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民健保精神科審核委員,請您理解現場的心血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審核委員鈞鑒:

本人在診所長期治療的一位思覺失調症病患,去年一整年的門診,除藥物部分有給付外,治療項目費用突遭健保局全部刪除。本人覺得相當錯愕,而且深切認為今日台灣不該發生這樣的事。貴局讓我不禁想起韓劇《未生》,裡頭有一段是原本過度圓滑世故的新進社員韓錫律,慷慨陳辭大公司穿皮鞋的上班族根本不懂生產現場的辛苦。此刻我有類似他那種委屈的心情呢。以下我分點說明為何我認為您應該給付:


未生

未生

第一,如果貴局認為我所繕打的談話內容不夠詳實,流於草率,我必須說聲抱歉,因為我的打字速度很慢,而且我也不希望當個案坐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的眼睛一直盯著螢幕持續打字。畢竟我是醫師,不是貴局聘請的打字員。也許您覺得內容不夠豐富,但那些都是最「真實」而不重複的內容,都是該次會談病患所表達的實際情形,即使是隻字片語。請注意我說真實,難道您會不知道,那些您所見過十分完整而漂亮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copy and paste嗎?虛假的記錄您給錢,誠實的記錄您不給付,這樣是不對的。


第二,另一個可能是,貴局認為思覺失調症病患不需要這樣的談話治療,我覺得這是一項嚴重的偏見。這類病人縱使有精神病症狀,他們也跟正常人一樣,會有焦慮、憂鬱、痛苦的情緒,也有感情困擾,他們也需要強力的情緒支持,人生才能走得下去。他們需要醫師運用心理治療技術,來適時做介入。以往在專科教學醫院工作,我們對這群病人,一樣提供個別與團體心理治療。貴局全部核刪,一年十二個月,連一筆都不給,讓我強烈懷疑,貴局覺得這類病人完全不需要這類治療,不認為這樣的治療有任何臨床上的助益,只需要吃藥。本人有相當的臨床經驗,今年將獲醫師公會資深醫師表揚,我必須說,您的偏見是不對的。希望您能夠去讀讀《未曾許諾的玫瑰園》,設身處地想想思覺失調症病患的痛苦。


未曾許諾的玫瑰園

未曾許諾的玫瑰園

第三,委員,您認識這位病人嗎?換個問題好了,您曾經去思覺失調症病人家裡看過嗎?我曾經去這位病患的家裡看過,定期訪視,那是多年以前,我跟醫院同事去居家治療。我們漸漸把他從一個退縮在凌亂家中自言自語、生活功能很差的病人,治療成一個可以自行來門診的病人。對我來說,這是一項成就,雖然不為人知,但病人知道,家屬也知道,而且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您可以去詢問病患,每次看診時我有沒有好好跟他談話,還是趕快開藥打發他走。我相信,我跟他的治療聯盟,值得我所收取的每一筆治療費用。但是,結果卻是,健保不給付,這樣合理嗎?


第四,貴局核刪的是去年的治療費,而去年正是疫情嚴重的時候。作為醫療人員,我們沒有退卻,戴上面罩口罩,堅守第一線執行醫療工作。我還記得,有次他來看診,他說不知道如何預約疫苗注射;我二話不說,用診間電腦協助預約。雖然這不是精神科需要做的事,但我首先是為病人著想,怕他的功能不足以應付疫情的變局,因為他家中只有一位生病年邁的父親。政府口口聲聲感謝醫療人員,健保卻刪光疫情期間所有治療費用,這種兩面手法,真的不公不義,叫人心寒!


