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憤怒教會我的事
憤怒總是硬闖進來,不給你選擇,卻逼著你長出某種代價。
「你們根本都不懂!」
他突然大吼,聲音在會談室裡炸開,我立時感覺肩膀僵硬,頭也跟著痛起來。他的眼神裡透著無力,卻被憤怒硬生生撐起,表情顯得猙獰。
我不動聲色地聽他繼續爆炸:
「根本是這個世界在逼我走回頭路,連你也是!憑什麼給我回家功課,就因為我是過來人嗎?我不能平等的跟你們相處嗎?信不信我把...」
我靜靜坐著、聽著,任由他的憤怒還有我的頭痛,像潮水一般向著我沖來:
「你看起來很生氣,你慢慢說,是回家功課讓你感覺不舒服,還是最近有其他事情?」
他是一位藥癮者,為了有錢買藥而加入暴力討債集團。
暴力,是他唯一沾沾自喜卻又矛盾的戰績。
「我瘋起來連我媽都怕!」
然而下一句卻是:「他們看到我像看到鬼,都不理我了。」
在這樣的循環裡,他的憤怒越來越大;他恨家人,恨這個社會。
「都想逼我走回頭路嗎!?!」
他死死瞪著我,彷彿我就是害他「有路無厝」的其中一人。
我看著他,想到的是:憤怒,往往是傷痛的偽裝。
一個人越是大聲吼,越可能代表心裡有個角落早已崩潰。 這些怒氣不是為了攻擊,而可能是自我保護,是一種無計可施的吶喊—— 「請你看到我。」
一次次的憤怒,在理解中慢慢被軟化。
在我要離職的前夕,與他們的道別團體中,他終於換上了柔軟的真面目。他紅著眼睛,不斷重複: 「你不要離開啦,你不要離開啦...只有你願意理解我...」忍著的淚,緩緩滴落下來。
我理解地點點頭:「謝謝你讓我知道,你對我的重視。」
同時我也知道,自己對憤怒的理解是對的。
憤怒之下,是最赤裸的脆弱。
在我歲月深處,那段被憂鬱緊緊纏綁的時光裡,黑暗、沉重,就像在密林中吶喊,卻始終得不到回音。
我憤怒、孤寂,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對抗什麼。
有一年看了電影《忘年山丘》。
主角在老伴過世後,發現女兒對她的生活毫無關注,決定獨自登山。 她對女兒說: 「我把你們養大了,但我一無所有。」
這句話戳中我。
沒有回應的付出,就像是身邊的人對女性最大的剝削。
最親的人,都成了既得利益者。
後來我回到學校修習社會工作和諮商輔導,學會用更宏觀的角度看自己。
才終於理解:
憤怒的來處,是傷痛。
是尋求「愛」而不可得之後的抗議與放棄。它是一種語言,讓人退避三舍,讓關係更糟。但也只有理解、接納這種語言, 才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傷口。
它不是缺乏耐心、脾氣不好,
而是人們用盡全力發出的求救訊號。
走過自己的憤怒,我才學會承接案主的憤怒,
也看見每個人怒火背後的底色。
憤怒教會我的,是不要只停在「怒」,而要看見傷痛。
唯有當傷痛被看見,憤怒才會慢慢安靜下來,
才可能迎來真正的療癒。
💬 那麼,你呢?
在你的人生裡,憤怒曾經教會了你什麼? 歡迎在留言裡分享,也許你的故事,能讓更多人從憤怒裡找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