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全為己所用》這本書,光是標題就好吸引我。尤其是副標題~以「心靈滿足」為目標的時間管理法,更是令我好奇!
《24小時全為己所用》這本書,非常適合在零碎時間閱讀,每篇文章都短短少少的,只說一個概念。不需要依照順序閱讀,可以直接從有興趣的主題切入。讀起來輕鬆,又能讓人有所啟發。
以下與大家分享,書中的三個觀點:
作者主張,我們在安排工作之前,必須要先預留「私人時間」。
私人時間可能用來與朋友見面、看電影、泡澡、看書、進修或家人相處等。就是讓自己可以更貼近生活,啟發個人喜悅,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每天都要替自己保留,至少五個小時以上的私人時間。因為,要擁有足夠的私人時間,才能夠提升幸福感。
通常被浪費的時間可以分為三種:煩惱的時間、找東西的時間,以及後悔的時間。
1.煩惱的時間
根據研究顯示,花更多的時間,未必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有時考慮許久後,得到的結果相同,但卻消耗了許多時間跟精力。所以在做決定時,可以給自己一個時間限定,時間一到,就一定得做出選擇。
2.找東西的時間
找東西也是很浪費時間的一種行為,解決方法就是,要把物品做妥善的收納。依物品使用的頻率,放置在隨時可以取用的地方,或是看不到的地方。工作時要將桌面清空,也別在眼前放置任何,與目前工作無關的物品。
千金難買早知道,與其責怪過去的自己,導致情緒低落。不如把失敗的經驗,當成寶貴的意見回饋,想想下次該怎麼做會比較好,讓自己擺脫後悔的迴圈。
以上三個解方,讓我們找回浪費掉的時間,也就能增加私人時間,提升幸福感!
在生活中,時常會出現零碎時間,像是等車、等人...。很多時候,我們都選擇用滑手機來度過。
此時,若先前有準備「15分鐘任務清單」的話,就能處理掉一些瑣事,不會任由時間流逝。比如:上網查東西、回覆郵件、整理一個抽屜等。
此外,執行這些零碎的瑣事,也可以轉換心情,讓大腦放鬆。因此,我們可以在大腦一想到雜事時,就把它寫在「15分鐘任務清單」上,留待注意力變差時處理。
《24小時全為己所用》這本書,內容淺顯易懂,適合時間管理入門讀者閱讀。
總之,時間管理的目的,不是要讓自己長時間工作,也不是為了精簡時間。而是我們決定,在一天的24小時中,無論手邊正在做任何任務,都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學會時間管理,能讓我們釐清人生的優先順序、健康與人際關係都變得更好,也更有餘力,可以思考未來,創造幸福的人生!
#塔妮雅閱讀
#2024年第28本
#悅知
本文第一次刊登於 Readmoo閱讀最前線
《24小時全為己所用》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easyfun.biz/3IbVr
塔妮雅的閱讀沙龍:https://vocus.cc/salon/tanja_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