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孩子進入網路世界?(三):以身作則,制定「家庭使用守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何陪伴孩子進入網路世界?(三):以身作則,制定「家庭使用守則」〉2025-08-03

 

  在我和朋友的討論過程中,我感覺朋友不時會把我的主張和一種常見的、傳統的管束方式連結在一起。那種想法認為,孩童什麼都不懂,在「為你好」的前提下,家長有權管理孩童的一切。只要一個管理方法在結果上是有效的,我們就可以使用。

 

  但事實上,這完全不是我的立場。我完全反對這種「我是為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的觀念與做法,之所以說家長需要保留「最後手段」,也不是因為「這個手段畢竟有效,所以家長有權這麼做」。

 

  我談論的是成年人的責任,是當一個人有能力看見一些嚴重的風險與糟糕現狀時,他有責任阻止憾事發生,即便這麼做無法得到孩子的完全理解,你也得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在「兩害相權」的糟糕處境發生之前,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在前面,也就是: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落入「強制規定」和「放任憾事」這個糟糕的二選一情況。我認為那個答案必須是:長期且充分的溝通與信任關係。

 

  也就是說,在面對「手機與網路使用」的這個議題時,我們實際上要分成兩組狀況來談,一組是「還沒有把手機給小孩之前」、另一組是「已經把手機給小孩之後」。

 

  如果我們在前面的步驟就經過了充分溝通,建立了明確的共識、使用守則與信任關係,那給小孩手機之後,就不容易產生那麼大的衝突,也就不會落入那種糟糕的二選一情況。

 

  但「充分溝通」畢竟是一種相對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具體討論,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怎麼做。這一篇,我會先從「溝通的準備」開始談起。

  

避免手機成癮,你必須以身作則

   在討論如何與孩童溝通手機使用方式時,家長們需要認知到的一件事情是:手機對生活的傷害與侵蝕,並不只發生在小孩身上。事實上,孩童一開始對生活周遭的各種事物都充滿了興趣,而不會只想盯著手機。一個中小學孩童養成的手機使用習慣,許多都是從學習身邊成年人的使用方式開始。

 

  如果你總是在他面前用手機來打發零碎時間、用手機解決娛樂需求,或者你自己也會不自覺地滑短影音好幾十分鐘,那麼,你不可能期待你家的小孩不依賴手機,你也絕對沒有好理由可以說服他或與他達成共識。

 

  在你與他溝通手機使用方式時,你自己也必須以身作則。當然,就像大人的食量可能比小孩大、大人坐車是全票,小孩坐車是半票,你們的最後安排不用百分之百一致(也包括有時你不得不使用手機回應工作訊息),但那個基本的準則和背後的理由應該要是一致的。

 

  譬如說,「滑短影音對你的思考方式、時間管理都會造成傷害」這一點對成年人和孩童都適用,那麼你們就都應該盡可能少地以之為主要的休閒。又或者,你會希望他不要沒事就拿手機出來滑,你也應該要克制住自己隨時拿起手機的欲望,不能讓他產生那種「你可以,為什麼我不能」的對立與不公平感。

 

  當你自己有能力很好地控制自己使用手機的狀況,你才有底氣告訴他你認為怎麼使用手機比較好,也才有更多有益的經驗能夠在討論中分享給他,並回答他在制定規則過程中提出的種種疑問。

  

不是管小孩,而是建立一個「家庭使用守則」

   就像前面說的,對於使用手機的守則,全家人應該要有一致的理由,但具體的安排則可能因人而異。為了具體說明並共同討論,我們可以在溝通開始時,先區分出三類手機使用:

 

  首先是「工作與工具」,譬如回覆必要的工作訊息、用Google地圖查路線、用記帳軟體紀錄消費等。這類使用方式非常「正當」,但我們依然可以做一些約定:像是「家人聊天時不能回工作訊息」、「每天只有固定時間是家長的工作時間,在那之外手機(及其他設備)要收好」、「記帳完就要收起來,不能趁機開別的app」等。以此來讓使用變得更有意識。

 

  第二種是「娛樂」,譬如說玩手遊、看影片、滑社群網站、看體育與偶像新聞都屬於這類。家人可以共同討論每天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是不影響生活的、甚至有助於放鬆的,如果考完試、放假時間是否可以多玩一點?又或者我們可以增加一些額外條件,譬如家人一起使用時可以多用一點,讓使用電子設備娛樂的過程也有機會變成高品質的家庭時光。

 

