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主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Joshua Woroniecki)
過去被對待的經驗,如果讓我們不可以是自己,不被允許成為自己,不能夠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那麼,我們須要把自己愛回來,接納過去,完整自己。
放掉無謂的罪惡感,那是我們無法成為真正自己的主因;罪惡感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不被愛;事實上,罪惡感讓我們遠離了真正的自己,完整的自己,讓我們揹負著外在的期待與需要,為別人而活,而失去了自己,忘了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須要自己的生命全然負責;
當我們負責了,我們是勇敢的,有力量的,能夠接納的,充滿仁慈與愛的,而那正是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是做自己,才能深刻感受的意義與價值。
avatar-img
27會員
838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我們渴望的愛,不在外面,不是別人,來自於自我之愛。 在關係裡,對方永遠無法滿足我們的渴望與期待;我們的感受如何,抱持怎樣的期待,有什麼渴望,需要什麼,不滿足什麼,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如何,我們怎麼感受與展現自己,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責任,別人無法也不能為我們的需求與期待負責;
感覺自己不夠好,是為了讓你看見自己,將你習慣聚焦在外面的眼光與焦點收回來,真正地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的不夠好與沒自信,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無價值,接納自己的堅強與脆弱;在接納裡,你將認出自己不再是生命的受害者,而這取決於你如何解讀自己,如何演繹你認知的自己,如何在關係裡表達與呈現你的需要。
關係裡的期待與需要,常讓我們以相應的方式表達與呈現。 指責是常見的,當彼此的觀點與想法出現分歧,常出現指責,指責對方是錯的,是不好的,期待對方按自己的意思; 討好是另一種熟悉的方式,發生衝突的時候,會以討好的方式,希望消除關係間的緊張;
容易自責的人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價值,害怕失敗與犯錯,無形中將自己看成了受害者。 當我們能夠覺察,為自己的情緒與感受負責,在面對失敗與錯誤,我們仍然願意接納這樣的自己,這樣的不足,允許自己從較高的角度,較全觀的視野看待發生的一切,看見自己在關係裡的角色與姿態,期待與需要;
我們是否覺察在關係裡期待著什麼?渴望著什麼? 在關係裡我們需要什麼? 我們看待自己的觀點與態度,形成對外關係的回應方式,我們對於自我存在與價值的認同與看法,也影響著對外關係的互動姿態; 覺察,是有意識地看見對自己的認同與價值, 行動,是有意識地調整關係間的回應與態度,
內外一致地對話與溝通,需要用「心」看見與感受; 看見內心的軟弱與糾結, 感受內在的痛苦與悲傷, 覺察自己不是受害者, 連結完整的自我。 那麼, 在對話與溝通裡, 將開啟真實情感的連結, 不再企圖控制或依賴, 不再針鋒相對或小心翼翼; 而能夠正視自我價值的完整, 我們深知, 我們意識到,
我們渴望的愛,不在外面,不是別人,來自於自我之愛。 在關係裡,對方永遠無法滿足我們的渴望與期待;我們的感受如何,抱持怎樣的期待,有什麼渴望,需要什麼,不滿足什麼,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如何,我們怎麼感受與展現自己,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責任,別人無法也不能為我們的需求與期待負責;
感覺自己不夠好,是為了讓你看見自己,將你習慣聚焦在外面的眼光與焦點收回來,真正地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的不夠好與沒自信,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無價值,接納自己的堅強與脆弱;在接納裡,你將認出自己不再是生命的受害者,而這取決於你如何解讀自己,如何演繹你認知的自己,如何在關係裡表達與呈現你的需要。
關係裡的期待與需要,常讓我們以相應的方式表達與呈現。 指責是常見的,當彼此的觀點與想法出現分歧,常出現指責,指責對方是錯的,是不好的,期待對方按自己的意思; 討好是另一種熟悉的方式,發生衝突的時候,會以討好的方式,希望消除關係間的緊張;
容易自責的人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價值,害怕失敗與犯錯,無形中將自己看成了受害者。 當我們能夠覺察,為自己的情緒與感受負責,在面對失敗與錯誤,我們仍然願意接納這樣的自己,這樣的不足,允許自己從較高的角度,較全觀的視野看待發生的一切,看見自己在關係裡的角色與姿態,期待與需要;
我們是否覺察在關係裡期待著什麼?渴望著什麼? 在關係裡我們需要什麼? 我們看待自己的觀點與態度,形成對外關係的回應方式,我們對於自我存在與價值的認同與看法,也影響著對外關係的互動姿態; 覺察,是有意識地看見對自己的認同與價值, 行動,是有意識地調整關係間的回應與態度,
內外一致地對話與溝通,需要用「心」看見與感受; 看見內心的軟弱與糾結, 感受內在的痛苦與悲傷, 覺察自己不是受害者, 連結完整的自我。 那麼, 在對話與溝通裡, 將開啟真實情感的連結, 不再企圖控制或依賴, 不再針鋒相對或小心翼翼; 而能夠正視自我價值的完整, 我們深知, 我們意識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的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並涵蓋了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體驗學習的要素: 體驗學習的重點在於透過真實經驗來促進學習 [1]。這包括反思、轉移(應用所學)、以及讓學習者將信仰與生活結合 [1-4]。經驗的獲取應經過審慎選擇,以減少負面
Thumbnail
