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耐力賽事 --- 鑽石心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因為自己在想要推廣運動心理這件事,所以看到相關的書籍就會很感興趣,然而並不是每一本書、或是運動心理相關的書在看過之後都很有感覺、很有學習的想要分享,而這本書其實非常的新,是今年初才出版的。這是一本針對「耐力運動員」的書籍,也可以說是一本專項的書,耐力賽事說是最考驗人心跟心理素質的賽事,這應該是無庸置疑的,而跟它有共通點的就是需要長時間固定工作的人。運動也好、工作也好,都是生命中的一種樣子。

想要先說一下對於耐力運動的定義跟認識有哪些呢?通常第一念頭應該就是「長跑」了吧,那麼在定義裡,多長的距離或時間是長跑呢?以現在的定義來說,差不多就是5000公尺以上叫長跑,但不是低於五千公尺就是短跑,800公尺以上到5000公尺叫中長跑,所以直接用世界紀錄去換算的話,個人覺得差不多一次要連續10~15分鐘就是最低門檻的耐力運動;但這是從跑步的角度來說,當然你/妳一定還有其他的項目。在書裡面最多分享研究的,另一個就是鐵人三項,這個不論是跑步跟自行車交錯的雙鐵,還是標鐵51.5公里、甚至是大鐵總距離是標鐵的4倍,這個比賽時間夠長了吧?世界紀錄都要七個半小時了,那有沒有其他更長或更短時間的?一定有的,書裡面介紹一些臺灣沒有太流行的越野跑,這個在國外非常盛行,尤其是學生比賽,臺灣基本上就是只有田徑場內的跑步賽事而已;另外想要定義嚴謹一點的話,網球比賽、桌球比賽、還有划艇比賽都可以算是之一;但是高爾夫比賽或是撞球比賽就不太算是了,原因是這樣的運動項目並不是需要一直很處在賽事狀態裡;但不是說它們可以休息或是不專心就能贏得比賽;但相較於你/妳幾乎要一直在活動中持續很長時間的賽事來說,如果只是比賽時間長就是耐力運動的話,那應該是算不完的。比賽時間計算會有常見的兩種,一種就是自己的時間很長,這個當作是否為耐力運動的指標沒問題,另一個是你/妳跟其他對手加總的比賽時間很長,這個的時間差異就會很大。

應該還是有很多人迷戀教練要有好成績這件事吧?那麼要怎麼證明自己是一個好的運動心理教練呢?要怎麼提出自己的心理素質很強大,所以有資格來分享給你/妳,甚至協助你/妳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呢?因此即便好像大家慢慢在意心理韌性這件事,說真的還是會在追求運動表現時,去找那些過往比賽成績很好的、或是帶出比賽成績很好的教練,或是悶著頭硬著頭皮啃課表調飲食跟睡眠等等,必須說確實這些都是有機會也比較能直接看到成果的做法。要先說這本書的重點之一就是「在耐力運動裡面,往往決定關鍵甚至勝負的,就是心理素質了。」聽起來可能很一般、或是覺得有那麼神奇嗎?但可以從書裡面提供的案例跟分享,至少在耐力運動項目裡,要純靠訓練量或天份體能碾壓對手、甚至以為年輕就是本錢的話,這是一件不完全絕對的事情。

作者在一開始有些案例分享,這些拿到好名次、好成績的選手肯定是要把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擺在前頭來談,在這邊作者就是用了四個字來總結,叫做「辛勞感知」它的定義是「身體抵抗心智的意志力」因此如果能好好加強提高這方面的能力,那就會有助於你/妳在運動表現的提升;第二個作者談到的,也是學習運動心理過程中,啟蒙老師持續在說的、那就是作為一位運動心理教練,角色是協同者,有別於傳統常見的助人工作者是專家的角色,其實當事人自己才是自己的專家,在這本書的封面其實也有寫到,讓你/妳自己成為自己的運動心理學家,聽起來很不錯吧?事實上有這麼美好嗎?每個人都有能力去選擇性的看不見自己不想看的、有能力去美化那些其實不那麼好的自己,要一個人可以好好地面對自己、坦承接受自己的真實狀態,那不是看本書或是把書翻到爛就能達成的;但很喜歡作者在這個章節給出的最後總結,那就是講那麼多內容,其實就是要看你/妳的內心想法是「你/妳有多想贏?」多說無益,這就是最簡單也是最關鍵的一句話。

