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群上關於「身材」的討論,越來越多。
精緻的腹肌、完美的翹臀、線條分明的手臂,好像這個時代定義好身材、外貌的標準,愈來愈統一,也越來越苛刻。
於是,很多人開始陷入一種情緒裡健身焦慮。
那什麼是健身焦慮呢?
簡單說,就是明明已經在努力,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即使流了汗、做了訓練,看到鏡子裡的自己,還是有種「怎麼還不夠瘦、怎麼還不夠好」的失落感。
這一切,其實都跟我們內心的「意象」有關。
身體意象,決定了你用什麼眼光看自己
「身體意象」是心理學裡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你心裡怎麼看待自己的外表。
如果你內心對自己的評價是負面的,即使體脂下降、肌肉量增加,還是不滿意,因為你不是在改變體態,而是在用訓練對抗自卑心態。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明明體態、外貌已經很好了,內心卻依然不快樂。
健身應該是了解並愛自己的過程,而不是討厭自己的藉口
運動,本質是讓我們變得更加健康、快樂的行為,不該變成自我攻擊的利刃。
你不該為了他人的審美健身,應該為了擁有一個能夠承載夢想與勇氣的身體來行動。
健身,不是為了變成別人眼中完美的樣子,而是為了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結語:真正的改變,從認同自己開始
身體意象的重建,不是從減肥開始,而是從「瞭解自己」開始。
當你開始了解自己的個性、日常行事曆,告訴自己:「我已經很好了,但我也值得更好的自己。」
這時的你就是為了讓自己走向更好的自我,而不是活在了「他人」的價值觀中。
我是Porter教練,陪你健身,也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