  第三部分則是「社交需求」,有些時候,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會覺得自己需要透過網路來和朋友聊天,或者孩子可能會想和同學一起玩線上遊戲,以此進入朋友圈,擁有更多共同話題。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這三類用法很多時候不能完全區分開來,譬如說「使用社群軟體」,有可能你一開始是要回覆工作訊息,或者跟特定的人聯絡,但最後卻在上面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又或者線上遊戲,它有時候不是為了個人的娛樂,而是以此為平台和同儕保持聯繫。

 

  在後續的文章裡面,我們會分別討論這些不同類型的使用可以如何制定使用守則,並說明從理念到具體,「溝通」究竟是在做什麼?但在那之前,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制定這些家庭使用守則的時候,必須要讓小孩感受到,這不是「上對下的規定」,而是全家人都需要遵守的共同守則。

 

  之所以會有這個守則,不是因為大人要管理小孩,而是因為我們希望讓上網設備為家庭生活增添方便,而不是造成問題。且尤其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這個守則一定要有孩子參與共同制定,後續如果要調整,也需要和他一起討論之後做修改。有這樣的平等基礎,那個至關重要的互信關係才能建立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7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在相關的討論裡面,支持對孩童全面開放手機與網路的人,經常將保護放在自主權的對立面,認為「限制使用手機」就是「侵害孩童自主權」。當然,如果是毫無理由的獨斷禁止,確實是一種對自主權的傷害。但在沒有經過充分溝通與確認的情況下,隨意給予孩童手機,讓他無限制地使用,對孩童自主權的傷害只會更大。
2025/08/02
  在相關的討論裡面,支持對孩童全面開放手機與網路的人,經常將保護放在自主權的對立面,認為「限制使用手機」就是「侵害孩童自主權」。當然,如果是毫無理由的獨斷禁止,確實是一種對自主權的傷害。但在沒有經過充分溝通與確認的情況下,隨意給予孩童手機,讓他無限制地使用,對孩童自主權的傷害只會更大。
2025/08/01
  對我來說,重點不是在「家長該不該看訊息」、「該不該阻止小孩見網友」,而是我們必須確保孩子在使用手機、社交軟體之前,已經透過溝通建立起對人際交往的充分認知,並且與家長保持足夠的溝通關係與信任機制。
Thumbnail
2025/08/01
  對我來說,重點不是在「家長該不該看訊息」、「該不該阻止小孩見網友」,而是我們必須確保孩子在使用手機、社交軟體之前,已經透過溝通建立起對人際交往的充分認知,並且與家長保持足夠的溝通關係與信任機制。
Thumbnail
2025/07/30
  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育者,我們本來就應當要有更多的耐心,本就該不論結果地接納孩子。然而,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對「難以有效溝通」這件事情產生挫折,仍需要有正向回饋的存在,整個教育與陪伴的循環才能更順暢地運轉。
2025/07/30
  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育者,我們本來就應當要有更多的耐心,本就該不論結果地接納孩子。然而,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對「難以有效溝通」這件事情產生挫折,仍需要有正向回饋的存在,整個教育與陪伴的循環才能更順暢地運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數位時代下,電子設備已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本文探討如何有效管理孩子的屏幕時間,幫助家長平衡孩子的學習與娛樂。
Thumbnail
數位時代下,電子設備已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本文探討如何有效管理孩子的屏幕時間,幫助家長平衡孩子的學習與娛樂。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應強迫他們。同時,應適時分享孩子的成就,並不要引起家長之間的焦慮感。孩子也應被視為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實現工具。
Thumbnail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應強迫他們。同時,應適時分享孩子的成就,並不要引起家長之間的焦慮感。孩子也應被視為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實現工具。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Thumbnail
疫情提高了網路與3C出現在孩子生活裡的頻率,同時也讓家長們頭痛著如何讓孩子懂得運用網路又不度過度沉迷?該如何在網路時代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本週培訓紀錄簿將講座進行紀錄,因內容較多分上下二篇,本篇為下篇),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疫情提高了網路與3C出現在孩子生活裡的頻率,同時也讓家長們頭痛著如何讓孩子懂得運用網路又不度過度沉迷?該如何在網路時代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本週培訓紀錄簿將講座進行紀錄,因內容較多分上下二篇,本篇為下篇),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疫情提高了網路與3C出現在孩子生活裡的頻率,同時也讓家長們頭痛著如何讓孩子懂得運用網路又不度過度沉迷?該如何在網路時代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本週培訓紀錄簿將講座進行紀錄,因內容較多分上下二篇,本篇為上篇),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疫情提高了網路與3C出現在孩子生活裡的頻率,同時也讓家長們頭痛著如何讓孩子懂得運用網路又不度過度沉迷?該如何在網路時代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本週培訓紀錄簿將講座進行紀錄,因內容較多分上下二篇,本篇為上篇),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