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的話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小嬰兒出生後,全家人的生活步調都因而亂了套,所有人的眼光都在嬰兒身上。要先去上保母課,然後依據專家和學者提供的一堆嬰兒訊息,什麼時候吃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其他人都被嚴格規定和要求…一有動靜,就得查看是餓了?還是拉了?餓了要看大小決定奶粉幾湯匙,開水多少,等到幾度…,拉了要如何拿掉尿布?如何洗屁屁?…出外一定要用嬰兒座椅…,吃飯更是不得安寧,拿出自備餐具,挑出能吃的東西,用開水先洗過,然後剪成能入口的大小…帶個嬰兒出門,父母絕對無法安心且從容的用餐,只能找個空隙,急切的扒上兩口…等到會走路了,更忙了,因為小幼童根本不耐你牽著,他們四處去探索,去探險,一不小心跌倒了,馬上心疼自責到不行…上學後,擔心不減反增,功課跟不跟得上?有沒有交到朋友?和人相處還好嗎?…一直到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又得擔心找到工作沒?工作還好嗎?會不會太累?工作有著落後,還得擔憂結婚…結婚後,夫妻相處還好嗎?有要生嗎?什麼時候生?與婆家關係…升遷…薪資…買房…你知道嗎?養兒育女從來不是件小事,而父母一職似乎是永無止境的擔憂和掛慮…,

媽媽說的話

這些擔憂和掛慮通常會透過口語表達出來,而且是隨著小孩的年紀而有差異,網路上有媽媽最常說的話…之類的,底下總是有許多認同的留言,可是似乎很少人去嘗試著了解一下:媽媽為什麼會說那些話?那些話背後的含意可能是什麼?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如何說或許更好?
"媽媽最常說的話",這句話本身就有點意思了,首先,為什麼是”媽媽”?是否表示管教子女的任務大部份都是母親在承擔?媽媽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說出如此一致的話?例如:考試最常聽到的應該是:"怎麼考那麼差?"(只要不是第一名都算考得差了;如果是第一名則變成為什麼某科不是一百分…);例如什麼事惹惱了媽媽,讓媽媽不高興了:脫口而出的可能是:"生雞蛋的沒有,放雞屎的一大堆(台語發音)"

媽媽為什麼這樣說?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說?我猜想可能
1.因為他的父母也是如此說他的。他聽的當時雖然不舒服,然而此種話語聽多了,在碰到類似狀況時,同樣的話不由脫口而出;他沒學過如何當父母,不知道除了耳熟能詳的,從小聽到大的話之外還能說什麼?
2.因為傳統文化的影響,亞洲文化常用批評來代替鼓勵,用批評使孩童不會得意忘形,用批評提醒孩童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批評來激勵孩童更加努力。
3.街坊鄰居或者一般家長都是類似的,他們看到的,聽到的大多差不多,因此理所然的認為好媽媽應該給你忠告,給你提醒…;
4.同樣的話說多了,已經成為慣性,碰到類似狀況,就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
他們的原意是良善的,是基於愛…。他們完全不會察覺到這樣做有什麼不對,遑論改進了…

媽媽的話影響大

然而負面的話,批評的用語聽多了,對孩子來說,可能不但無法達成媽媽原先的預期,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例如孩子已經非常努力了,只是這次的試題太難,因此全班的成績都不理想。然而你沒看到他的努力,反而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下,只看到成績,只知道名次,次數多了,時間久了,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獲得你的歡心,也無法讓你滿意,可能的狀況是放棄了…放棄後,你更加指責他,他變本加厲的壞給你看…台語的口頭禪也是一樣,他總有一些優點吧?可是你一句話抹殺他所有的優點,然後只看到他的缺點,也誇大他的缺失,而且他怎麼努力都沒用,只要有一點缺失,得到的評語就是"生雞蛋的沒有,放雞屎的一大堆(台語發音)"孩子的傷,孩子的痛,可是伴隨他一生,做人沒自信,思想很負面,行為很消極…可是在媽媽看來,別人也都是這樣,唯獨你最嬌貴?我是好心提醒你,如果你不是我的孩子,我還懶得提呢…

你必須讓媽媽知道:你不喜歡

如果你是父母,請注意一下自己的語詞。你必須察覺到自己說了什麼,然後才有可能檢討或反省自己的用詞。如果你是承受者,你未成年,可能的反應是漠然,反抗,改善,自我勸解,然而時間久了,想不受影響也不可能…(我之前談過童年創傷,除了不安外,言詞傷害是最主要的來源…那種傷,對不起,可能要用一生來修復…)
如果你已成年,那麼請勇敢說出你的感受,前已提過父母不易檢討反省自己的用詞,因為他們根本沒察覺到自己的說詞對你的影響,因此你可以直接說:"你的話讓我覺得不舒服,我已經非常努力了…,請你看到我的優點…你直接講,媽媽才有可能注意到他們的話是不是妥當…也才有不再重複或換個說法的可能…

