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素養教學的漫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兩個故事

談到這麼嚴肅的議題之前,先來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小五的霏霏要段考了,她告訴我這次她最擔心的科目是社會,因為有很多歷史的年代要記。我一看之下才知道,這次社會的段考範圍是「台灣登上國際舞台」,從大航海時代一路談到清朝統治;額外還有一個章節是地理,講的是東北季風。

霏霏是個心思很單純的孩子,她還是開開心心地把該記的重點都記住了,興致勃勃地抓著我進行解說,不過她還是問了我一個問題:「媽媽,我學這些要做什麼啊」。

這問題的本質,差不多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歷史」的大哉問了。我想一想後回答她:「如果你只把這些時間點記下來,或你只記住其中一兩個重點,那這些東西真的沒什麼用。可是如果你能夠把這些事件串起來,看出前因後果,那學這些東西就很有用」。

第二個故事:

一樣是個心思單純的人(XD),姊姊跟我聊起「從基本知識開始學起」重不重要。我們討論的例子是學鋼琴和數學。以學數學來說,從基本知識開始學習是有其道理的,小學二年級學習一千以內的數,在這個基礎之上,小四才能學一億以內的數。

以學鋼琴來說,有一種說法是可以先挑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開始練,只要方法得宜勤加練習,即使沒有樂理基礎,基本指法的概念,一樣可以學會。甚至可以學會談很多首歌。

但我們能因此說音樂的基礎不重要嗎?畢竟如果缺乏音樂的基礎,只能一首一首歌單獨的練,而不是掌握通則之後,練習各式各樣的曲子。因此,在鋼琴的部分,未必要從基本知識開始學,但想學好鋼琴,那是繞不過去的關鍵。

從故事到素養學習

108課綱上路一來,頒布單位、關心教育的各方人士還有第一線教師在各種混亂(?)中似乎也逐漸找到自己的「小號」,雖然仍有各吹各調的現象,但總算都拿著小號,開始發聲了。身為社區高中的老師,有部分優秀的孩子因為繁星就讀,也有學習基礎非常薄弱的孩子在學校,因此我們很容易在這個教學現場看到學生M型的分佈。

但我並不會武斷的說功課不好的學生就是不認真,他們也分作三六九等,有些真的放棄學習(那個原因很複雜,不在本篇討論範疇),還有一些學生其實也是唸書的,但遇到出題比較符合「素養導向」的考卷時,通常很難拿到好成績。

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這些學生的學習還停留在「知識層」和「歷程層」。如下面這張圖

圖一(轉化自《創造思考的教室》)

圖一(轉化自《創造思考的教室》)

我來解釋一下圖一:

  • 知識層屬於課本上具體的知識點
  • 歷程層則是把知識點組織組來的過程,例如用圖解筆記,時間軸把知識進行統整,又或者是在自然、歷史的探究中,透過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解決問題等步驟完成一輪學習
  • 概念層是對歷程再進行思考,提取更抽象但涵蓋性更廣的概念。例如我今天完成了一份各方統治台灣的時間軸,那麼我要在此之上看出什麼?有可能是看到「變遷與因果」,國小的學生必須在這個概念之下,學會看見事件與事件間的關聯,以及這些關聯如何影響到台灣主權的更迭。
  • 通則層是學習的應用和遷移,主要就是能應用所學在日常情境中,有可能是具體場合的展現(比如學會應用說服),也有可能是觀察事物眼光的改變(比如說知道要怎麼把因果關係串連起來)

教育現場的M型化:

(這部分只有現場觀察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沒有數據喔,歡迎數據達人補充指教)

我們把素養學習想像為皮膚構造,知識層就是表面皮膚,肉眼可見;通則層則是真皮部分,肉眼不可見。(雖然這個類比有點粗暴,不過也容易理解)

在聯考時代,學生足夠勤奮,能記住該記的知識點,把他們統整好做成筆記,即使不是學霸,也能考出還不錯的成績。到了新課綱,考題集中在概念層和通則層。如果學生無法進行概念的建構和運用、遷移,即使記了知識點,做了筆記,也依舊不能保證考出好成績。

如果今天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背歷史年代,我為什麼要知道林爽文事件?為什麼我要背英文單字?」(我的)答案就是:如果沒有這些知識點作為支撐,我們難以進入歷程與概念。

如果今天有人問:「為什麼該背的該記的我都做了,卻仍然考不好?」(我的)答案就是:當這些學習無法進入歷程、概念乃至於通則的層面,確實會花很多時間但還是考不好。現實來說,只背英文單字,只記歷史事件,只背國文注釋(雖然也沒人在背),我們並無法獲取對應的分數。(學測將如何調整?素養命題的三大方向