BBC NEWS 中文

BBC NEWS 中文

第五,當一個思覺失調症患者,可以好好的在社區診所拿藥、規則服藥,維持病情穩定,跟家人住在一起,偶爾做些手工,我覺得健保應該大力鼓勵。因為,沒有醫療人員的努力以及病患的合作,這樣的狀況不會發生。一旦病人病情不穩,導致必須再次住院治療,所帶來的急性住院醫療花費只會高出很多,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精神醫療應該以最小限制為依歸,可能的話,讓病患在社區得到夠好的照顧,這不只包括藥物治療,也應該包括所謂的特殊心理治療和一般心理治療。我努力了,可惜最後我獲得的不是鼓勵,而是懲罰。我希望這一次,委員您可以秉公處理並且惠予給付,還我一個公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3P夢拓野的沙龍
138會員
57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3P夢拓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治療中,治療師是否該坦承自身因個案的自殺傾向而產生的擔憂。文章從英國和美國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出發,分析治療師展現真實情緒的利弊。英國學派強調治療師的「涵容」,指出治療師的掙扎也具有治療性;美國關係學派則認為,適度的自我揭露有助於建立治療關係的真誠,促進個案的分析參與。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治療中,治療師是否該坦承自身因個案的自殺傾向而產生的擔憂。文章從英國和美國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出發,分析治療師展現真實情緒的利弊。英國學派強調治療師的「涵容」,指出治療師的掙扎也具有治療性;美國關係學派則認為,適度的自我揭露有助於建立治療關係的真誠,促進個案的分析參與。
Thumbnail
2025/02/17
本文反思近期大眾對心靈課程的負面評價,作者以自身參與Come Alive課程的經驗,說明並非所有心靈課程都有負面影響。作者強調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並批判以偏概全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2025/02/17
本文反思近期大眾對心靈課程的負面評價,作者以自身參與Come Alive課程的經驗,說明並非所有心靈課程都有負面影響。作者強調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並批判以偏概全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2025/02/08
《祕密與謊言》是一部探討家庭祕密與謊言、人際關係及情感創傷的英國電影,透過三個主要角色的故事線交織,展現社會議題、階級差異與種族隔閡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此影評除劇情概要外,亦深入分析角色心理,結合精神分析理論探討祕密的本質及其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並點出嫉妒與想像的缺憾皆為內心祕密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5/02/08
《祕密與謊言》是一部探討家庭祕密與謊言、人際關係及情感創傷的英國電影,透過三個主要角色的故事線交織,展現社會議題、階級差異與種族隔閡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此影評除劇情概要外,亦深入分析角色心理,結合精神分析理論探討祕密的本質及其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並點出嫉妒與想像的缺憾皆為內心祕密的一部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在診所長期治療的一位思覺失調症病患,去年一整年的門診,除藥物部分有給付外,治療項目費用突遭健保局全部刪除。我覺得相當錯愕,而且深切認為今日台灣不該發生這樣的事。這事件讓我想起韓劇《未生》。政府口口聲聲感謝醫療人員,健保卻刪光疫情期間所有治療費用,這種兩面手法,真的不公不義,叫人心寒!
Thumbnail
我在診所長期治療的一位思覺失調症病患,去年一整年的門診,除藥物部分有給付外,治療項目費用突遭健保局全部刪除。我覺得相當錯愕,而且深切認為今日台灣不該發生這樣的事。這事件讓我想起韓劇《未生》。政府口口聲聲感謝醫療人員,健保卻刪光疫情期間所有治療費用,這種兩面手法,真的不公不義,叫人心寒!
Thumbnail
好久以前曾經發生的事,最近這話題又開始圍繞在我的生活中 健保!
Thumbnail
好久以前曾經發生的事,最近這話題又開始圍繞在我的生活中 健保!
Thumbnail
活泉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麗芬,提筆記錄三位精來電者的心聲——會員A、X小姐,以及N小姐的母親——這三位當事人,都是在獨自奮力應對現實狀況後,在精疲力竭時打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通電話,希望這通電話為他們帶來一絲絲的光線,好讓他們對這個社會還保有一點點信心 ---- 還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處境,感到他們的感受。
Thumbnail
活泉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麗芬,提筆記錄三位精來電者的心聲——會員A、X小姐,以及N小姐的母親——這三位當事人,都是在獨自奮力應對現實狀況後,在精疲力竭時打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通電話,希望這通電話為他們帶來一絲絲的光線,好讓他們對這個社會還保有一點點信心 ---- 還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處境,感到他們的感受。
Thumbnail
乖乖牌跟叛逆的孩子可能都是受苦的,都在無法成為他自己的苦痛裡,一個是跟自己的逆流,一個是跟重要他者期待的逆流。那我們的社會怎麼給予條件去讓人得以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自己卻不能,要照他人期待,如果我們聽懂得這樣的經驗,這社會會因此而進步所以聽懂精神病人及家庭所受的苦難,這社會就會更進步,更適合人生存。
Thumbnail
乖乖牌跟叛逆的孩子可能都是受苦的,都在無法成為他自己的苦痛裡,一個是跟自己的逆流,一個是跟重要他者期待的逆流。那我們的社會怎麼給予條件去讓人得以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自己卻不能,要照他人期待,如果我們聽懂得這樣的經驗,這社會會因此而進步所以聽懂精神病人及家庭所受的苦難,這社會就會更進步,更適合人生存。
Thumbnail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Thumbnail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Thumbnail
為鞏固社會安全網並保障精神疾病者人權,行政院今年初通過《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重點在於強化跨部門轉銜機制,完善從醫療到社區的支持與復健體系,現已進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中......
Thumbnail
為鞏固社會安全網並保障精神疾病者人權,行政院今年初通過《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重點在於強化跨部門轉銜機制,完善從醫療到社區的支持與復健體系,現已進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中......
Thumbnail
然而真實情況是否被判定為精神疾病會有痊癒的時刻?這跟外科手術不一樣的地方是,心理上的疾病,不是這麼容易確診,確診之後生病起因也不是這麼好找;之後即使找到生病原因,如果病人有能力自己面對問題,那麼他為何會生病?就是因為無法處理內在問題才會生病。
Thumbnail
然而真實情況是否被判定為精神疾病會有痊癒的時刻?這跟外科手術不一樣的地方是,心理上的疾病,不是這麼容易確診,確診之後生病起因也不是這麼好找;之後即使找到生病原因,如果病人有能力自己面對問題,那麼他為何會生病?就是因為無法處理內在問題才會生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