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情緒性飲食嗎?和你簡單分享3個與飲食相關的心理疾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充滿匱乏感的情緒性飲食

當情緒來臨時你通常都會怎麼解決呢?

是不是像我一樣,總是想吃很多東西來滿足自己呢?

是否覺得明明已經飽了,可是總還覺得好像哪裡不足,一直有種說不上來的匱乏感呢?

匱乏感常使我們想要吃的更多。

很多人都說壓力大時就會想要吃更多,因為我們往往搞不清楚,到底是生理上真正有需求需要補充更多的食物來獲取能量,還是因為心理壓力大而不自覺的產生匱乏感,使我們想要透過食物來滿足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總說壓力大就容易變胖,是因為我們容易在毫無覺察下,藉由食物來調節自身的情緒,尤其是垃圾食物。

飲食成癮與多巴胺有關

其實飲食成癮,與一般物質成癮的形成機制差不多,和多巴胺的分泌有深刻的關聯。

多巴胺是一種能讓我們感受到愉悅、興奮的神經傳導物質,但多巴胺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當每一次需求被滿足而開始分泌多巴胺時,身體會開始減少對多巴胺的敏感程度,漸漸的提高身體的「耐受性」,因此下一次就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能讓我們的身體感到相同興奮的滿足感。

尤其高油高鹽的的食物,更容易透過大量多巴胺的分泌,快速滿足心裡的匱乏感,所以鹹酥雞、炸雞這一類的宵夜更容易成為我們的生活首選。不過,飲食成癮當然還有許多更複雜的生理影響因素,網路上都有許多醫生寫的相關資料,這邊就不再多加敘述。

三種與飲食相關的疾病

正因為飲食總是和情緒息息相關,所以在心理學上也有一類與進食習慣有關的心理疾病,簡單的被分成三大類,第一種叫做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第二種叫做暴食症(bulimia nervosa),第三種叫做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第一種厭食症:

1.多數發生在女生身上,其中女生的比例遠多於男生(男:女約=1:10)。

2.原因有許多包含家庭影響、自身心理狀態、生理功能失調等等,但多半和社會環境、文化價值有關,在社群媒體過度強調苗條才是美,以及同性比較的壓力影響之下,女性常不自覺拿自己跟別人相比,使用錯誤的價值觀來嚴格審視自己的身材。

3.體重常低於正常標準(BMI<17.5),但因對體重增加、身材變形有強烈恐懼感,故仍過份嚴格地控管自身飲食。伴隨著時間推進,長時間節食而導致身體激素失調混亂, 最後隨之出現焦慮、憂鬱等相關症狀。

4.分為「限制型」及「暴食清除型」,兩者以是否有如催吐等清除食物的行為作為區分。

---

第二種暴食症:

1.成因與上述的厭食症相似,都可能受到家庭、心理、生理等因素影響,且同樣好發在女生身上,但與第一種厭食症中「暴食清除型」不同之處,在於體重多半都在正常範圍。

2.習慣在短時間(約兩小時)內吃大量的食物,且飲食速度快。但也因為大量進食,而導致短暫的滿足感之後,容易出現擔心體重上升的罪惡感,最後進行補償行為,常見補償行為包含催吐、大量運動等等。

3.通常習慣獨食,不太喜歡讓他人看到自己進食的行為,例如把自己偷偷關在房間裡吃飯,減少接觸人的機會。

---

第三種狂食症(又稱嗜食症):

(以前念心理系時是學狂食症,但這次要寫文章查醫學資料發現大多稱呼為嗜食症)

1.行為多半與暴食症差不多,包含短時間大量進食、飲食速度快、喜歡獨食、對進食有罪惡感等等。狂食症與暴食症的行為最大差異為,進食以後不會有補償行為,因此不會有催吐、過度運動等行為出現。因此,也容易伴隨著肥胖等相關疾病。