新課綱的難點正在這個地方,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能力處理好概念和通則。也不是每個老師都掌握引導學生從歷程進入概念的能力。而這兩者又互為影響,形成更複雜的教學現場。

回到我們的比喻,我們知道醫美的效果會優於保養,但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錢做醫美啊(就像鳳凰電波,為什麼這麼貴,哭哭)我們也知到能適應新課綱的孩子會比當年的自己優秀,但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適應新課綱。

這就導致目前教育現場的一個問題:有一個族群的學生因為新課綱而變優秀(不管他喜不喜歡),而另一個族群因為新課綱反而知識能力更薄弱,因為他學了那些基本題也沒有用,那麼乾脆不要學,玩手機還比較活在當下。

我們能做什麼

那麼,面對新課綱,身為老師、家長和學生能做什麼呢?我在這裡也僅能代表一位國小生的家長,一位社區高中的老師,說說我的想法。

學生篇:勤做筆記

身為新課綱下的學生,很幸福也很辛苦,如果能有得宜的環境搭配,能夠學習到個學科的本質,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運用在生活場景;還有各種舞台和支援可以利用,學習無所不在。

很辛苦的地方就是既要學基礎,又不能只學基礎。我的建議是「勤做筆記」,筆記的紀錄是最容易入手的歷程累積方式,即使只是把課把的知識列出時間軸,或做成樹狀圖,或列出幾大題型,它都還是要經過我們的閱讀和消化。而且當知識被統整起來,我們更容易找出其關聯,抓出上位概念。

即使到了現在,我都是一個勤勞做筆記的人。有些天資聰穎的人也許能在腦內自行建構筆記,但我比一般人還要再不聰明一點,做筆記就是我讓自己能提煉抽象思考的關鍵。

家長篇:鼓勵孩子讀完後說說看

現代家長其實大多很忙,而且我們都生長在聯考時代,一來無法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唸書(當然有些家長可以,但我是屬於沒空管小孩的那群,可以說我懶,但我下班後真的好累),二來也沒有辦法真的理解素養教學。

我的做法是請霏霏告訴我上課的具體內容,例如我會問他社會課本教到哪了,並且請他敘述裡面的內容(不能只講標題),也會問他國語課本教說明文了嗎?是哪一課?
談了什麼?或是問她數學開始教因數了嗎?能解釋給媽媽聽嗎?

孩子在論述的過程中其實就在建構自己對於學習的解釋。我通常就是聽(和稍微放空),偶爾會做提問。如果孩子說不出來,或是很零碎,那麼他可能在這個地方學得不夠完整,這時候再介入處理。

(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再來寫一篇親子提問的文章XD)

教師篇

教師篇我是寫給自己看的。提個醒。

我覺得教師是帶學生從知識走向歷程,以及從歷程走向概念的重要推手。找出每一課的關鍵理解並據此設計合適的課程是必要的。必須承認這對我來說還是很不容易,有幾本書是我卡關的時候經常參考的,包含《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教學力》、《提問力》。

另外談個問題。「回到聯考時代會比較好嗎」?其實沒有比較好或比較不好,而是「我們回不去了」~~就像《半生緣》的尾聲,曼楨對世鈞說:「我們回不去了」,即使感慨萬千,即使聯考仍有它的好,我們還是要因應時代往前走。

回到故事

寫下這篇文章的起因是來自於最開始的兩個故事。回到故事,不翻不知道,一翻才發現高年級的社會比中年級豐富很多,不再只是點狀的介紹,反而更看重事件的因果關係和演變。於是我就畫了一張圖表

raw-image

雖然照理來說畫圖表的應該要是霏霏,不過我自己也很想試試。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必須判斷哪些課本的資訊是我必須要放進去,也需要去想資訊的主從關係以及資訊間的因果關係。

