護」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放任、禁止、或提升判斷力:從「蘿蔔刀」爭議聊「禁止式的保護」〉2023-11-13


  「他們現在不僅僅要禁止玩具槍,而且還要把真的留下來!」這句話出自喬治卡林的單口喜劇,作為眾多諷刺當時雷根派做事表裡不一、雙重標準的其中一個例子。就像許多其他為了諷刺而誇張化的喜劇台詞,這句話一方面凸顯了美國政府的荒謬雙標,但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某些政策考量的邏輯與關懷。



  我清晰地記得,國中一天放學之後,我和同學一起走去車站搭車。那是一個位於市區,有著不少站牌的大車站。一名男子(從國中生的角度,實在無法判斷那個人多少歲,也許也就二十出頭、甚至不到二十)坐在我們即將經過的路邊,手中甩著一把折疊刀。


  當我們經過他面前時,他站起來,問我們有沒有錢。我不記得當時的對話細節,只記得我們都有些緊張。當時我習慣把錢放在書包裡的小口袋,所以拿出了自己的錢包,展示出裡面連零錢都沒有的「慘狀」。然後我應該有說要趕車什麼的,他也就沒趣地放我們離開了。


  要說那是某種勒索或恐嚇取財嗎?應該是。但他其實也並未真的做出什麼威脅我們的事情,只是讓當下的我們很緊張。而我們之所以那麼緊張,是因為在他叫住我們之前,曾一個人在牆邊甩著刀,表現出一種危險的姿態。多年之後,這一甩刀動作,卻透過名為「蘿蔔刀」的塑膠玩具,在中國、台灣、南韓等地的中小學校園中流行了起來。



  「玩具刀」在校園裡面流行,自然激起很多家長和學校的擔心。很快地,是否應該禁止孩童將這樣的玩具帶到校園,成了一個受到討論的議題。對於認為不需要禁止的人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沒什麼殺傷力的塑膠玩具,甩著玩很舒壓,真要戳到人,除非眼睛或特別脆弱的地方,也很難讓人受傷。持這種立場的人更進一步指出,圓規、三角尺、美工刀顯然都比這個玩具更銳利,如果說這樣的玩具需要禁止,那這些更危險的工具也應該不能帶到學校。


  主張禁止的人則認為,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物品的銳利程度,而是這些東西被設想為如何使用。的確,用圓規或美工刀戳人肯定比用蘿蔔刀戳人更容易讓對方受傷。然而,在教育現場中,我們能夠盡可能清楚地說明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與場景,去讓孩童知道這些工具可以用來做什麼、用來做什麼則是危險且不合適的。


  然而,從玩具刀的形狀、名稱、以及那些讓小孩子感興趣的短影音影響下,他們很容易去得到「可以用這個互戳」的印象。尤其,因為孩子知道這些玩具刀不像美工刀那樣銳利,「一般來說」不會讓別人受傷,反而更可能在玩得太high的情況下,不小心真的把人弄傷。


  同時,在「中國製品」、「抖音」這些本來就已經在許多台灣人心目中留有不好印象的背景下,人們便更不放心讓孩童在學校玩這樣的玩具。



  的確,讓孩童在建立認知與習慣的階段裡以把玩具刀甩來甩去為酷、以拿玩具刀互戳為樂,聽起來並不是一個好建議。但另一方面,禁止他們在學校玩這些玩具,很可能也只是一種眼不見為淨。光是禁止,想玩的人還是會在老師沒有看到的地方偷偷玩,或者帶到街上、補習班再玩。如果那真的是危險的,禁止也就是讓那些危險不發生在學校裡面而已。


  即便國王因為擔心卡拉波斯的詛咒而下令全國不能使用紡錘紡紗,公主仍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觸碰到古塔中的紡錘而從此沉睡不醒。真的要去避免孩童遭遇到這些不必要的風險,我們需要做的,很可能不是把周遭一切可能造成危險的東西都收起來。而是去告訴他為什麼一件事情是危險的,讓他自己去判斷自己應不應該接觸那件事情,如果要的話,要做好哪些準備。


  真正有辦法導致危險的,並不是玩具本身,而是那些玩具可能承載的思路、以及孩子們對這些玩具的理解與使用的方法。這很可能不是一個應該要被推崇的玩具,但就像指尖陀螺,一段不用太長的時間之後,「蘿蔔刀」就會被人們拋到腦後,孩子們就會玩起下一個玩具。我們不可能隔離與封鎖一切可能的危險,即便想讓阿基里斯浸泡使他無敵的水,你也還是得抓著他的腳踝,使得他終究可能受到傷害。只有當他有自己辨識危險的能力時,危險才會開始從他的活動範圍裡一點一滴消退。





延伸閱讀:

