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開會時你總是講不到重點?因為你少做了這一步

UU is ME-avatar-img
發佈於PM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1.會議室裡最常見的災難現場

你一定遇過這種場景:

週一早上的部門會議,主管問:「上週那個專案進度如何?有什麼問題?」

你張嘴就來:「呃...就是...客戶那邊好像有點意見,然後我們內部也在討論,不過我覺得應該還好,就是可能需要再...對,技術那邊說他們需要確認一下規格...」

講了三分鐘,主管打斷你:「所以你到底要說什麼?現在是什麼狀況?需要我做什麼決定?」

你突然腦袋一片空白,支支吾吾:「就...我再整理一下回報你...」

會議結束後,你心裡超幹:「我明明準備了啊!為什麼臨場就是講不清楚?」

2.問題不在你「不會講」,而是你根本沒有真正準備

很多人以為「準備開會」就是:

  • 把要講的事情在腦袋裡過一遍
  • 看一下相關資料和數據
  • 想一下等等要說什麼

錯了。這些都不叫準備,這叫「自我感覺良好」。

真正的準備,是在開會前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

你可能會想:「不就是開個會嗎?有必要這麼麻煩?我又不是要做簡報。」

如果你這樣想,那就是你一直在會議上講不清楚、被主管釘、被同事覺得沒重點的原因。

3.為什麼「想清楚」不等於「講得清楚」?

這裡有個殘酷的事實:人的大腦不是線性運作的,但語言表達必須是線性的。

你腦袋裡的想法是一團混沌的概念雲:專案進度、客戶意見、技術問題、時程壓力、預算考量...全部糾纏在一起。

但當你開口說話時,你只能「一個字接一個字」地講出來。你必須在瞬間決定:

  • 先講哪一件事?
  • 這句話之後接什麼?
  • 哪些細節要說?哪些要略過?
  • 結論是什麼?

如果你沒有事先「寫下來」,你的大腦會在會議現場即時處理這些決策——然後當機。

於是你就開始:

  • 講到一半突然想到另一件事,岔題
  • 重要的結論忘記講,講了一堆細節
  • 邏輯跳來跳去,聽的人完全抓不到重點
  • 被問問題時,腦袋空白,無法即時回應

4.「寫下來」這個動作,強迫你的大腦做三件事

1. 把模糊的想法變成具體的文字

你以為你「想清楚了」,但只要你試著寫下來,你就會發現:「奇怪,這句話怎麼接不下去?」

「想」的門檻很低,「寫」的門檻很高。

當你強迫自己把想法轉換成文字,你會立刻發現:

  • 哪裡邏輯不通
  • 哪裡因果關係說不清
  • 哪裡缺乏證據支持
  • 哪裡根本是你自己腦補的假設

2. 強迫你決定「先講什麼、後講什麼」

口頭表達最大的問題是:你可以隨時改變順序、補充、倒回去講。

但這對聽眾來說是災難——他們的大腦必須即時處理你丟出來的混亂資訊。

寫下來,你就必須決定:第一句話寫什麼?第二句呢?

這個過程會強迫你整理出一個「有頭有尾」的敘事結構:

  • 現況是什麼?(背景)
  • 發生了什麼問題?(衝突)
  • 我的分析是什麼?(理由)
  • 我建議怎麼做?(行動方案)

3. 讓你看見「你以為重要vs.真正重要」的落差

很多人開會講不到重點,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重點

你覺得「客戶有意見」很重要,但主管真正在意的是「這會不會影響交期?我需要做什麼決定?」

當你寫下來,你會看到:「我寫了三段都在講問題,但沒有寫我的建議。」這時你就會發現:原來我一直在抱怨,沒有在解決問題。

5.具體怎麼做?會前寫下來的實戰技巧

別想得太複雜,不是要你寫一篇論文。你只需要在開會前花5-10分鐘,在筆記本或手機上寫下:

5分鐘版本

  • 背景:為什麼要開這個會?上次會議的結論是什麼?
  • 現況更新:現在進展到哪裡?有什麼變化?
  • 問題點:卡在哪裡?為什麼卡住?
  • 我的分析:我認為原因是什麼?有哪些選項?
  • 建議方案:我建議怎麼做?需要誰配合?時程是什麼?