數不清累劫以來的種種因緣,致使我們終究修成了今生的這個模樣。總是一生修善、一生造惡,一生結善緣、一生結惡緣,反反覆覆,時好時壞,了解因果的人不敢埋怨,不懂因果的人舊災未消,新殃不斷,來生不知又會是何種模樣。 有一個男子叫林仔,母親很早就過世,父親經常不在家,生活起居靠他自己處理。國中畢業後,林
Thumbnail
有很多研究或觀察都發現,許多在本行事業做得不錯的專業工作者,在四十來歲時,居然毅然拋下過去累積的一切成就,投入另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   這種割捨與投入,需要大勇氣,我想,他們也一定體會到了一般人所體會不會到的。   三十多年前有一部老電影「布拉格的春天」,這是米蘭昆德拉所寫「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持續靜坐內觀超過三年的經驗,探索覺悟的重要性與實踐方法。作者提到如何在百歲時代裡靈活掌控精力、專注於重要的事、掌控生命的節奏與方向,並全然活在當下。透過這些實踐,作者希望能成為生命的主宰者,並且幫助他人之一同提升覺悟,進而實現圓滿的人生。
Thumbnail
選擇與認命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往往習慣將選擇權交給他人,卻忽略了自己的主導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積極體驗人生的旅程,包括快樂、悲傷、喜悅等種種經驗。建議大家多嘗試未曾體驗過的事情,以更瞭解自己。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生命最有力量的一刻,就是當下。怨恨、批判和內疚,皆是最具傷害性的思維模式,我們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生命,總是如實呈現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每個當下都是新的起點,現在,就是我們重新開始,拾回自身力量的時刻。以下是我整理出「創造生命的奇蹟」書中的十個重點: 1:每個人內在最深層的信念幾
Thumbnail
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隸。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於自主和自由的追求,也呼應了人生中最深刻的價值觀念之一:自我實現。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被生活的種種紛擾所困擾,忙於解決各種外在的壓力和期望,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忽略了追尋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然而,當我們決定做自己
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的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並涵蓋了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體驗學習的要素: 體驗學習的重點在於透過真實經驗來促進學習 [1]。這包括反思、轉移(應用所學)、以及讓學習者將信仰與生活結合 [1-4]。經驗的獲取應經過審慎選擇,以減少負面
Thumbnail
數不清累劫以來的種種因緣,致使我們終究修成了今生的這個模樣。總是一生修善、一生造惡,一生結善緣、一生結惡緣,反反覆覆,時好時壞,了解因果的人不敢埋怨,不懂因果的人舊災未消,新殃不斷,來生不知又會是何種模樣。 有一個男子叫林仔,母親很早就過世,父親經常不在家,生活起居靠他自己處理。國中畢業後,林
Thumbnail
有很多研究或觀察都發現,許多在本行事業做得不錯的專業工作者,在四十來歲時,居然毅然拋下過去累積的一切成就,投入另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   這種割捨與投入,需要大勇氣,我想,他們也一定體會到了一般人所體會不會到的。   三十多年前有一部老電影「布拉格的春天」,這是米蘭昆德拉所寫「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持續靜坐內觀超過三年的經驗,探索覺悟的重要性與實踐方法。作者提到如何在百歲時代裡靈活掌控精力、專注於重要的事、掌控生命的節奏與方向,並全然活在當下。透過這些實踐,作者希望能成為生命的主宰者,並且幫助他人之一同提升覺悟,進而實現圓滿的人生。
Thumbnail
選擇與認命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往往習慣將選擇權交給他人,卻忽略了自己的主導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積極體驗人生的旅程,包括快樂、悲傷、喜悅等種種經驗。建議大家多嘗試未曾體驗過的事情,以更瞭解自己。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生命最有力量的一刻,就是當下。怨恨、批判和內疚,皆是最具傷害性的思維模式,我們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生命,總是如實呈現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每個當下都是新的起點,現在,就是我們重新開始,拾回自身力量的時刻。以下是我整理出「創造生命的奇蹟」書中的十個重點: 1:每個人內在最深層的信念幾
Thumbnail
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隸。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於自主和自由的追求,也呼應了人生中最深刻的價值觀念之一:自我實現。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被生活的種種紛擾所困擾,忙於解決各種外在的壓力和期望,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忽略了追尋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然而,當我們決定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