如果看完這一篇有什麼我們現在就能做的事,我想就是「畫張圖,讓自己想得更清楚」。(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記得點個愛心給我鼓勵。也可以追蹤我的方格子:琳瑯滿目的高中國文 和我一起聊教育,聊出遊。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到九州別府,除了看地獄溫泉,吃地獄蒸外,還有不少隱藏版的好選擇,像是許多人推薦的九州自然動物公園,或是三大樂園之一的城島高原樂園,都很值得拜訪。這次就來介紹這座位於山上的樂園:城島高原。
住宿日期:2023.7.29-8.5 住宿地點:Watanabedori 3-6-2, 810-0004, 福岡 價位:平均2700元 / 晚 (一人約900元) 空間:33平方公尺
2023年暑假到九州旅行12天,在別府以及福岡各住了一家旅店,兩間旅店我們都很喜歡,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 這篇先來介紹AMANEK,這是一家高質感卻不昂貴的飯店!
搭乘九州特色列車建議 1.早上或體力比較好的時候,有助於提升搭乘感受 2.七八月非週末時間,很有機會遇到包廂席沒有遊客的好時機 3.沒有包廂席也沒關係,特色列車都有公共區域可以讓遊客休息或拍照 4.可以每個特色列車都買一種相同的紀念品,感受收集的樂趣
以往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會把握「以終為始」的概念,因此我很自然地想好表現任務:要讓學生在校園性別友善廁所的地點張貼宣傳。我還記得偉瑩老師說:「那會很無聊」(哇哈哈) 這其實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太快的把學習任務訂出來,但那樣很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樂趣,而非一個不斷產生好奇和不斷解答的過程。
身為一名教師,我需要專注在課程的設計,這裡包含學生需要知道的知識盤點,教師清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學生知道這些的目的是什麼,還有實際在課堂上教學的技術等等。學生的狀況越不好掌控,本質的掌握越重要,這可能就是我對《易經》中「以不變應萬變」的理解吧。
到九州別府,除了看地獄溫泉,吃地獄蒸外,還有不少隱藏版的好選擇,像是許多人推薦的九州自然動物公園,或是三大樂園之一的城島高原樂園,都很值得拜訪。這次就來介紹這座位於山上的樂園:城島高原。
住宿日期:2023.7.29-8.5 住宿地點:Watanabedori 3-6-2, 810-0004, 福岡 價位:平均2700元 / 晚 (一人約900元) 空間:33平方公尺
2023年暑假到九州旅行12天,在別府以及福岡各住了一家旅店,兩間旅店我們都很喜歡,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 這篇先來介紹AMANEK,這是一家高質感卻不昂貴的飯店!
搭乘九州特色列車建議 1.早上或體力比較好的時候,有助於提升搭乘感受 2.七八月非週末時間,很有機會遇到包廂席沒有遊客的好時機 3.沒有包廂席也沒關係,特色列車都有公共區域可以讓遊客休息或拍照 4.可以每個特色列車都買一種相同的紀念品,感受收集的樂趣
以往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會把握「以終為始」的概念,因此我很自然地想好表現任務:要讓學生在校園性別友善廁所的地點張貼宣傳。我還記得偉瑩老師說:「那會很無聊」(哇哈哈) 這其實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太快的把學習任務訂出來,但那樣很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樂趣,而非一個不斷產生好奇和不斷解答的過程。
身為一名教師,我需要專注在課程的設計,這裡包含學生需要知道的知識盤點,教師清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學生知道這些的目的是什麼,還有實際在課堂上教學的技術等等。學生的狀況越不好掌控,本質的掌握越重要,這可能就是我對《易經》中「以不變應萬變」的理解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今後,想以此為基礎,針對自己所處的菲律賓華語教學現場,做一個通盤的檢討,但我不打算以一個教師的角度去探究這個理論在中文教學時的應用,而是轉由學生學習的方向來切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寫給學生如何完成「學習歷程」的建議,初步建議或許未來有空會再修改,又或許有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當我們在社會打滾一段時間,漸漸感到學校所學無法完整支撐現在的所經歷的事物時,像是個不穩的桌腳隨時會搖搖欲墜。無法得知這世界是何種樣貌,在被打磨得遍體麟傷前我們該如何事先防範? 學習, 擁有智慧 最終的勝利,常常是時間的勝利,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選擇的智慧→定力的智慧→博弈的智慧 選擇的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今後,想以此為基礎,針對自己所處的菲律賓華語教學現場,做一個通盤的檢討,但我不打算以一個教師的角度去探究這個理論在中文教學時的應用,而是轉由學生學習的方向來切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寫給學生如何完成「學習歷程」的建議,初步建議或許未來有空會再修改,又或許有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當我們在社會打滾一段時間,漸漸感到學校所學無法完整支撐現在的所經歷的事物時,像是個不穩的桌腳隨時會搖搖欲墜。無法得知這世界是何種樣貌,在被打磨得遍體麟傷前我們該如何事先防範? 學習, 擁有智慧 最終的勝利,常常是時間的勝利,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選擇的智慧→定力的智慧→博弈的智慧 選擇的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