〈如何設計庇蔭:公園遊具的熱傷害問題〉

〈「不成熟」做為一種能力:杜威談成長與習慣養成〉

〈預防孩子沉迷手遊,除了禁止,還能做些什麼?〉

〈「去說出你自己錯在哪裡」:一種抽象的「非教育」〉

〈「定言令式」與關於道德的第一行為準則〉

〈來不及長成好人:《少事法》與社會對少年犯的虧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6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很多學理與案例證明,每個成長階段的發展能力指標,只是一個眾數或概數,更多的是要重視個別差異性的存在。幾歲開始可以教導幼童使用剪刀,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必須注重 1.確保工具的安全性。2.不刻意具備目的性。3.需有大人專心陪伴。4.需有大人示範引導。5.引導與鼓勵並重。
Thumbnail
很多學理與案例證明,每個成長階段的發展能力指標,只是一個眾數或概數,更多的是要重視個別差異性的存在。幾歲開始可以教導幼童使用剪刀,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必須注重 1.確保工具的安全性。2.不刻意具備目的性。3.需有大人專心陪伴。4.需有大人示範引導。5.引導與鼓勵並重。
Thumbnail
回應格友 文中提到的觀點。 如果孩子爬欄杆,爬窗戶,告訴他可能發生的危險,這樣算威脅嗎? 如果孩子的挑戰性很強,沒有真正受到傷害前,仍會不斷嘗試,如此你不阻止他嗎? 我覺得沒有完美的手段,威脅利誘也有其必要的時候! 避害驅利是生物的基本本能,問題在於如何引導孩子有更廣闊的視野,而不是只看眼前…
Thumbnail
回應格友 文中提到的觀點。 如果孩子爬欄杆,爬窗戶,告訴他可能發生的危險,這樣算威脅嗎? 如果孩子的挑戰性很強,沒有真正受到傷害前,仍會不斷嘗試,如此你不阻止他嗎? 我覺得沒有完美的手段,威脅利誘也有其必要的時候! 避害驅利是生物的基本本能,問題在於如何引導孩子有更廣闊的視野,而不是只看眼前…
Thumbnail
🍎情境 家裡的玩具四散一地 各種零件就是兇器 被絆倒、踩到、找不到 亂丟的是你,抱怨的也是你 玩具是快樂來源也是亂源 所以怎麼處理好呢?要孩子自己收嗎? 🍎怎麼了 玩具有促進發展的目的,我們的遊戲治療也需要玩具。玩具是孩子可以放心操弄的物品,在設計上沒有真實世界的物品那般的危險,常常會使用低硬度
Thumbnail
🍎情境 家裡的玩具四散一地 各種零件就是兇器 被絆倒、踩到、找不到 亂丟的是你,抱怨的也是你 玩具是快樂來源也是亂源 所以怎麼處理好呢?要孩子自己收嗎? 🍎怎麼了 玩具有促進發展的目的,我們的遊戲治療也需要玩具。玩具是孩子可以放心操弄的物品,在設計上沒有真實世界的物品那般的危險,常常會使用低硬度
Thumbnail
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整理這樣10個重點,覺得不錯,就節錄在這裡。這些重點不一定都是對的,有些特殊狀況下可能還是要這麼做比較好。不過,這就是一些提醒,讓大家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整理這樣10個重點,覺得不錯,就節錄在這裡。這些重點不一定都是對的,有些特殊狀況下可能還是要這麼做比較好。不過,這就是一些提醒,讓大家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上篇文章提到應先管制孩子看抖音類的短影片,但具體怎麼禁? 最好從幼稚園開始,就讓小孩知道,看這些沒幫助,也不准看。但也要誘導去看其他的,像是卡通影片,或瑪莉歐賽車這類遊戲。筆者主張不要禁止遊戲,這年頭已經不可能了,協助他遊玩,甚至陪他玩,總比放任不管好。
Thumbnail
上篇文章提到應先管制孩子看抖音類的短影片,但具體怎麼禁? 最好從幼稚園開始,就讓小孩知道,看這些沒幫助,也不准看。但也要誘導去看其他的,像是卡通影片,或瑪莉歐賽車這類遊戲。筆者主張不要禁止遊戲,這年頭已經不可能了,協助他遊玩,甚至陪他玩,總比放任不管好。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之後,兩方家長各打來學校告知孩子在家裡的狀況,各班老師開始團體討論引導,各班主教老師開始用各種方式來引導孩子,莫再模仿這種不當行為。之後,孩子也很少再說這方面的事情,這件事情才悄悄落幕。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之後,兩方家長各打來學校告知孩子在家裡的狀況,各班老師開始團體討論引導,各班主教老師開始用各種方式來引導孩子,莫再模仿這種不當行為。之後,孩子也很少再說這方面的事情,這件事情才悄悄落幕。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例如:跳跳糖不希望我出門時,他說:「要把我關起來!」跳跳糖不想去上學的路上,他說:「要把學校都砍掉!」 我們的教養不打不罵、也不威脅恐嚇,親子之間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說話過,這些話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該怎麼導正他呢?
Thumbnail
例如:跳跳糖不希望我出門時,他說:「要把我關起來!」跳跳糖不想去上學的路上,他說:「要把學校都砍掉!」 我們的教養不打不罵、也不威脅恐嚇,親子之間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說話過,這些話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該怎麼導正他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