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榜」之外的鼓勵〉2025-09-07
去吃早餐的路上,經過自己以前念過的國小。雖然校園的位置多年不變,但裡頭的建築物已經與我小的時候大相逕庭,顏色變得繽紛、連通的廊道也較過去更為錯落。
對比於這種生氣盎然的活潑形象,校門口,做為「門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電子看板,輪流撥放不同年級學生在羽球、跆拳道等體育競賽取得名次的訊息:「幾年幾班某某某,XX量級對打組第三名」……。
雖然鼓勵孩子參與運動興趣是件好事,這些「榮譽榜」上的學生或許也真的能感到光榮。但看到這座巨大電子看板,持續機械化地輸送著誰誰誰得名的消息,不禁會想,真的需要這麼重視名次嗎?
不是做什麼都一定要得名
我並不是說這間學校的老師或教練如何功利、或批判他們想把學生打造成比賽機器,我自己國小時也加入運動隊,無論是練習還是比賽都非常開心。沒有人要求我們必須得名,我們自發地訓練、自發地取得不錯的成績。
當時是如此,我在想,觀念更加開放多元的現在,應當不會變得更高壓,孩子們在其中大概依然是開心的玩著、進步著。然而,我們的社會還是對「獲獎」、「榮譽」有過多的強調。
我們的社會似乎太希望孩子們「優秀」,好像只要開始了某件事,就應當盡力取得最好成績。雖然努力追求目標不是什麼錯的事,但或許,我們可以更加強調探索、強調快樂、強調令人想要投入時間的那種體驗,而不僅僅是在讀書升學之外,另闢一組關於運動、美術等活動的「多元榮譽榜」。
一些孩子因為得名而受到鼓勵的同時,也會存在沒有獲獎而感受到冷落的孩子。也許,在榮譽榜之外,我們可以直接鼓勵這些興趣--僅僅因為它是一種讓孩子們感到開心的興趣。
我們可以直接肯定孩子們在運動中得到的快樂與進步,無須以名次作為施力點。光是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團隊,花時間一起玩耍、一起練習,就已經是件非常棒的事了。
勝利的果實滋味甜美,但最值得回味的永遠是過程。比起「恭喜誰誰誰得名」,與夥伴們好好享受當下,是我更希望孩子們能接收到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