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思索】教育與教學:什麼樣的人,值得被稱為教育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照片,是本月十六號(2023年3月)我到台中授課後,晚上與幾位培訓界好友在居酒屋共聚一堂的畫面。

那晚不談正經事,只談水質與肉質—— 用最學術的語氣,聊最庶民的快樂。

這樣的夜晚,讓我相信:

若有什麼能比老友相聚更令人歡喜, 那就是聽他們分享那些生活裡發光發熱的事。

raw-image


教育與教學,從來不是同一件事

這幾個月和教育培訓界的朋友頻頻交流, 我們總會聊到一個主題

「教育與教學」的差異。

當然這些對話多半是閒談,無壓力的自由交換,也別誤以為我凡談教育就正經八百, 我最怕的,就是活成一種刻板。

進入正題。

我認為:「教育家,是能夠激發他人潛能與價值的人。

而「教學者,則多半是強調自己價值的傳遞者。

教學者要能因材施教,教育家則是能真正「看見」一個人,然後點燃那團原本就存在的火。

我在課堂上常問學員:「影響你最深的人是誰?」

每每提問,總有人說著說著眼眶泛紅,那些人或許不是老師,

卻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曾看見、相信、點亮他人的價值,讓人學會相信自己。

所以,「教育家」不一定是老師,

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主管、朋友,甚至是某段旅程中的陌生人。


我最怕的兩種老師

雖然我喜歡學習更甚於教學,但多年來,我發現自己最怕兩類老師:

一是自詡為教育家的老師,二是權威父母型的老師

前者口口聲聲為學生著想,實則為自我形象鋪路,一旦被我看穿,我會感到受傷。

後者期待學生無條件順從,我則感到窒息。

說得更直接些

這兩種都不是教育家,在人本主義的眼中,甚至更接近某種「溫柔的霸凌者」。


我心中的「教育家五指標」

綜合三十年上課經驗、十多年企業管理培訓觀察,

主觀提出幾個判斷指標, 什麼樣的人,才值得被稱為教育家?

一、不只言行一致,更以身作則

教育家不是喊口號的理想主義者,而是日常言行之中自然而然成為榜樣的人。

他不會強迫你變成他, 卻會讓你由衷想靠近他的那份安定與純粹。

二、有一套高層次的思維體系

教育家具備邏輯、分析、演繹與創造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維系統能因新證據調整, 如同貝葉斯定理的精神——方向穩定,但方法不固執。

三、相信人,不強迫人

教育家相信每個人都具備向善的潛能, 他不是用框架定義人,而是用信任引導人。 比馬龍效應的研究也證明,「把學生當人才看待」,能產出最佳成效。

四、不用訓練AI的方式來教育人

傳統教育像監督學習,只餵你標準答案,而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具備「自我監督學習」的能力, 能夠找出規律、提出觀點、形成思辨。 教育不是製造規格品,而是釋放人的意識自由。

五、用愛與科學教導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方法論,更是那份願意等待、細緻觀察、深信成長的「愛」。

我們希望收穫理性與溫柔,那就該播種時這麼做,讓孩子學會不只是操作知識, 還能擁有理解他人與自我情緒的能力。


結語|教育是慢的藝術,是愛的修行

所以,當你問我:「什麼樣的人,才是教育家?」

我會回答你:「他未必站在講台上,卻能走進人心裡。」

raw-image

教育從來不是用標準去壓模人性,而是用價值與信任,去喚醒人原本就具備的潛能。

願我們都曾遇過這樣的人,更願我有一天,也能成為這樣的人。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10會員
8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同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油漆、組裝家具到撿回老電鍋、搬回一盆綠意,這篇記錄了一段充滿家人協力、物品流轉與溫暖拾得的生活片段。日常勞動與贈物之間,藏著簡單卻真實的幸福感。
從門口盆栽到人際分寸,從生活手段到人生目的,這篇集結日常裡的幾個觀察與原則,關於如何與人相處、與自己對話。不是說教,而是把思索放進日常,把原則活成習慣。
好友來訪傾訴心事,我端出五瓶酒讓他選,卻沒有啤酒與葡萄酒,因為在我心裡,酒齡如人齡,每一種酒都代表人生的一段樣子。這是一場以酒為名的對話,也是一場對自己年歲的溫柔凝視。
從油漆、組裝家具到撿回老電鍋、搬回一盆綠意,這篇記錄了一段充滿家人協力、物品流轉與溫暖拾得的生活片段。日常勞動與贈物之間,藏著簡單卻真實的幸福感。
從門口盆栽到人際分寸,從生活手段到人生目的,這篇集結日常裡的幾個觀察與原則,關於如何與人相處、與自己對話。不是說教,而是把思索放進日常,把原則活成習慣。
好友來訪傾訴心事,我端出五瓶酒讓他選,卻沒有啤酒與葡萄酒,因為在我心裡,酒齡如人齡,每一種酒都代表人生的一段樣子。這是一場以酒為名的對話,也是一場對自己年歲的溫柔凝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創造學生的價值,就是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 選擇已教育為職業的朋友,是否能分辨自己準備的教育素材,能不能增加學生的價值,極其重要;而在安排的時間內,能否能提昇學生對於痛點的改善,或是讓學生對於自身的問題豁然開朗、找到變好的方向,是不能疏忽的最要點~ 許多教育工作者,習慣在講述的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名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像風像海水的我,上課前,知道心裡在湧動。做著晨間運動、洗澡,讓自己回穩,但深知對於上課,面對學生,我仍然是浮躁不確定的,仍然會突然發出:我真的有東西可以帶給學生嗎?常常這樣懷疑自己,但也真的沒有太多技術性的方法,像螺絲起子那樣拴緊我那咨意的擾動和想到什麼就丟什麼的言語。 我給自己這學期一個操練,就
Thumbnail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我認為只有一件事:我們應該要再三確認,自己留言的目的究竟是為了那孩子,還是自己?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創造學生的價值,就是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 選擇已教育為職業的朋友,是否能分辨自己準備的教育素材,能不能增加學生的價值,極其重要;而在安排的時間內,能否能提昇學生對於痛點的改善,或是讓學生對於自身的問題豁然開朗、找到變好的方向,是不能疏忽的最要點~ 許多教育工作者,習慣在講述的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名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像風像海水的我,上課前,知道心裡在湧動。做著晨間運動、洗澡,讓自己回穩,但深知對於上課,面對學生,我仍然是浮躁不確定的,仍然會突然發出:我真的有東西可以帶給學生嗎?常常這樣懷疑自己,但也真的沒有太多技術性的方法,像螺絲起子那樣拴緊我那咨意的擾動和想到什麼就丟什麼的言語。 我給自己這學期一個操練,就
Thumbnail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我認為只有一件事:我們應該要再三確認,自己留言的目的究竟是為了那孩子,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