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聽到「雙向奔赴」,充滿畫面感的詞彙使我連結到兩個人破除時間、空間的限制,奮力抵達彼此身邊的畫面。帶點悲壯感與迫不得已的感覺,更讓關係顯得獨特而彌足珍貴。至此之前,我只知道關係是雙向的,與伴侶有繼續相處的意願、對關係與生活模式都有共識,然後好好過日子。「雙向奔赴」聽起來像是另一件事,至少不像我們的平凡日常。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提到雙向奔赴,討論者時常引用西蒙波娃的《越洋情書》帶出意義。我誤讀是:渴望再如何熾熱,唯獨是雙方共同的渴望,這份渴望才有意義。(我還想著我與伴侶的關係。)
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裡的老屁股。代表的意思是:沒人應該要理所當然的服貼於自己的身心靈(世界)。再合適的兩個人也會有需要溝通協調的時候,而對話能找出兩人在關係裡,對同一人事物的共識。為了找出最佳共識,在關係裡思考「如何讓對方以更無痛的方式處理認知落差?」成為我與伴侶的反思。
擁有不同底線、信念與習氣的兩人,在認知的斷層上用「共識」打磨成石階,方便彼此能以更緩和、更安全地的方式抵達自己所看到的風景。這正是一種調頻與磨合的過程。
我們不需要強行曳著對方站上自己的視角,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單向接受對方的認知。雖然這樣做也沒有不好,但耗費全身心才能抵達彼此,傾盡所有熱情與專注力填補兩人斷崖式的差異,難免虛擲了能量。畢竟認知斷層造成的跌打損傷會丟失精氣神,久了亦讓人漸漸失去共度美好時光的勇氣。
比起填坑般胡亂填滿兩個人的認知落差,關係中還有更值得身心投入的地方:培養「共識」。生命是流動的,每個人的重心會隨著生命階段不同,專注的人事物也會不同。即便如此,只要還想讓對方參與自己的人生,就會思考該如何讓對方能更無痛、更安全地抵達自己的新階段。兩個人不斷打造「共識」的階梯,就能減緩認知改變時的斷層,不讓彼此摔落谷底。
或許我搞錯了。雙向奔赴不只是物理上的靠近,也並非要立基於迫不得已的情節,再奮力突破現實的限制後嘔心瀝血出壯烈燦爛。其實只要兩人心靈都有彼此貼合的意願,再平凡的日常也彌足珍貴。我與伴侶是以「對生活的共識」與「走下去的意願」讓關係繼續前行,我想這也是實現雙向奔赴的一種模式吧?
祝您有個美好的一天:)
你也有雙向奔赴的關係嗎?
或是對於雙向奔赴有不同的體悟呢?
歡迎留言與閒人一起討論~❤️
P.S
大家最近好嗎?中秋連假沒什麼上vocus,錯過了很多小鈴鐺通知。回覆留言之後會去騷擾拜讀格友們的文章😊
一個喜歡提問與對話的閒人
捕捉人間的片段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愛心】❤️
👉🏻持續來點靈感請按下【追蹤】✅
👉🏻文章有所幫助也歡迎【贊助】☕️
慷慨的能量我都收到了!這些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