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力量訓練中,雙腿動作如深蹲(Squats)與硬舉(Deadlifts)一直是核心項目。然而,隨著功能性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的興起,單腿訓練逐漸成為提升運動表現與減少傷病的關鍵策略。在Michael Boyle的書中,他強調單腿訓練不僅更貼近真實運動情境,還能有效強化穩定肌群、改善動作模式。本文將整理單腿訓練的價值、科學依據、具體方法與應用建議,並術融入訓練計畫。
Boyle提到,物理治療師常發現受傷運動員的穩定肌群(如臀中肌或深層腹肌)普遍較弱,這啟發他將單腿訓練納入計畫,以預防傷病。
雙腿動作如深蹲可能因力量不平衡或代償動作導致傷病,而單腿訓練能針對單側弱點進行矯正。例如,Boyle觀察到,雙腿硬舉很少同時拉傷兩側腿筋(Hamstrings),但單腿動作能揭示並解決這種不對稱性。他在書中分享,採用單腿訓練後,他的職業足球運動員六年內未發生ACL(前十字韌帶)撕裂,這雖屬個案,但顯示其潛在效益。
單腿站立時,核心肌群(如腹橫肌與多裂肌)必須更積極工作以維持平衡。這使得單腿訓練成為隱性的核心訓練工具,無需額外孤立練習即可強化軀幹穩定性。
Boyle提出的「功能性訓練連續體」(Functional Continuum)將下肢訓練從最不功能性(Least Functional)進展到最功能性(Most Functional),單腿訓練位於連續體的高端:
從解剖學角度,單腿訓練能更好激活髖部穩定肌(如臀中肌與髖外旋肌),這些肌群在雙腿動作中活動度較低。此外,研究顯示單腿動作能改善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減少膝蓋與下背的壓力,這與相鄰關節假說(Joint-by-Joint Approach)相呼應:穩定的膝蓋與腰椎需要靈活的髖部,而單腿訓練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理想方式。
以下是書中推薦的單腿訓練類型與進展,涵蓋膝主導(Knee-Dominant)與髖主導(Hip-Dominant)動作:
這些動作以股四頭肌為主,強調膝蓋屈伸。
進展範例:
------------------------------------------------------------------------------------
黃色底線動作可作為基準點,未能標準達成可做退階動作
這些動作以臀肌與腿筋為主,強調髖部屈伸。
進展範例:
------------------------------------------------------------------------------------
黃色底線動作可作為基準點,未能標準達成可做退階動作
3. 進階應用
單腿訓練並非要取代雙腿動作,而是作為補充與進階,幫助打造更強、更穩、更靈活的身體。如Boyle所說:「功能性訓練的精髓在於目的性。」安排訓練時,不妨檢視計畫是否夠貼近真實動作需求?從簡單的單腿站立開始,逐步挑戰分腿蹲與單腿硬舉,會發現這不僅是力量的提升,更是傷病防護與表現突破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