不能改善就逃開吧

期待父母的道歉可能不易,但因為他們不會再重複那些讓你感到不快的話,因此你最少可以開始修復內在小孩的傷(若非如此,你想修復也不可能,因為剛剛修復了一些,可是那些讓你受傷的話又再出現了;最後甚至有可能讓你煩到想自我解脫,得憂鬱症…。)你也許會問:那如果他們還是重複呢?再次強調並加強語氣,讓他們重視並尊重你的感受是一種方法;否則就暫時離開那個傷人的場所吧,等到你已經足以承受再考慮回來吧。斷然離開,也是讓父母重視你感受的方法之一;而且彼此有段距離後,也較易冷靜客觀的看待彼此…

結論

親子關係一直是個漫長且難解的課題,媽媽在不注意的情形下脫口而出的話可能伴隨著我們成長,影響著我們一生。提醒自己絕對不要犯同樣的錯;如果你已成年,說出感受,表達不滿,要求改進,斷然離開,都是可能的處理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再談”關於孩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健康就是福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高齡照護"有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獨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再談"獨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談"溝通"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第六課-阿嬤說的話要聽本篇文章將討論量化指標與質化經驗在投資中的價值。量化指標提供價格強弱多空的現況參考,而質化經驗則為投資者提供進退的依據。本文將探討追蹤質化文章的重要性,並於第二部分補上後續內容。
Thumbnail
avatar
小P
2024-06-01
【超閱讀觀點101】認同、肯定、溫情,不只媽媽,爸爸也該懂的溝通技巧--《媽媽的說話練習術》關於教養的書籍,西恩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跟《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這次看的《媽媽的說話練習術》是韓國擁有17年資歷的國小老師尹智映所寫,雖然有多年的資歷,作者卻也曾被女兒說過覺得學校的老師「教得比較好」,原因是學校的老師不會生氣,媽媽會。 《媽媽的說話練習
Thumbnail
avatar
滾石西恩
2024-05-25
【超閱讀觀點94】生氣只是假情緒,了解生氣原因,用溝通取代氣話--《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avatar
滾石西恩
2024-04-07
倪婉小姐説的話:關於做媽媽-2023年知道孩子喜歡什麼,也讓孩子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先together with him/her(喜好),再漸漸引導 硬梆梆的容易破。(關係) 人要有彈性,關於食物的禁忌,沒有什麼絕對。 當一個可以yes的媽媽,而不是「想到媽媽就是No」那以後什麼都不跟妳講。 表現出「不管怎麼樣,媽媽永遠在。」
avatar
Peilin Tsai
2023-12-30
跟媽媽無話可說的兒子~談男孩教養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Thumbnail
avatar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2023-07-21
媽媽說的話要聽...嗎?母親要求我具備會看的能力,是她出於愛的本能、因著自身的經驗而希望能讓我順利生存下來,所以我只需要記得她是因為愛我所以才會如此要求即可,至於做不做得到、或是否需要做到,都不該是令我感到沉重的壓力。
avatar
萊絲Rice
2022-09-29
聽媽媽的話台北、台中、嘉義、高速公路,老師、學生,設計、採購、包裝、送貨,這些路程跟角色成了我的日常,所見的人事物也越來越有趣。 因為生產坐墊還需要配件,如裡布、填充物、棉花、拉鏈等...需要在不同的店家採買,台中有家拉鍊行,闆娘非常有個性(還蠻像電影中的殺手),有著低沈的聲音跟兇狠的眼神。 闆娘:對呀!
Thumbnail
avatar
生命剪輯師
2022-09-06
紫丸感情小棧-男友跟我吵架都會跟媽媽說,男友很聽媽媽的話女孩,我知道妳很難受,兩個人在一起,怎麼男友的媽媽管這麼多,男友也開口閉口都是媽媽。
Thumbnail
avatar
紫丸
2022-08-15
媽媽說的私密處保養品牌推薦還記得大學時期某一次,我因為泌尿道感染,差點引發膀胱炎,因此住了兩天醫院,當下媽媽就請教了醫生有關於私密處保養品牌推薦的產品,在住院的期間,媽媽也是跟我灌輸一大堆私密處保養經,她說女生本來就該把這方面的保養做好,像媽媽自己也跟我說她有再用的私密處保養品牌推薦,然後女生也不可以穿太悶熱材質的下半身,像
avatar
班杉
2021-05-31
說故事看情緒—從媽媽的身上看到自己(三)呼!終於寫完了 草稿早就寫好了,寫完(一)之後,一直不想動手,但總要將它寫出來啊!寫到想哭,我又想到那句話:「有人用一輩子治癒童年」,我是,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力氣,到底要療癒到什麼時候呢?昨天決定,來請人占卜吧! 有人說:「總要分手後,才會明白。」我也是在媽媽不能說話後,突然明白了她很多事情。
Thumbnail
avatar
紀餘
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