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勇氣心理學練習》第6篇
「我也不知道他是真的討厭我,還是在開玩笑。」
「唉呦你又換新興趣了哦?」很多人在人際關係裡,會遇到這樣的困惑。
明明是朋友、同事、親密伴侶,卻常常在輕描淡寫的玩笑中感受到刺痛。 但自己又不敢說破,怕被回一句:「你太敏感了啦~我只是開玩笑啊!」
那到底什麼時候是「真的開玩笑」?
什麼時候其實是「包著玩笑皮的權力鬥爭」? 《被討厭的勇氣》裡的目的論思維,給我們一個很有力的拆解框架。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用簡單的判斷公式,
教你學會分辨「討厭你 vs. 開玩笑」, 幫你守住心理邊界,減少無謂內耗。
📻 建議閱讀氣氛
可搭配輕柔的鋼琴曲或白噪音,陪自己用溫柔心情細讀本篇。 因為這篇不是教你去反擊別人, 而是幫你看清行為背後的目的,選擇更自由的行動策略。
1.【目的論核心】行為是出於目的,不是情緒驅動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哲學家強調:
👉「不是因為我生氣所以攻擊你,而是我有目的要攻擊你,所以選擇用生氣的行為。」
👉 同理,不是因為我開心所以開玩笑,而是我想透過開玩笑達成某種目的。
所以關鍵不在行為形式(玩笑 vs. 討厭),
而在於行為背後的目的性。
2.【健康目的】促進共同體感 → 真正的開玩笑
健康的開玩笑,目的是促進共同體感。
👉 目的是拉近彼此距離 → 讓關係更輕盈、更多信任
👉 即使觸及短處,語氣與氛圍仍是「我和你是一起的」 → 不會讓對方感到羞辱、被排斥 👉 玩笑後關係是加分的 → 彼此心理距離更近
自檢一下:
- 他開玩笑後,你感覺更放鬆了?還是更緊繃了?
- 你在被開玩笑時,有沒有感覺自己仍被平等對待?
如果答案是放鬆+平等 → 大機率是健康的開玩笑。
3.【權力目的】壓低你 → 偽裝成玩笑的攻擊
很多「玩笑」其實是假借玩笑形式,實行權力鬥爭的攻擊行為。
常見目的包括:
- 維持心理優越位置 → 透過開你短處的玩笑,暗示「我比較厲害」
- 釋放未能直接表達的負面情緒 → 用開玩笑的方式報復、懲罰你
- 切斷關係/保持距離 → 透過開帶刺的玩笑,讓你主動遠離
自檢一下:
- 玩笑後你是否感到被羞辱、價值感被拉低?
- 他是否總是挑「你最在意的短處」開玩笑?
- 他是否會說「你太敏感了啦」來否認你的受傷感受?
如果答案是yes → 大機率是包著玩笑皮的權力鬥爭,行為目的是壓低你/保護自己不想承擔的部分。
4.【逃避目的】用討厭你來切斷關係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哲學家也提到:
討厭自己/討厭他人,很多時候是「為了逃避人際關係」而選擇的手段。
同理,「我討厭你」「我一直開你玩笑(但其實是想讓你疏遠我)」 →
常常是為了保持心理距離/逃避關係責任。
自檢一下:
- 這個人最近是否主動減少和你互動?
- 玩笑是否越開越過界,目的是想逼你知難而退?
- 你是否能感覺到,對方其實在刻意冷卻你們的關係?
如果是 → 他可能並不是真的想開玩笑,而是想用「討厭你/讓你受不了」的方式切斷關係。
5.判斷公式(可收藏)
你可以用這組簡單判斷公式,幫助自己快速辨識:開完玩笑後,你的感受是什麼?
- 輕鬆、信任感增加 → 真正的開玩笑
- 緊繃、羞辱、價值感下降 → 權力鬥爭/壓低你
- 疏離感加劇、關係明顯降溫 → 逃避責任/想切斷關係
👉 行為目的判斷比行為表面更重要。
END:學會看目的,不再內耗自己
很多人被「你太敏感了啦~我只是開玩笑啊!」這句話綁住,
結果一直自我懷疑,默默承受不該承受的羞辱感與內耗。
《被討厭的勇氣》教我們:
行為背後有目的,學會辨識目的性,才能真正守住自己的心理邊界。
你可以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但不需要接受任何包著「玩笑」皮,實則侵犯你價值感的行為。
願你學會用更清明的眼光,看懂人際互動的真相,
也願你在該立界線時,勇敢說出自己的底線。
📌 下一篇,我想邀請你一起練習:「當對方在溝通中突然情緒化時,我們如何用勇氣心理學的態度,穩住自己的橫向溝通風格?」我會分享具體的應對技巧,陪你一起打造更自由、自在的對話空間。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
-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究竟出版,2014
- Adler, A. 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1931).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 Dreikurs, R. The Challenge of Parenthood. (1958). Hawthorn Books.
- 岸見一郎《勇氣心理學講義》課程整理筆記,2021
- 相關概念延伸參考:
- 目的論思維(teleology)
- 權力鬥爭(struggle for superiority / power struggle)
- 共同體感(Gemeinschaftsgefühl / social interest)
- 課題分離(separation of tasks)
備註:假開玩笑真攻擊的判斷公式為筆者依據阿德勒心理學理論、《被討厭的勇氣》書中觀點,以及自身經驗整合歸納,非直接摘錄於單一文獻。
📚 本文為📘【勇氣練習】第6篇,想從頭閱讀系列文章 👉📘這本書讓我走上心理修復|勇氣練習01
你可能也會想看 📗【斷食日記01】這本書讓我開始療癒自己 📒當早療開始後|育兒日記01、📕寫給過去的我|乳癌與我01、📙當圓禿來臨|圓禿曲01、📓自我介紹|AI筆記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