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思路清晰的人究竟有多具競爭優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上週客戶的會議後,談完專案後,客戶分享近期與另一間行銷公司的合作狀況,

他說,窗口在專案執行中經常思路不清晰,導致他得反覆提醒專案需要關注的重點。

這種情況讓客戶簡直快氣炸了,跟思路不清晰的人合作是件痛苦至極的事。


回想起10多年前剛踏入廣告界時,我也是個思路漿糊的行銷菜鳥。初次參與客戶會議,面對會議記錄的撰寫時,我捉不到撰寫的重點,一整天都在不斷修改會議記錄,主管看了不下10幾次,我相信那時的他比我還痛苦。改到主管對著我說,建議我考慮是否適合此行業。那一刻心情猶如世界未日,非常的沮喪。

然而,是否思路清晰真的如此重要?透過最近的時事和職場經驗來分享。

一、時事:「博愛座」廢除就能解決讓座現況嗎?

最近,某位知名作家在捷運上的讓座事件引起了廣泛爭議。作家要求坐在「博愛座」上的年輕人讓座,但學生以不舒服為由拒絕,然後作家拍攝了此情景並上傳到網絡上,立即引起了激烈的辯論。

關於「博愛座」在台灣的爭議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有些人認為,「博愛座」應該優先讓給年長者,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只要人們身體不適,大家都有資格坐在「博愛座」,因此「博愛座」不應僅局限於年長者。

然而,對於那些「思路不清晰」的人來說,他們難以準確判斷問題的核心,可能認為每種情況都應該被討論,最終難以或不確定那一方向是可行的解決辦法。

對於「思路清晰」的人來說,會先從問題的本質出發,「博愛座」的設立目的是什麼?當初設立是以「老弱婦孺」為主要關注對象,提醒大眾為這些人讓座。

因此,這些「思路清晰」的人主張,應該回到最初的設定,只要自行評估身體狀況不佳,都應有權坐在「博愛座」上,一般大眾不應該用任何言論來批評坐在「博愛座」上的人。更改目前對於「博愛座」的目的,加強相應的行銷宣傳,以讓大眾了解,「博愛座」是以「有需要」的人提供。這樣,問題就能更清晰地被界定和解決。

總結來說,這個建議解決年長者常以為「博愛座」只為他們而設的誤解,同時也讓有需要的人不必擔心旁人的眼光。台灣人在禮貌特性下,相信在滿座的情況下,大多數人仍然會主動讓座。

二、職場:主管是點子王,想到什麼做什麼!

幾年前的一次公司組織變動中,部門迎來了一位行銷主管。這位主管以點子一出,迅速行動聞名,只要有新點子時,總是迅速付諸實行,但她的思路未能跟上她的想法,導致計劃缺乏完整性。然而,在主管思路不清晰狀況下,造成執行上困難重重,團隊工作量增加數倍。

幾次會議上,我提出想法的快速行動固然重要,但完整的思考與策劃,才有機會確保目標的實現和專案的成功。但主管的思維在於,想法執行時,本就會遭遇到很多困難及萬千問題,團隊必須克服解決,才能顯現團隊的價值。最終,由於每次想法執行的匆忙,導致最後的成效不佳。半年後,主管因成效不佳問題離職了。


職場中,思路若不清晰,往往難贏得同事、主管們的認同,對於職場之路也會萬分堅苦

那麼!思路清晰在職場中有多吃香呢?
以下是職場中三種角色的思路清晰所帶來的優勢

1.同事合作時:快速洞察客戶需求,抓住品牌問題核心,迅速的團隊分工,並提出切合客戶需求的提案。

2.老闆共事時:自身價值不僅體現在達成業績目標上,還體現在否能夠深刻分析現況,找到關鍵的突破點,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提供實質的利益。

3.領導團隊時:明確設定目標並有效地傳達,在同事犯錯或遇到困難時,敏銳地識別問題核心,給予建議及支持,提高專案效率。


那麼,「思路清晰」有沒有辦法透過一些自我訓練來提升呢?
我來分享我自己的幾個簡單方式~

一、深入時事,尋找問題

過去,當我發現同事思路混亂或不清晰,難以抓住重點時,我會運用時事新聞來協助訓練他們的思維邏輯。例如,上方提到的「博愛座」為例,首先會整理出網路上大家關注的問題,並讓同事們參與投票。