2.通常會不斷進食,直到自己感覺已經飽到很不舒服才會停止。

以上就是三種與飲食相關心理疾病的淺談,如果有相關情緒或飲食困擾,記得趕快去找專業的醫師、心理師求助喔!一直記得以前念大學時,多少都會聽到身邊同學談自身的飲食問題,甚至還有同學因為有厭食的狀況住院了好一陣子。

「吃飯皇帝大。」很多看似沒什麼的飲食行為,其實背後都和我們的情緒、壓力息息相關,像是我自己就是不自覺都會在壓力大時,一直想要找零食吃,也許當下吃不多但隨著時間累積,也可能會逐漸變成生理上的問題,所以還是會盡量在情緒比較穩定的時候,說服自己適當的克制過多的飲食慾望。

希望這篇簡單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有一個很初步的認識,若有不夠專業的地方也歡迎理性提出指教,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101會員
169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溫柚榕聊聊天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的意義,並非僅止於宗教神蹟,更體現在凝聚人心、文化傳承、挑戰自我以及展現人情味等面向。本文探討此活動背後的社會意義與價值,並非單純的神蹟,而是人們共同參與、互相扶持所創造的奇蹟。
Thumbnail
2025/05/05
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的意義,並非僅止於宗教神蹟,更體現在凝聚人心、文化傳承、挑戰自我以及展現人情味等面向。本文探討此活動背後的社會意義與價值,並非單純的神蹟,而是人們共同參與、互相扶持所創造的奇蹟。
Thumbnail
2025/03/04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3/04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Thumbnail
2024/10/31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Thumbnail
2024/10/31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往往面臨著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這些壓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匱乏的心態,感覺自己總是缺少什麼,無法真正滿足。然而,與之相對的,豐盛心態卻能幫助我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本文將探討匱乏與豐盛這兩種心態,並透過三個重點——匱乏的表現、性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往往面臨著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這些壓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匱乏的心態,感覺自己總是缺少什麼,無法真正滿足。然而,與之相對的,豐盛心態卻能幫助我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本文將探討匱乏與豐盛這兩種心態,並透過三個重點——匱乏的表現、性
Thumbnail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Thumbnail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Thumbnail
情緒&慾望 | 直播6/22 pm8:30 情緒和慾望相互而生, 不論是由本能的慾望不被滿足, 還是被外界的因素刺激出了情緒, 只要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並處理兩者, 必定對人生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Thumbnail
情緒&慾望 | 直播6/22 pm8:30 情緒和慾望相互而生, 不論是由本能的慾望不被滿足, 還是被外界的因素刺激出了情緒, 只要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並處理兩者, 必定對人生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憂鬱症/躁鬱症的情緒起起伏伏,一下子心情好一下子又反常,身為患病之人,實在痛苦。無盡的累、疲乏總讓人不想做事、昏昏欲睡,這段無解的低落期,該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憂鬱症/躁鬱症的情緒起起伏伏,一下子心情好一下子又反常,身為患病之人,實在痛苦。無盡的累、疲乏總讓人不想做事、昏昏欲睡,這段無解的低落期,該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當一個人的存在感需要被提醒,需要被刺激,需要通過一些方法使之感受到「我確實存在」,這個人多半已經陷入喪失存在感的處境。
Thumbnail
當一個人的存在感需要被提醒,需要被刺激,需要通過一些方法使之感受到「我確實存在」,這個人多半已經陷入喪失存在感的處境。
Thumbnail
焦慮情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當焦慮情緒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就會影響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的平衡。這篇文章探討焦慮可能引起的生理、認知、行為等變化,並提醒人們正視自己的身心狀況,並且可能需要更多的放鬆與休息。
Thumbnail
焦慮情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當焦慮情緒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就會影響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的平衡。這篇文章探討焦慮可能引起的生理、認知、行為等變化,並提醒人們正視自己的身心狀況,並且可能需要更多的放鬆與休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