書本的第二章標題是「做好心理準備」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抽象、主觀又無法明確判斷的一個說法啊,有多少人在說出自己準備好了是真的好了?還是只是為了回應別人的期待?書上提到辛勞感知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個體主觀感受,也就是從生理角度來說,你/妳覺得自己累了就是累了、覺得自己還遊刃有餘就是你/妳認為的狀態;然而想要探討的是第二點、也就是你/妳是如何看待這個感受?如何看待事情的角度跟情緒,是有一定的機率影響到過程甚至結果,因此應該要有的能力,是可以正確判斷自己當下的情況。也就是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這個聽起來很一般;但如果把其他因素加進來,很多時候就不是這樣單純了,特別是參加團體競賽的時候、或者你/妳是隊伍中的王牌選手時,也許就是只有那麼一次離勝利最近,但是勝利的代價跟到底是有著甚麼樣的意義?這是每個人心裡都要事先想好的答案跟一把尺,你/妳很可能隨著年齡、不同項目、夥伴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對於你/妳這個人來說,參加競賽活動的出發點、初衷、本質是什麼?是可以先想好的,也是這樣才更能確定自己到底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那麼到底什麼是做好心理準備呢?書上的說法是「以接納態度面對即將不愉快的經驗。」

書裡的第三章標題是「時間與你/妳同在」這一章應該是非常挑戰耐力運動員的一個篇幅,它在說的是運動員們會談的「配速」耐力賽事的勝負通常就是看「誰是第一個抵達終點」在開始、中間、甚至終點前五公尺時是第一名,都不能完全保證你/妳就是今天的贏家,配速可以知道自己在什麼樣的情況該作什麼、甚至可以去知道該如何補給;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以科學的角度、單純用生理現象去評估,可是參加比賽的不是機器人、是真正的人類啊,所以才要談心理素質,對吧?

書本的第四章標題是「放下之道」說真的人類從開始懂事之後,放下絕對是最難的事情了,因為都會希望擁有自己想要的、追求自己想要的,這其實沒有對錯只是越無法好好放下的時候,事實上還容易失去更多。書本在這邊的一個用詞是「臨場失常」用簡單點的說法就是「練習型選手」甚麼意思呢?就是比賽時通常無法好好拿出練習的效果,可是練習時一切都好,而比賽到底發生甚麼事了?作者提出的論點是「自我意識過剩」也就是你/妳在比賽時其實想太多了,你/妳可能腦中一直過度執著在思考著計畫、或是在意對手的狀況、跟自己的差距等等,此時此刻的你/妳,忙碌的不只是身體而已還包括大腦,那麼大腦這時候忙不好嗎?說真的如果只是一點點忙就還好;但如果是標題說的變成過剩狀態時那就太忙了,而這樣的太忙通常只會讓運動表現受到影響,輕則拿不出好表現,重則甚至可能讓自己受傷了,書上的例子是連基本該補水的動作都忘了,這是要多讓大腦忙碌才可能發生這種事?畢竟身體沒有吃東西還有東西可以轉換成熱量,可是沒有喝水可是沒有任何補救方式,在今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賽事裡,長跑大師kipchoge就因為其中一次補水沒有順利完成,後面賽事就採取穩定的方式完賽即可,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如果在水分不足的情況下硬要跟上原本的速度,即便可以拿下冠軍,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應該不好說,如果甚至危害生命那更是得不償失,一個基本成熟的運動員,可以做到這樣是該有的能力。

接下來的幾個篇幅,做了一個總結是「只要適合自己的,那就是繼續做下去吧。」在運動科學的面前,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憑藉著當時的狀況,去將選手做出他們過去經驗認知的,例如大家一定聽過長的高的人就是適合打籃球,因為身高就像是一種天賦,而這是怎麼努力都得不到的,然而就以NBA這麼多年的歷史來說,身高超過180公分的正式登錄選手應該比比皆是,可是說到戰神Iverson 時,相信也是非常多人知道的,因此應該這樣說,運動項目不該是填空題、不該是連連看,真要說有什麼絕對的答案?就是只有把身體素質盡量的提升,那麼什麼樣的運動項目應該都是合適的。那麼回過頭來說,談到運動表現就一定會談到課表,那麼課表到底要怎麼安排呢?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位想要練健身的素人,覺得自己的身高體重跟一位職業選手差不多,就來詢問意見說是否合適直接拿職業選手的課表來鍛鍊呢?這時候有一個回覆覺得是非常好的「是因為練到了這個境界才吃的下這個課表,而不是吃下了這個課表才達到想要的境界」交流課表是大家常有的事情,因為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新的可能;但萬法不離其宗,與其一直嘗試新的練法,還不如先把原有的課表練到進步空間狹小,或是練習時幾乎感受不到刺激時,再來找尋新的課表也不遲。

