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匱乏感的情緒性飲食
當情緒來臨時你通常都會怎麼解決呢?
是不是像我一樣,總是想吃很多東西來滿足自己呢?
是否覺得明明已經飽了,可是總還覺得好像哪裡不足,一直有種說不上來的匱乏感呢?匱乏感常使我們想要吃的更多。
很多人都說壓力大時就會想要吃更多,因為我們往往搞不清楚,到底是生理上真正有需求需要補充更多的食物來獲取能量,還是因為心理壓力大而不自覺的產生匱乏感,使我們想要透過食物來滿足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總說壓力大就容易變胖,是因為我們容易在毫無覺察下,藉由食物來調節自身的情緒,尤其是垃圾食物。
飲食成癮與多巴胺有關
其實飲食成癮,與一般物質成癮的形成機制差不多,和多巴胺的分泌有深刻的關聯。
多巴胺是一種能讓我們感受到愉悅、興奮的神經傳導物質,但多巴胺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當每一次需求被滿足而開始分泌多巴胺時,身體會開始減少對多巴胺的敏感程度,漸漸的提高身體的「耐受性」,因此下一次就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能讓我們的身體感到相同興奮的滿足感。
尤其高油高鹽的的食物,更容易透過大量多巴胺的分泌,快速滿足心裡的匱乏感,所以鹹酥雞、炸雞這一類的宵夜更容易成為我們的生活首選。不過,飲食成癮當然還有許多更複雜的生理影響因素,網路上都有許多醫生寫的相關資料,這邊就不再多加敘述。
三種與飲食相關的疾病
正因為飲食總是和情緒息息相關,所以在心理學上也有一類與進食習慣有關的心理疾病,簡單的被分成三大類,第一種叫做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第二種叫做暴食症(bulimia nervosa),第三種叫做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第一種厭食症:
1.多數發生在女生身上,其中女生的比例遠多於男生(男:女約=1:10)。
2.原因有許多包含家庭影響、自身心理狀態、生理功能失調等等,但多半和社會環境、文化價值有關,在社群媒體過度強調苗條才是美,以及同性比較的壓力影響之下,女性常不自覺拿自己跟別人相比,使用錯誤的價值觀來嚴格審視自己的身材。
3.體重常低於正常標準(BMI<17.5),但因對體重增加、身材變形有強烈恐懼感,故仍過份嚴格地控管自身飲食。伴隨著時間推進,長時間節食而導致身體激素失調混亂, 最後隨之出現焦慮、憂鬱等相關症狀。
4.分為「限制型」及「暴食清除型」,兩者以是否有如催吐等清除食物的行為作為區分。
---
第二種暴食症:
1.成因與上述的厭食症相似,都可能受到家庭、心理、生理等因素影響,且同樣好發在女生身上,但與第一種厭食症中「暴食清除型」不同之處,在於體重多半都在正常範圍。
2.習慣在短時間(約兩小時)內吃大量的食物,且飲食速度快。但也因為大量進食,而導致短暫的滿足感之後,容易出現擔心體重上升的罪惡感,最後進行補償行為,常見補償行為包含催吐、大量運動等等。
3.通常習慣獨食,不太喜歡讓他人看到自己進食的行為,例如把自己偷偷關在房間裡吃飯,減少接觸人的機會。
---
第三種狂食症(又稱嗜食症):
(以前念心理系時是學狂食症,但這次要寫文章查醫學資料發現大多稱呼為嗜食症)
1.行為多半與暴食症差不多,包含短時間大量進食、飲食速度快、喜歡獨食、對進食有罪惡感等等。狂食症與暴食症的行為最大差異為,進食以後不會有補償行為
,因此不會有催吐、過度運動等行為出現。因此,也容易伴隨著肥胖等相關疾病。
2.通常會不斷進食,直到自己感覺已經飽到很不舒服才會停止。
以上就是三種與飲食相關心理疾病的淺談,如果有相關情緒或飲食困擾,記得趕快去找專業的醫師、心理師求助喔!一直記得以前念大學時,多少都會聽到身邊同學談自身的飲食問題,甚至還有同學因為有厭食的狀況住院了好一陣子。
「吃飯皇帝大。」很多看似沒什麼的飲食行為,其實背後都和我們的情緒、壓力息息相關,像是我自己就是不自覺都會在壓力大時,一直想要找零食吃,也許當下吃不多但隨著時間累積,也可能會逐漸變成生理上的問題,所以還是會盡量在情緒比較穩定的時候,說服自己適當的克制過多的飲食慾望。
希望這篇簡單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有一個很初步的認識,若有不夠專業的地方也歡迎理性提出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