接著,我會將持不同意見的同事分成小組,鼓勵他們彼此討論並融合意見,最後再次進行投票。這樣的過程可能會使投票結果有所不同,但,此方式能讓同事更準確找出問題重點,也還能學習其他同事思維模式。

二、緊迫追問,女友的高超洞察力

真的非常推薦,女生是這方面是最佳教練的代表。也許你曾經看過影片,或者你是一位男性,在女友的追問下,被問到昨天去哪裡、和誰在一起、幾點出門、幾點回家、是否真的如此?為什麼那麼早回來?當男生回答一個問題,女友總是不放過,不斷追問下去。

女性在感情追問這方面,似乎是天生洞察問題的高手,她們透過深度追問,能夠精準判斷男生的回答是否有前後矛盾,並發現男生回答的遺漏之處,她們簡直是高手中的高手。"

三、角色扮演:洞察思維的學習之旅

在閒暇時間,我挺喜歡看偵探、律師或詐騙影集或電影。這種興趣除了來自於娛樂外,更是學習洞察思維和問題解決的途徑之一。

舉例來說,當我觀看關於殺人犯的律師故事時,大多數人認為此人罪孽深重,應該被判死或無期徒刑。

然而,我會專注於了解律師是如何思考,如何尋找讓罪犯減輕刑責的思維方式,並發現人性或法律上的機會點。這樣的角色扮演觀影,不僅滿足我的娛樂需求,也促使我思考和學習洞察和問題解決的技巧。

