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自己陷入低潮,還是身邊的朋友正經歷迷惘與自我懷疑時,你是否曾感到無能為力,不知該如何幫助自己或對方走出困境?每個人難免會遇到低潮時刻,內心往往充滿否定與無力感,而此時,適當的陪伴與引導,能帶來關鍵性的改變。這篇文章從被陪伴者和陪伴者的角度,分享七種實用的心理引導技巧,幫助自己或他人重新建立自信,走出陰霾。
1. 傾聽與共情(Empathetic Listening)
Key Point:給予安全的空間,讓對方表達內心感受
被陪伴者的行為表徵
- 說話時語氣低落,眼神飄忽或避免目光接觸。
- 言語中充滿自責,如「都是我的錯」、「我一無是處」。
- 避免談及未來,覺得沒有希望。
- 容易情緒波動,可能突然沉默或泛淚。
陪伴者的引導方式
- 創造安全感:保持耐心,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被聽見了」。
- 主動回應情緒:使用同理句型:「我聽見你說自己很失望,這一定讓你很難受。」
- 避免急於解決問題:不要急著說「你應該怎麼做」,先讓他感受到被理解。
- 非語言支持:輕拍肩膀、點頭回應,或與他並肩而坐,避免帶有壓力的直視。
2. 重新框架(Reframing Perspective)
Key Point:轉換看待困境的角度,從挫折中找成長
被陪伴者的行為表徵
- 固執地認為事情「沒救了」、「一切都完了」。
- 過度放大失敗經驗,忽略自身努力。
- 拒絕討論其他可能性,陷入「災難性思考」模式。
陪伴者的引導方式
- 溫和質疑消極想法:「你真的『完全沒希望』嗎?如果有 1% 的可能性,你覺得會是什麼?」
- 轉換敘述方式:「這次的經歷對你來說是全然失敗,還是某部分其實還是有收穫的?」
- 善用第三者視角:「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同樣情況,你會怎麼鼓勵他?」
- 引導他看到進步:「比起一開始,你現在至少已經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也是一種前進。」
3. 挖掘價值與優勢(Recognizing Strengths)
Key Point:幫助對方看見自己的長處與過往的成功經驗
被陪伴者的行為表徵
- 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對自己過去的成就視而不見。
- 無法說出自己擅長的事,總覺得別人都比自己強。
- 過度專注於過去的錯誤,而非自己的優勢。
陪伴者的引導方式
- 回顧成功經驗:「你過去有沒有克服過困難的時刻?當時你是怎麼辦到的?」
- 列舉具體優勢:「我記得你之前在工作中很細心,這是你的長處之一。」
- 引導書寫自我肯定:「每天寫下三件自己做得好的事情,即使只是『今天有好好吃飯』也是一種努力。」
- 幫助他找到角色定位:「你覺得自己在朋友或家人眼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4. 設定小目標,累積成就感(Small Wins)
Key Point:讓對方從小小的進步或事情進展中建立信心
被陪伴者的行為表徵
- 害怕行動,認為自己無法成功。
- 說話常帶「我做不到」、「這太難了」等負面語句。
- 拒絕嘗試新事物,覺得「反正結果都一樣」。
陪伴者的引導方式
- 將大目標拆解:「現在的你可能無法做到 X,但你可以從 Y 開始試試看。」
- 從簡單的行動開始:「我們今天先出門散步 10 分鐘,不需要做更多。」
- 建立回饋機制:「完成小目標後,給自己一個小獎勵,例如泡杯喜歡的茶。」
- 強調進步,而非完美:「重點不是結果,而是你願意嘗試。」
5. 建立支持系統(Building a Support Network)
Key Point:鼓勵與正向環境連結,減少負面影響
被陪伴者的行為表徵
- 逐漸疏遠親友,習慣獨自承受壓力。
- 覺得「別人不會理解我」,對外界失去信任。
- 社交活動減少,甚至連簡單的回訊息都感到困難。
陪伴者的引導方式
- 主動陪伴,而非強迫參與:「我們可以先線上聊天,不需要見面也沒關係。」
- 鼓勵與信任對象聯繫:「有沒有一個你願意聯絡的朋友?可以試著發個訊息。」
- 提供非壓力式的社交機會:「我們可以一起做個輕鬆的活動,比如看電影或喝杯咖啡。」
6. 提升內在對話(Positive Self-Talk)
Key Point:改變自我貶抑的內在語言
被陪伴者的行為表徵
- 習慣使用負面語言:「我不值得」、「我很沒用」。
- 聽到鼓勵時會自動否定:「你只是安慰我。」
- 無法接受讚美,認為自己不配得到肯定。
陪伴者的引導方式
- 幫助他改變語言模式:「把『我做不到』改成『我還沒做到』。」
- 強調自我肯定的重要性:「你願意每天對自己說一句好話嗎?」
- 避免直接反駁,先認同感受:「我知道你現在覺得自己沒用,但這只是你的想法,不是事實。」
7. 引導行動,創造新機會(Taking Action)
Key Point:行動是最好的解藥,帶領對方踏出第一步
被陪伴者的行為表徵
- 持續處於無助狀態,不願意採取行動。
- 認為「現在改變也來不及了」。
- 對於嘗試新事物感到恐懼。
陪伴者的引導方式
- 鼓勵從小步驟開始:「不需要馬上改變人生,先試試做一件小事。」
- 創造安全的行動環境:「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一起完成這件事。」
- 強調行動帶來改變:「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透過行動慢慢建立的。」
陪伴低潮者的關鍵,不是強迫改變,而是提供溫暖、理解,並幫助他們自我覺察,一步步找回自己的力量。請記住,每個人都有重拾自信的可能,而你的陪伴,可能就是他們重新啟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