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裡的需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Eduardo Ruiz)
我們是否覺察在關係裡期待著什麼?渴望著什麼?
在關係裡我們需要什麼?
我們看待自己的觀點與態度,形成對外關係的回應方式,我們對於自我存在與價值的認同與看法,也影響著對外關係的互動姿態;
覺察,是有意識地看見對自己的認同與價值,
行動,是有意識地調整關係間的回應與態度,
期待關係呈現正向的,積極的,尊重的,愛的協調與流動。
avatar-img
27會員
828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內外一致地對話與溝通,需要用「心」看見與感受; 看見內心的軟弱與糾結, 感受內在的痛苦與悲傷, 覺察自己不是受害者, 連結完整的自我。 那麼, 在對話與溝通裡, 將開啟真實情感的連結, 不再企圖控制或依賴, 不再針鋒相對或小心翼翼; 而能夠正視自我價值的完整, 我們深知, 我們意識到,
平衡,存在於每個人之內; 每個人對於平衡有不一樣的理解與觀點、不一樣的表達與感受。 在當下裡,我們是否覺察、是否願意面對、是否同意允許、是否接納所有的自己, 我們或許就能夠體會從極端走向平衡,從分裂邁向和諧的狀態。
內在衝突源自於內在對於想要的與渴望的出現不一致,是小我與高我的分歧,產生了不舒服的情緒與感受, 然而,我們不需要消滅小我,也毋需壓抑情緒; 就只是如實接納,接納小我、接納情緒,允許自己可以不夠好、允許感受的存在。 那麼,小我與情緒知道被接納、理解與正視了,也就不需要再衝突了。
真正的溝通和對話,不是呈現上對下、強對弱、權威對服從的姿態,也不是操弄控制和依附的關係; 真正的溝通和對話,是雙向的、真誠的,是願意傾聽與自在表達的、是平等的、尊重的,是傳遞生命間和諧與互動的樣子。
信念,是我們深信不移的觀點、感受和想法; 我們相信它、習慣它,如同每天吃飯睡覺那樣的自然,又那樣的必然,已無所謂相不相信,它彷彿就是我們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實踐它、活出它。 因此,覺察一個限制與束縛我們的信念不容易,正如同我們很少對吃飯睡覺有所懷疑;
當你內在有了衝突,有了矛盾,而你選擇壓抑,那麼你以為的平靜並不是平靜,它只是被壓抑了,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它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虛弱的時候,進行反撲。 當你面對外在的衝突與意見,你若只是試圖說服對方,想改變對方,那麼你與對方的關係也容易產生矛盾。
內外一致地對話與溝通,需要用「心」看見與感受; 看見內心的軟弱與糾結, 感受內在的痛苦與悲傷, 覺察自己不是受害者, 連結完整的自我。 那麼, 在對話與溝通裡, 將開啟真實情感的連結, 不再企圖控制或依賴, 不再針鋒相對或小心翼翼; 而能夠正視自我價值的完整, 我們深知, 我們意識到,
平衡,存在於每個人之內; 每個人對於平衡有不一樣的理解與觀點、不一樣的表達與感受。 在當下裡,我們是否覺察、是否願意面對、是否同意允許、是否接納所有的自己, 我們或許就能夠體會從極端走向平衡,從分裂邁向和諧的狀態。
內在衝突源自於內在對於想要的與渴望的出現不一致,是小我與高我的分歧,產生了不舒服的情緒與感受, 然而,我們不需要消滅小我,也毋需壓抑情緒; 就只是如實接納,接納小我、接納情緒,允許自己可以不夠好、允許感受的存在。 那麼,小我與情緒知道被接納、理解與正視了,也就不需要再衝突了。
真正的溝通和對話,不是呈現上對下、強對弱、權威對服從的姿態,也不是操弄控制和依附的關係; 真正的溝通和對話,是雙向的、真誠的,是願意傾聽與自在表達的、是平等的、尊重的,是傳遞生命間和諧與互動的樣子。
信念,是我們深信不移的觀點、感受和想法; 我們相信它、習慣它,如同每天吃飯睡覺那樣的自然,又那樣的必然,已無所謂相不相信,它彷彿就是我們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實踐它、活出它。 因此,覺察一個限制與束縛我們的信念不容易,正如同我們很少對吃飯睡覺有所懷疑;
