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蘭嶼高中紀錄-數學老師養成記-課中分班分組教學

前情提要

教學輔導教師篇中提到透過學習共同體的操作,我們看到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學生自己的主動對答案、思考,這些都是課堂中最美的風景之一,但是,也因為這樣的操作看到了其他的問題,學生間的落差太大,導致討論無法展開,如何讓學習狀況不穩定的學生也能夠進入學習狀態,是這次想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課中分兩班兩組教學-以47屆國中生於二年級時期

105學年度第二學期,也是到蘭嶼高中服務的第二個學期,藉由前一學期的授課經驗,已經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數學科教師們與教務處討論過後,我們決定將學生依學習狀況分成兩班兩組。

分組上課時,嘉玲老師(前文的教學輔導教師)和我吃盡苦頭,有時候共備了一個晚上,在上課時卻是在處理學生的上課情緒,遲遲無法進入教學內容,這樣的事情幾乎每次上課都會發生,非常的辛苦,因此,就算採用學習共同體,學生如果無法完成預習課本內容,這樣的教學策略並不具太大的效果。

雖然如此,但還是有部分學生,可以適時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時候觀察到學生分組還可以再依據學生的學習意願區分,學生之間才不會互相影響,也因為有這樣的想法,開始翻閱資料,了解有關於兩班三組的操作方式,我們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學習意願將分組的標準設定如下。

兩班三組的分組標準(A)

A組的學生基礎能力及學習意願都較為穩定,在課中採用學習共同體的方式授課,老師在課中觀察每個組別的討論情況,適時提出進階思考的題目讓學生發想。

兩班三組的分組標準(B)

B組的學生雖然基礎能力不穩定但是學習意願較C組學生高,在課中採用分組教學,老師先講解今日課程內容,再讓學生們利用分組討論的機會,刺激思考,若是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有地方卡住,先嘗試由同學講解,若是沒有則暫停分組討論,由老師講解後再讓學生討論。

兩班三組的分組標準(C)

C組的學生由於基礎能力及學習意願較不穩定,課堂中採用講述式的方式,由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情境,並在課中規劃較多的數學活動,嘗試讓學生看見實體的數學所呈現的樣貌。

課中分兩班三組教學-以48屆國中生於二年級時期

106學年度,在蘭嶼高中的第二年,有了前一學期分組的經驗,這次我們嘗試了兩班三組,分組的準則如上所列,我任教於C組,如何和學生對話,看到學生的亮點是主要的課題。

在這個時候,數學的學科知識幾乎擺放在一旁,取而代之的是和學生對話,也是在這時候接觸到薩提爾,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學生願意對話,理解學生的情緒背後的原因,創造出對話的可能性。

由於薩提爾的對話實踐僅能由書本網路影片中略知一二,只能把握大原則去嘗試,因此也在校內的相關會議中建議輔導室能夠安排相關的教師增能研習。

學生的學習教材是最麻煩的,要先找到目前國中端的教學進度所需要的先備知識,會用到國中或國小的哪一個階段的能力,因為我並沒有國小數學課程的相關經驗,在這部分必須要不斷的去均一教育平台觀看國小端的教材,實在是很花時間,也自嘲,高中數學代理老師,教國中生數學,上國小的課程,這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實。

我是如何引起學習動機呢?透過數學奠基活動引起學習動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學生藉由實際的操作,知道基本概念,再從學生的概念出發,接續到教材內容,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藉由實體物的輔助,讓學生看見數學式子背後要傳遞的概念。

藉由打洞器了解對稱的概念

在兩班三組的模式下,學生很容易陷入一種思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組別的同學,而加強自我放棄的心態,這時候需要讓學生理解分組教學的原因,一步一步的鼓勵學生往前學習,遇到挫折不放棄,並從學生的亮點給予正向鼓勵,才是最重要的。

課中分兩班三組教學-以47屆國中生於三年級時期

106學年度,任教的班級是去年的國二學生,在這次之前已經有兩班兩組的經驗,升上國三後,再度嘗試兩班三組。

根據去年的觀察,發現該組學生的特質是,學生對於課本教材無法適應,若是動手操作的教學活動,學生會因為好奇而嘗試。

因為注意到這部分,在課程規劃的時候,特別設計較多的數學活動,舉例來說,達悟族的傳統圖騰船眼,就是圓形構成的,波浪的圖騰則是三角形,藉由生活中出現的幾何圖形讓學生跟課本內容產生關聯,接著,再利用課本內的知識,尺規作圖等方式讓學生嘗試製作屬於自己的圖騰,讓學生動手做數學,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方式。

只用圓形模仿logo設計

在這樣分組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已經在學習軌道上了,但是新學期開始,由於成績進步,學生會進行組別的調整,因此當學生換組以後,接著會遇到適應新教材、新教法、新老師的問題,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

如果因為換組而產生不適應的現象,那在每一年的數學科老師都不一樣的情況下,學生勢必也會面臨到一樣的問題,而這或許也是學生無法有穩定的學習表現原因之一。

個人想法

106學年能夠順利嘗試兩班三組實在是很難得的機會,蘭嶼高中過去總是在快開學還在招聘老師,106學年因為與另一位數學代理教師決定繼續留校(還是要經過一招、二招、三招,並參與代理教師甄試)加上第三位數學代理教師也很順利找到,兩班三組才能順利進行。

兩班三組辛苦的地方有很多,從第一線的教師來說,要如何與學習成就較低的學生相處、適當調整教材…等,這些都很考驗教師的耐心與智慧,加上新聘的老師不論是代理教師或是正式教師,對於在蘭嶼的生活與工作的心理狀態都需要時間調適,因此,即便數學科有策略上的調整,實際上操作仍有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從行政端來看度來說,要另外規劃空間給第三班使用、課表的彈性會被限制,配課要調整,以符合教師授課時數…等額外的負擔需要行政人員協助處理,對於行政工作繁雜的行政人員來說,會額外產生不少的負擔。

參考資料

教育部 兩班三組適性教學計畫概念影片

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北市兩班三組教學模式

兩班三組,拉起基本學力

推特鳥商標設計師發文揭理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