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壓能力差」的人,真的只是矯情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別人的一句批評,就能讓你崩潰一整天?

你是不是曾經有這樣的經驗:會議上被同事打斷發言,突然一陣怒氣上湧;或者主管只是稍微催促進度,你就整晚睡不著?

有時候,你也搞不懂,為什麼一件小事,會讓你有那麼強烈的反應。

這不代表你不成熟、玻璃心,更不代表你抗壓性低。事實上,你的情緒不是弱點,而是你過去傷口的警報器,這可能是你的「生存策略」。

主管眼中的高敏部屬

我曾諮詢輔導過一位業務主管 Lily,她有位部屬能力很強,但「情緒起伏大」,早上還開心聊午餐話題,下午因為報告被提問幾句就悶不吭聲,第二天直接請病假。

起初她覺得這員工情緒不穩、抗壓差,甚至考慮勸退。但深入了解後才發現,這位員工從小在「否定式教育」中長大,父母總用「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打壓她。職場上的一句質疑,對她而言不是反饋,而是童年創傷的重演。

情緒爆炸的根源,藏在你的過去

研究表示,高情緒反應者的大腦杏仁核(情緒警報中心)往往更活躍。這不是「矯情」,而是因為他們長期處於「防禦狀態」——

  • 童年未被安撫的委屈(比如哭鬧被斥責「不許哭」)
  • 長期被否定後的羞恥感(比如「你永遠不如別人」)

這些記憶像未愈合的傷口,職場中的小事一碰就痛。

從「情緒奴隸」到「情緒主人」

【給主管的3個關鍵動作】

  • 換掉標籤:不要說「你太敏感」,而是問「這件事讓你聯想到什麼了嗎?」
  • 設定安全表達規則:比如「反饋時先肯定3個優點,再提1個改進點」。
  • 示範脆弱:主管可以分享自己曾因批評失眠的經歷,減少員工的羞恥感。 

【給個人的自救指南】

  • 情緒急救:當情緒爆炸時,默念「這不是危險,只是回憶」(心理學家彼得·萊文語)。
  • 書寫療癒:把「主管說我方案差」和「爸爸罵我笨」寫在同一張紙上,看清兩者的區別。
  • 建立新記憶:主動向同事尋求1次正面反饋,覆蓋過去的否定體驗。


“Shame is the most powerful, master emotion. It’s the fear that we’re not good enough.”——Brené Brown(布芮尼·布朗,《脆弱的力量》)

當你總覺得自己「太情緒化」、「不應該這麼敏感」,那往往是內心羞恥感在說話。但真正的自我成長,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學會理解情緒。

別再自責,你的情緒只是太久沒被安撫

如果你正在經歷「一點點事就情緒很大」的狀況,請別再自責了。

你並不孤單,也不是「不夠好」。你只是還在學習:怎麼好好面對、擁抱、照顧那個,曾經被忽略的自己。

我們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壓抑自己,而是可以學會,讓自己在職場裡也有安全呼吸的空間。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有打動你,也許你可以把它分享給也正在努力理解自己情緒的朋友。你們都值得被溫柔對待。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1.4K會員
496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6/04
許多職場人從小為了生存,習慣壓抑情緒、迎合他人,發展出「虛假的自我」。這些人長大後在工作中常過度配合、不設界限,反而逐漸失去自我。主管若能察覺並給予安全表達的空間,才能協助部屬找回真實自我,打造更健康的人際關係與團隊氛圍。
Thumbnail
2025/06/04
許多職場人從小為了生存,習慣壓抑情緒、迎合他人,發展出「虛假的自我」。這些人長大後在工作中常過度配合、不設界限,反而逐漸失去自我。主管若能察覺並給予安全表達的空間,才能協助部屬找回真實自我,打造更健康的人際關係與團隊氛圍。
Thumbnail
2025/06/03
有些員工總是把錯攬在自己身上,其實背後可能藏著童年羞辱創傷,讓他們習慣以「是我不好」作為應對策略。身為主管,應學會辨識這類過度自責的行為,並透過具體回饋、界定責任邊界、營造心理安全,協助員工重建自我價值。這不只是管理,更是給予修復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6/03
有些員工總是把錯攬在自己身上,其實背後可能藏著童年羞辱創傷,讓他們習慣以「是我不好」作為應對策略。身為主管,應學會辨識這類過度自責的行為,並透過具體回饋、界定責任邊界、營造心理安全,協助員工重建自我價值。這不只是管理,更是給予修復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6/02
在職場中,「感恩」常被誤用為壓抑情緒的道德枷鎖。主管的善意不該成為要求沉默的籌碼。真正成熟的關係,是允許感謝與受傷共存,尊重彼此的感受與界限。感恩不是否認創傷,而是選擇在人性中彼此理解與成長。
Thumbnail
2025/06/02
在職場中,「感恩」常被誤用為壓抑情緒的道德枷鎖。主管的善意不該成為要求沉默的籌碼。真正成熟的關係,是允許感謝與受傷共存,尊重彼此的感受與界限。感恩不是否認創傷,而是選擇在人性中彼此理解與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包括感受當下的情緒、自我對話、視覺化和情緒釋放等步驟。通過這個方法,人們可以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穩定和心靈平衡的目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包括感受當下的情緒、自我對話、視覺化和情緒釋放等步驟。通過這個方法,人們可以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穩定和心靈平衡的目的。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瞭解消極情緒的重要性,如何正確面對消極情緒,並運用心理學技巧來應對。
Thumbnail
瞭解消極情緒的重要性,如何正確面對消極情緒,並運用心理學技巧來應對。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瞭解情緒能量管理的核心,接受自己的情緒、理解情緒的根源、表達情緒的健康方式,為您的內心花園在情緒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多美麗的色彩,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瞭解情緒能量管理的核心,接受自己的情緒、理解情緒的根源、表達情緒的健康方式,為您的內心花園在情緒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多美麗的色彩,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