至於偵探跟詐騙,我認為它們都有相似的邏輯,都需要深入理解人性,以找出問題的關鍵,並利用人性的弱點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成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惑哥深夜聊吧的沙龍
24會員
65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
2025/04/16
1.先反問,再推動 以為在思考,其實是挑自己愛聽的話,證明我沒問題 「確認偏誤」不是讓你犯錯,而是讓你錯得毫無自覺 一位投資分析師,準備向客戶推薦一家新創公司,花了三天準備簡報,從市場報告到團隊背景、簡報視覺,每一項都做到滴水不漏。 簡報當天,講到一半,客戶問,有間公司商業模式這間很像,
2025/04/16
1.先反問,再推動 以為在思考,其實是挑自己愛聽的話,證明我沒問題 「確認偏誤」不是讓你犯錯,而是讓你錯得毫無自覺 一位投資分析師,準備向客戶推薦一家新創公司,花了三天準備簡報,從市場報告到團隊背景、簡報視覺,每一項都做到滴水不漏。 簡報當天,講到一半,客戶問,有間公司商業模式這間很像,
2025/04/04
有些主管, 聽到團隊有八卦,就急著滅火;發現有小圈圈,就想拆解團隊。 還沒判斷,先定罪;還沒對話,先排斥。 這種反應,通常來自一種「潔癖式的理想管理」。 他們以為,健康的團隊應該像整理好的檔案夾, 分類清楚、命名一致、安靜無聲,最好不必多問。 但真正的團隊,從來不是這樣,它更像是巔峰
2025/04/04
有些主管, 聽到團隊有八卦,就急著滅火;發現有小圈圈,就想拆解團隊。 還沒判斷,先定罪;還沒對話,先排斥。 這種反應,通常來自一種「潔癖式的理想管理」。 他們以為,健康的團隊應該像整理好的檔案夾, 分類清楚、命名一致、安靜無聲,最好不必多問。 但真正的團隊,從來不是這樣,它更像是巔峰
2025/03/25
職場混久了,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真相: 有些人,不太努力、不特別熱情,卻總被提拔、深受信任; 有些人,天天送飲料、笑臉迎人,最後連備胎都當不上。 問題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出現的時間,根本不對。 做人不是越熱情越好,也不是越討喜越有效。 真正混得開的人,從來不靠存在感,而是靠,剛剛好的出場時
2025/03/25
職場混久了,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真相: 有些人,不太努力、不特別熱情,卻總被提拔、深受信任; 有些人,天天送飲料、笑臉迎人,最後連備胎都當不上。 問題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出現的時間,根本不對。 做人不是越熱情越好,也不是越討喜越有效。 真正混得開的人,從來不靠存在感,而是靠,剛剛好的出場時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在上週客戶的會議後,談完專案後,客戶分享近期與另一間行銷公司的合作狀況, 他說,窗口在專案執行中經常思路不清晰,導致他得反覆提醒專案需要關注的重點。 這種情況讓客戶簡直快氣炸了,跟思路不清晰的人合作是件痛苦至極的事。 回想起10多年前剛踏入廣告界時,我也是個思路漿糊的行銷菜鳥。初次參與
Thumbnail
在上週客戶的會議後,談完專案後,客戶分享近期與另一間行銷公司的合作狀況, 他說,窗口在專案執行中經常思路不清晰,導致他得反覆提醒專案需要關注的重點。 這種情況讓客戶簡直快氣炸了,跟思路不清晰的人合作是件痛苦至極的事。 回想起10多年前剛踏入廣告界時,我也是個思路漿糊的行銷菜鳥。初次參與
Thumbnail
從新手到老鳥,我們一路上過關斬將、通過重重考驗,有機會被拔擢擔任主管,以為有幫手可以分攤工作了,殊不知當上主管後,迎接你的是更複雜多變的「帶心」之旅。
Thumbnail
從新手到老鳥,我們一路上過關斬將、通過重重考驗,有機會被拔擢擔任主管,以為有幫手可以分攤工作了,殊不知當上主管後,迎接你的是更複雜多變的「帶心」之旅。
Thumbnail
不管從事的是哪種工作, 在公司內部一定都有需要好好合作的重要關係人, 但如果這些人正好很難搞怎麼辦呢? 這篇文章我想透過兩個故事來分享自己將難搞同事變成好夥伴的經驗。
Thumbnail
不管從事的是哪種工作, 在公司內部一定都有需要好好合作的重要關係人, 但如果這些人正好很難搞怎麼辦呢? 這篇文章我想透過兩個故事來分享自己將難搞同事變成好夥伴的經驗。
Thumbnail
因為我寫的職場新人盲點破除系列好像還蠻多人看的,所以我把連結分類整理在下面,如果覺得有幫助請在看完以後分享,你的支持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動力。
Thumbnail
因為我寫的職場新人盲點破除系列好像還蠻多人看的,所以我把連結分類整理在下面,如果覺得有幫助請在看完以後分享,你的支持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動力。
Thumbnail
我必須得說,能成為資深員工的人一定都有一些本事。 有一次老闆請我分配工作給其他人。 我跟資深同事說:大哥這件事要麻煩妳了。 資深同事說:這件事不是我應該做的,我要做的應該是另一件事。 後來我又說:那大哥就麻煩你做另一件事了。 資深同事說:可是老闆沒叫我做。 我心想:到底是要怎麼樣?   這種事好像真
Thumbnail
我必須得說,能成為資深員工的人一定都有一些本事。 有一次老闆請我分配工作給其他人。 我跟資深同事說:大哥這件事要麻煩妳了。 資深同事說:這件事不是我應該做的,我要做的應該是另一件事。 後來我又說:那大哥就麻煩你做另一件事了。 資深同事說:可是老闆沒叫我做。 我心想:到底是要怎麼樣?   這種事好像真
Thumbnail
菜鳥就應該不會,菜鳥就應該不懂,菜鳥就應該被秀秀(台語: 疼惜)。
Thumbnail
菜鳥就應該不會,菜鳥就應該不懂,菜鳥就應該被秀秀(台語: 疼惜)。
Thumbnail
身為職場上的上班族,通常每天耗費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開會或是溝通,無論是電話、E-mail、會議簡報還是產出業務報表,每一次與他人或長或短的交流,就是一次溝通,而如何「有效率」地溝通,而不是詞不達意或是越描越黑,也往往是許多人的職場軟肋。
Thumbnail
身為職場上的上班族,通常每天耗費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開會或是溝通,無論是電話、E-mail、會議簡報還是產出業務報表,每一次與他人或長或短的交流,就是一次溝通,而如何「有效率」地溝通,而不是詞不達意或是越描越黑,也往往是許多人的職場軟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