書本裡的第十章標題是「期望反映潛力」這是一個關於環法自行車比賽的故事,說起來自行車比賽最有趣的,就是它除了一個總冠軍以外,其實每天都還有各自不同項目的第一名,當然比起這些頭銜,可以拿到當天最快賽事完成證明的黃衫,那絕對是最讓人感到振奮的,因為這意味著你/妳將成為全世界的焦點,就是不管跟你/妳是任何關係的人,都會很自然而然的把焦點放在你/妳身上,而你/妳能倚靠的除了隊友,就是自己了;然而在這個章節提到穿黃衫的人,某個層面還背負著別人的期望,但你/妳不能只是背負,是需要做出回應的,最好是好的回應,也就是讓大家可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繼續看到自己穿著黃衫,這代表著故事不是在穿上時就結束,因為大部分的耐力賽事就是一次定輸贏;不過多日賽的自行車比賽,就以環法來說要比將近三週的比賽,所以如果你/妳是第一天就拿到黃衫的話,你/妳還有二十天必須非常努力,每天都必須處在極度高壓跟奮戰的狀態,可是有人就是享受在這裡面,這就是用期望來帶出人的潛力來源往往是有可能受到外界的關注及影響,反而拿出訓練時都達不到的成效。不過據說黃衫還有一種魔力是,不是因為很強所以可以穿黃衫,而是因為穿上了黃衫所以必須證明很強,這時候就能拿出更好的成績。覺得可以這樣想、可以享受其中的選手,絕對都不是簡單人物。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

