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這樣?明明不想討好他人,但又怕被社會邊緣化;滑社群總是羨慕他人生活,總認為自己不比他人好。長久下來,逐漸失去對自我的認同感,甚至忘了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懂,我在 20 多歲時曾陷入這樣的狀態:無法與人對眼,思緒跳躍無法好好表達,害怕獨處,到家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視,每隔幾分鐘確認手機訊息,一直想讓生活「看起來」豐富,但內心卻越來越空。
這一切,都是源於「匱乏感」。匱乏感是什麼?讓人失去自信的真正根源
匱乏感,就是錯把「別人擁有的」視為「自己也必須達到」的標準。一旦無法安於現況,就開始比較、否定自我。若沒有及時覺察並處理,匱乏感容易惡化為自卑、羞愧,最終演變成無止盡的自我質疑。然後呢?整個人像被附身般,不是拼命討好他人,就是把心門關上,該快樂時無法快樂,該難過時又無法宣洩,活像個會呼吸的肉。 以下是常見的匱乏感來源:
- 容貌焦慮
- 身材不如世俗追求的審美標準
- 存款不足
- 工作不夠亮眼
- 英文或某專業領域不夠好
- 學歷不高
- 沒有伴侶或朋友
活出自信的10個練習
建立自信無法藉上課習得,而是每分每秒建構出的持續性狀態。我曾被自卑糾纏多年,後來經歷數年抗戰,先在 24 歲去加拿大打工度假一年,回國後再藉由閱讀、職場歷練和各種內外在方法,才慢慢走出匱乏、重建自信。
以下我將分享活出自信的 10 個練習,並拆解為三個層次,希望你能透過練習,逐漸建構出自己的自信之光:
表層:形象+行為 中層:能力+知識 底層:認知+心態
表層:形象與行為的調整
在真正長出自信前,我們可先藉改變外在,去帶動內在的狀態。 沒自信怎麼辦?自信可以先用「演」的,演久了,就成了你的真氣場。
1 維持儀容整潔
無論男女,人人都是視覺動物。在不改變原生外貌的情況下,維持儀容整潔是一種自愛的展現。我們無需模仿媒體吹捧的時下妝容,但須注重以下幾點:
- 皮膚:不刻意追求白皙,只需無明顯膿痘。偶爾可上點唇色,提亮氣色。
- 髮質:頭髮是第二張臉,髮質避免乾枯毛躁,否則皮膚做再多保養都是事倍功半。
- 指甲與體毛:保持整潔,可稍微修剪眉毛讓五官更立體。
- 姿態:站直、挺胸、好好走路。在自信完全內化前,先讓身體習慣「看起來有自信的姿態」。
2 多笑、多說好話
表情會牽動情緒,語言會創造力量。早上第一件事不是刷牙,而是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微笑並稱讚:
- 「你今天氣色很好!」
- 「事情正在好轉,你可以的」
- 「我笑起來很好看,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一開始或許彆扭,但這是重建自信的第一步。當你願意稱讚自己,
你等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同時看見自己的美。
3 給予,讓能量流動
Erich Fromm在《愛的藝術》說:
「愛是一種活動⋯⋯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領受。」
而給予可以是:
- 稱讚他人
- 請同事喝飲料
- 送禮或帶伴手禮給朋友
- 用愛陪伴家人
- 小額幫助街友、流浪動物、喜憨兒或其他弱勢族群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給予?