當你內在有了衝突,有了矛盾,而你選擇壓抑,那麼你以為的平靜並不是平靜,它只是被壓抑了,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它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虛弱的時候,進行反撲。 當你面對外在的衝突與意見,你若只是試圖說服對方,想改變對方,那麼你與對方的關係也容易產生矛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到底要怎麼揭穿有些人透過操弄贏得同情、幫助或資源呢? 有怎樣的策略可以著手? 透過這些方法,你可以更具自信地面對那些試圖利用情感的關係,離開一個犧牲而導致不滿和自我價值低落的情節,並且實現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你知道你可能並未意識到自己被操弄和控制嗎?即便如此背後也有代價你正在付出。 所以操弄的定義是什麼呢? 他有怎樣的手段? 擅長利用什麼?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呢? 我們怎麼辨識出來? ​
為何原本出發點是為關係和為對方著想,付出到最後,會演變成犧牲的情節? 這裡存在著一個不公平,當雙方都忙不過來時,憑什麼是另一個人理所當然要去犧牲? 那個總是先哀怨著自己最辛苦最忙的人,在還沒跟對方好好協商過之前,就擅自下了決定,讓對方得去吸收跟承擔這一切,還可以把對方的辛苦視為理所當然?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提出需要是一種愛的邀請,但關鍵在於技巧,需要誠實且溫柔。在溝通中,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期待與渴望是必不可少的。避免產生誤解,釐清感受並重複關鍵訊息,確保對話真正出自善意。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以溫和與善意的方式提出期待的建議。
Thumbnail
觀想,想像自己,和你的人際關係會發生積極正向的變化。 在持續的關係中,我們常常陷入彼此難以改變的某些角色和樣貌中。 就像我們把自己和彼此放在各自特定的盒子裡,上面還貼著既定的標籤一樣。 我們發現這非常限制和約束,但我們不知道如何走出這樣的困境。 因此,開始觀想自己和你的關係他人,
Thumbnail
溫柔不只是一種被低估的特質,它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溫柔的本質以及其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到底要怎麼揭穿有些人透過操弄贏得同情、幫助或資源呢? 有怎樣的策略可以著手? 透過這些方法,你可以更具自信地面對那些試圖利用情感的關係,離開一個犧牲而導致不滿和自我價值低落的情節,並且實現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你知道你可能並未意識到自己被操弄和控制嗎?即便如此背後也有代價你正在付出。 所以操弄的定義是什麼呢? 他有怎樣的手段? 擅長利用什麼?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呢? 我們怎麼辨識出來? ​
為何原本出發點是為關係和為對方著想,付出到最後,會演變成犧牲的情節? 這裡存在著一個不公平,當雙方都忙不過來時,憑什麼是另一個人理所當然要去犧牲? 那個總是先哀怨著自己最辛苦最忙的人,在還沒跟對方好好協商過之前,就擅自下了決定,讓對方得去吸收跟承擔這一切,還可以把對方的辛苦視為理所當然?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提出需要是一種愛的邀請,但關鍵在於技巧,需要誠實且溫柔。在溝通中,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期待與渴望是必不可少的。避免產生誤解,釐清感受並重複關鍵訊息,確保對話真正出自善意。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以溫和與善意的方式提出期待的建議。
Thumbnail
觀想,想像自己,和你的人際關係會發生積極正向的變化。 在持續的關係中,我們常常陷入彼此難以改變的某些角色和樣貌中。 就像我們把自己和彼此放在各自特定的盒子裡,上面還貼著既定的標籤一樣。 我們發現這非常限制和約束,但我們不知道如何走出這樣的困境。 因此,開始觀想自己和你的關係他人,
Thumbnail
溫柔不只是一種被低估的特質,它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溫柔的本質以及其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