15.1K會員
240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運動項目千百種;但哪個職業運動員不是處在訓練、恢復、飲食、比賽、受傷等等的幾個狀態下的無限迴圈;但是能從不同運動員身上,去見證到應用在人生的方向有所差異,相信這是聽現場講座最大的收穫、就先以幾個字來當作貫穿全場的主軸「只要呼吸,就有奇蹟。」
能夠在十八歲時參加奧運、中間又歷經了結婚生子、求學進修等等其他的考量,然後在四十二歲時又征戰奧運並且得到獎牌,就想問、是這個國家的該項目選手太弱還是整個世界的選手都太弱?答案應該是:這名選手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來自於奧運划艇選手Birgit Fischer女士
作者的背景很特別,本來是一位運動選手出身,後來去當了「外交官」說起來運動跟外交官最大的差別是運動絕對是必須有個輸贏;但外交這件事並不見得達到誰是完全的勝利者、誰就一定是絕對的輸家,而在經歷過這兩種角色之後,所得到結論的作者,不管是再次回到運動場上、還是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心態跟表現都是有所不同的。
有稍微那麼一點點接觸運動的人,或是有在關心運動新聞的人,應該知道這幾年在各個運動項目領域,陸續都有出現因為心理議題而導致成績停擺、無法上場比賽、甚至直接宣布退休的選手。 作者背景是科班出身的選手,後來轉成學術及訓練教練,然而這本書籍的好壞或是需求,全看一個人的狀態跟如何解讀。
「雖然有人可能會告訴你/妳,療癒之旅應該是乾淨俐落且按部就班,但我知道悲傷其實是混亂的」這段話真是充滿了尊重每個人的進度與真正事實,因為在心理學裡頭確實有著悲傷輔導這樣的內容、也有所謂悲傷五階段的歷程,然而每個人不一定會符合順序的走完全部,或是一定得經過某些歷程。
運動項目千百種;但哪個職業運動員不是處在訓練、恢復、飲食、比賽、受傷等等的幾個狀態下的無限迴圈;但是能從不同運動員身上,去見證到應用在人生的方向有所差異,相信這是聽現場講座最大的收穫、就先以幾個字來當作貫穿全場的主軸「只要呼吸,就有奇蹟。」
能夠在十八歲時參加奧運、中間又歷經了結婚生子、求學進修等等其他的考量,然後在四十二歲時又征戰奧運並且得到獎牌,就想問、是這個國家的該項目選手太弱還是整個世界的選手都太弱?答案應該是:這名選手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來自於奧運划艇選手Birgit Fischer女士
作者的背景很特別,本來是一位運動選手出身,後來去當了「外交官」說起來運動跟外交官最大的差別是運動絕對是必須有個輸贏;但外交這件事並不見得達到誰是完全的勝利者、誰就一定是絕對的輸家,而在經歷過這兩種角色之後,所得到結論的作者,不管是再次回到運動場上、還是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心態跟表現都是有所不同的。
有稍微那麼一點點接觸運動的人,或是有在關心運動新聞的人,應該知道這幾年在各個運動項目領域,陸續都有出現因為心理議題而導致成績停擺、無法上場比賽、甚至直接宣布退休的選手。 作者背景是科班出身的選手,後來轉成學術及訓練教練,然而這本書籍的好壞或是需求,全看一個人的狀態跟如何解讀。
「雖然有人可能會告訴你/妳,療癒之旅應該是乾淨俐落且按部就班,但我知道悲傷其實是混亂的」這段話真是充滿了尊重每個人的進度與真正事實,因為在心理學裡頭確實有著悲傷輔導這樣的內容、也有所謂悲傷五階段的歷程,然而每個人不一定會符合順序的走完全部,或是一定得經過某些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把自己的人生當成一臺電視臺,不喜歡就轉臺,領悟自己就是創造者,人生就是一場戲,自己自編自演,你自己是節目的安排者。 這個比喻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人生中的角色和選擇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個電視臺,不斷地播放著自己的生活劇本。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不喜歡的情節或者想要改變的事情,就像是看到了一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看過《交響情人夢》這部作品?劇裡面,喜愛鋼琴的野田妹可以在髒亂的環境中,演奏出絕美的貝多芬,但在她參加比賽時,卻開始頻頻受挫,發揮不出原先的實力。 從15歲就前往德國學琴的江佳蓁,雖然沒有這樣的困擾,但在學習過程中,她確實感覺到經典曲目對自己的限制......。
Thumbnail
語言是一個多麽貧乏的一種工具,但因為它很貧乏,所以給予很多想像的空間。 最近有一種很深的感受,覺得自己最近的體悟都很難化成文字,排泄物的生成越來越困難,領悟些什麼這件事已經變得自然到我好像不需要特別去系統化地消化它(這可能也代表我越來越偏向右腦)。有時候甚至去把它寫出來或講出來好像都會削弱原本那個能
Thumbnail
身為一名寫作者,我第一次看《取材.執筆.推敲》時,全然是帶著寫作的心態去閱讀的,因此當我反覆查閱當時標記起來的重點時,九成以上都是寫作方面的句子。作者古賀史健在台灣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被討厭的勇氣》。因此讓我心生念頭:如果我用閱讀心理勵志書的方式來讀的話,會產生什麼新的想法或體悟嗎?
Thumbnail
  和C小姐最近又看了一遍《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依舊是由下熱淚來,從開始的鐵腕教育,到後來的轉變,爾後勝利拿下冠軍的那刻,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似乎一分鐘都沒有冷場。   父親與教練的腳色,就像是互相角力。   以電視聲音代替真正的播報聲,創造空靈下的臨場感。   最後的決勝展現,其實是深埋伏筆。
每段相遇都有它的故事 有時是一篇短文 有時是一本長篇小說 我和妳的相遇 得從那天說起 在那不起眼的日子裡 遇見平常的妳 在一個平常的假日午後 一如往常的 到家中附近的咖啡廳 其實也沒打算要做些什麼 就只是想坐在那 看著一如往常的人群 順便探討人生的意義 話是這樣說沒錯 但其實我只是 買杯咖啡坐在座位