回想你上次情緒極度低落時,是不是連說話都覺得累?這是因匱乏感讓你沒力氣對外付出;反之,內心富足者才有能力給予,而給予是一種愛的表現。在你低潮時,可嘗試「給予」來創造正能量的反饋。有能力給予的人,是有愛之人;而心中有愛,正是自信不可或缺的要素。
當然,雪Ree在這裡也是在給予,若你因我的文字而受益,歡迎「點我」為我打氣🚀
中層|能力與知識的積累
自信的來源除外在,也源於底氣。 底氣不會一氣呵成,而是像塵埃聚合般,日積月累,最終形成一座匯聚光年的小宇宙。
4 勤能補拙,努力是底氣的基礎
- 英文不夠好?去上課、買教材,參加各種語言交換活動
- 害怕上台?可透過錄影、看著鏡子練習,或邀朋友聆聽
- 不善言辭?多閱讀有深度的內容,可透過寫作練習提升表達力
若你的自卑來源是因某部分的能力不足,那麼別懶了,請開始行動。 沒有人天生自信,多數的自信,是經過大量的努力疊加而成的。
5 學習真正感興趣的知識
非盲目學習,而是學你真正喜歡的事物。與其把時間花在能獎勵多巴胺的短影音,不如花同樣時間建立你的知識體系。
喜歡歷史去讀歷史,喜歡科技去嘗試 AI 工具,若不知道喜歡什麼,那就去精進你認為不足的領域。當某天與人聊到你熱愛的領域時,相信我,
你一定會看見自己在發光。
6 打開世界,不必出國也能拓寬視野
每人都是他人的新世界。參加線下聚會,例如 Timeleft、Meetup、語言交換等活動都是打開世界的方式。
不奢望能在聚會中遇見知音,能接觸到新的觀點與話題,已足夠珍貴;若能獲得思維上的翻轉,那更是無價之寶。
然而這方法挺看人的,若參加線下活動反而會讓你感到內耗,不妨改為閱讀或參加線上聚會,同樣能「打開世界」。
| 延伸閱讀:心得:Timeleft | Timeleft 是什麼?一次認識 5 個新朋友!
底層:認知與心態的轉化
外層和中層練習之餘,最關鍵的是底層。
底層自信若不穩,就像用沙子堆的房子,一碰就散。
7 挖掘並優化自己的亮點
別總盯著「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而是去找「自己有、別人沒有」的東西。這並非自我安慰,而是換個角度觀察自己。試想,若人人都十項全能,那這世界也太無趣了。
有人擅長數據分析,有人善於表達,有人具備領導氣魄。自信,不是要你成為「那個誰」,而是要你成就無可取代的自己——
你的獨特,才是你存在的價值。
8 用「精神咒語」反駁腦中的負面聲音
精神咒語是我發想的詞,可以理解成是自我暗示。
當陷入低頻狀態,信心像放久的水果開始軟爛。若沒有及時察覺,負面聲音就像空氣中的細菌,加速腐敗速度。這時,你必須意識到腦中的有毒聲音,並不斷用精神咒語蓋過它。
- 「沒有人愛我」→ 不,是因為我標準高、眼光好。
- 「我好胖」→ 但我很健康,且我有能力讓自己變好看。
- 「失業了」→ 這只是暫時的,我擁有重新選擇的機會。
這不是自欺,而是給大腦一條新的迴路,
幫助你找回相信自己的力量。
| 延伸閱讀:精神咒語 | 從社群小編到業務,我靠這句話戰勝內心恐懼
9 多和自己相處,發掘內在豐盛
我們太常把注意力放在外界,而忽略了獨處的力量。看書、寫作、健身、獨旅、玩手工藝、組裝模型、看展、逛市集、甚至只是好好休息⋯⋯都是培養精氣神的方式。
獨處時,你只能與自己對話。感官是接收器,情緒是來自內在的訊息。做你喜歡的事,或探索不確定是否喜歡的事,專心去感受,像科學家般研究自己。
減少無止盡刷無意義短影音、貼文的頻率,也別去比較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你越向外求,匱乏感越深;
當你學會從內在汲取力量,自信便會自然發光。
| 延伸閱讀:獨旅的寶藏 | 我在瑞士和法國,一個人也可以很浪漫
10 假裝你已活在自信裡
最後,我想請你回想一位你認為自信爆棚的人。他或她,是否正專注於自己的事業或興趣?與他相處或看他分享的內容時,你是否總能學到新東西?
行動是改變的根本。想活出自信,就讓自己先進入那個狀態。像運動員賽前熱身,雖比賽還沒開始,腦中早已置入手握獎盃的光輝畫面。
然而,在建立自信的路上,別忘了接納自己的脆弱。還記得什麼是匱乏感嗎?它是不安於現況,錯把「別人擁有的」視為「自己也必須達到」的標準。安於現況,也是重拾自信的一環。當你能接納不完美,暫時下滑的自信將重新綻放光芒。
這些練習並不簡單,我也是花了數年才從自卑一步步走向自信。 自信,是只有自己才能賦予的內在力量。
當你投入所愛並活在愛裡,你就是最耀眼的自信之光。
💛 你呢?歡迎和我分享你提升自信的方法~
💛 對了,我有 IG 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