Thumbnail
瑪琪亞對她養大的艾瑞爾說:「無論是什麼名字,只要你呼喚我,那一定會成為我的名字。造就現在的我的人,是你。」  身心靈界也有種說法:「千萬別覺得你活著沒意義沒價值,是你讓你的母親成為你的母親,那是如此獨特的身分,和別的孩子的母親截然不同。」 親子關係是互動的,相互影響,不只是一方付出、另一方接受。
Thumbnail
如果你也是想創業,或在個人發展上在變化萬千的時代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或許這本書的觀點會對你有更多的啓發。這本書並不是教你如何開展 startup,而是教你視自己為一間初創企業去看待,讓自己在變化萬遷的時代持續成長,持續獲利。
而對我來說,時間、金錢、能力、知識等等則屬於可以運用的資源,就如同賭桌上的籌碼一樣,我們是否真正思考過如何有效率的使用自己所擁有的籌碼/資源,來贏得更多的籌碼/資源,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面貌?然而在了解怎麼做之前,更重要的核心問題在於,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面貌?
人生之複雜,無須贅述,從千百年來皆沒有一個讓大多數人滿意的說法便可得知。對於什麼樣的人生更值得追求,更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價值觀(當然也會有人由始至終都不知人生為何物)。但無論這些思想上的差異為何或多大,這些年的個人經歷讓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若想要經營好自己的人生,過上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把自己的人生當成一臺電視臺,不喜歡就轉臺,領悟自己就是創造者,人生就是一場戲,自己自編自演,你自己是節目的安排者。 這個比喻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人生中的角色和選擇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個電視臺,不斷地播放著自己的生活劇本。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不喜歡的情節或者想要改變的事情,就像是看到了一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看過《交響情人夢》這部作品?劇裡面,喜愛鋼琴的野田妹可以在髒亂的環境中,演奏出絕美的貝多芬,但在她參加比賽時,卻開始頻頻受挫,發揮不出原先的實力。 從15歲就前往德國學琴的江佳蓁,雖然沒有這樣的困擾,但在學習過程中,她確實感覺到經典曲目對自己的限制......。
Thumbnail
語言是一個多麽貧乏的一種工具,但因為它很貧乏,所以給予很多想像的空間。 最近有一種很深的感受,覺得自己最近的體悟都很難化成文字,排泄物的生成越來越困難,領悟些什麼這件事已經變得自然到我好像不需要特別去系統化地消化它(這可能也代表我越來越偏向右腦)。有時候甚至去把它寫出來或講出來好像都會削弱原本那個能
Thumbnail
身為一名寫作者,我第一次看《取材.執筆.推敲》時,全然是帶著寫作的心態去閱讀的,因此當我反覆查閱當時標記起來的重點時,九成以上都是寫作方面的句子。作者古賀史健在台灣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被討厭的勇氣》。因此讓我心生念頭:如果我用閱讀心理勵志書的方式來讀的話,會產生什麼新的想法或體悟嗎?
Thumbnail
  和C小姐最近又看了一遍《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依舊是由下熱淚來,從開始的鐵腕教育,到後來的轉變,爾後勝利拿下冠軍的那刻,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似乎一分鐘都沒有冷場。   父親與教練的腳色,就像是互相角力。   以電視聲音代替真正的播報聲,創造空靈下的臨場感。   最後的決勝展現,其實是深埋伏筆。
每段相遇都有它的故事 有時是一篇短文 有時是一本長篇小說 我和妳的相遇 得從那天說起 在那不起眼的日子裡 遇見平常的妳 在一個平常的假日午後 一如往常的 到家中附近的咖啡廳 其實也沒打算要做些什麼 就只是想坐在那 看著一如往常的人群 順便探討人生的意義 話是這樣說沒錯 但其實我只是 買杯咖啡坐在座位
Thumbnail
瑪琪亞對她養大的艾瑞爾說:「無論是什麼名字,只要你呼喚我,那一定會成為我的名字。造就現在的我的人,是你。」  身心靈界也有種說法:「千萬別覺得你活著沒意義沒價值,是你讓你的母親成為你的母親,那是如此獨特的身分,和別的孩子的母親截然不同。」 親子關係是互動的,相互影響,不只是一方付出、另一方接受。
Thumbnail
如果你也是想創業,或在個人發展上在變化萬千的時代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或許這本書的觀點會對你有更多的啓發。這本書並不是教你如何開展 startup,而是教你視自己為一間初創企業去看待,讓自己在變化萬遷的時代持續成長,持續獲利。
而對我來說,時間、金錢、能力、知識等等則屬於可以運用的資源,就如同賭桌上的籌碼一樣,我們是否真正思考過如何有效率的使用自己所擁有的籌碼/資源,來贏得更多的籌碼/資源,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面貌?然而在了解怎麼做之前,更重要的核心問題在於,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面貌?
人生之複雜,無須贅述,從千百年來皆沒有一個讓大多數人滿意的說法便可得知。對於什麼樣的人生更值得追求,更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價值觀(當然也會有人由始至終都不知人生為何物)。但無論這些思想上的差異為何或多大,這些年的個人經歷讓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若想要經營好自己的人生,過上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