寫完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我要講的就是這些。

然後開會時,你不用照著念,但你心裡有一條清晰的主線

你知道你要講什麼、為什麼要講、講到哪裡該停。

6.寫下來,是給未來的自己一張地圖

你以為你「想清楚了」,但進會議室那一刻,腎上腺素飆升、主管眼神犀利、同事等著看你出糗你的大腦會瞬間降級,只剩下爬蟲類腦在運作。

這時候,你需要的不是「臨場發揮」,而是一張事先畫好的地圖

那張地圖,就是你會前寫下的那幾行字。

你不是在背稿,你是在給自己一個「思考的軌道」——當你大腦當機時,你知道要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裡該收尾。

7.別再相信「我很會講話」的幻覺了

很多人覺得自己「口才不錯」、「平常聊天都很順」,所以不需要寫下來。

但職場溝通和朋友聊天完全是兩回事。

聊天可以跳tone、可以廢話、可以沒結論。但開會不行,你的每一句話都在消耗別人的時間,都在影響別人對你的專業判斷。

「寫下來」不是因為你口才不好,而是因為你想要「把話講清楚」。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簡報前寫逐字稿、開會前寫大綱、甚至連日常對話的關鍵訊息都會先寫下來,不是因為他們不會講,而是因為他們太清楚「想清楚」和「講清楚」之間的鴻溝。

8.下次開會前,試試看這個動作

不用想得太複雜,就是開會前五分鐘,拿出手機或筆記本,寫下:

  1. 我要報告什麼?(一句話)
  2. 有什麼問題?(一句話)
  3. 我建議怎麼做?(一句話)

就這樣。三句話。

然後你會發現:原來「準備」和「沒準備」的差別這麼大。

你不會再在會議室裡腦袋一片空白、支支吾吾、被主管打斷問「所以你到底要說什麼」。

你會清楚、簡潔、有重點地把話講完,然後看著主管點頭說:「好,我知道了,就照你說的做。」

那個瞬間,你就會懂:「寫下來」不是多做一步,而是唯一有效的那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M斜槓行銷魂|uuisme
698會員
94內容數
一位從行銷轉職到軟體專案經理的PM,人生走了一個大轉彎,現在在職場裡邊崩潰邊成長中。 這裡有我從轉職迷惘到穩住步伐的心路歷程、還有專案推進時那種「啊!有一點成就感耶」的小確幸。當然,也少不了下班後的吃喝玩樂、生活觀察,偶爾耍廢、偶爾思考,都是我。
2025/11/12
別再狂發名片了!職場最需要的不是「有用的人脈」,而是那些可以一起吃宵夜、聊廢話的朋友。因為信任是用「沒用的時間」累積的,當你真正需要幫助時,那些「廢話朋友」反而最罩。與其認識1000個點頭之交,不如深交10個可以放鬆做自己的朋友。先給予、不算計,好的人脈是自然發生的。
Thumbnail
2025/11/12
別再狂發名片了!職場最需要的不是「有用的人脈」,而是那些可以一起吃宵夜、聊廢話的朋友。因為信任是用「沒用的時間」累積的,當你真正需要幫助時,那些「廢話朋友」反而最罩。與其認識1000個點頭之交,不如深交10個可以放鬆做自己的朋友。先給予、不算計,好的人脈是自然發生的。
Thumbnail
2025/11/08
面對突如其來的緊急需求(炸彈需求),產品人不該盲目執行或硬剛到底。正確做法是用「五問拆彈法」釐清問題、用戶、情境、解法和影響,再根據清晰度選擇策略。關鍵是保持穩定節奏,預留20-30%時間應對突發狀況,建立與管理層的信任,學會判斷哪些炸彈值得拆。
Thumbnail
2025/11/08
面對突如其來的緊急需求(炸彈需求),產品人不該盲目執行或硬剛到底。正確做法是用「五問拆彈法」釐清問題、用戶、情境、解法和影響,再根據清晰度選擇策略。關鍵是保持穩定節奏,預留20-30%時間應對突發狀況,建立與管理層的信任,學會判斷哪些炸彈值得拆。
Thumbnail
2025/11/02
一個超強工程師每天痛苦到想離職,不是能力不夠,是根本不適合。能力是「你能做到」,適性度是「你做得開心」。在錯的位置證明自己,就像獨臂選手去游泳——你不是不夠好,是在用你的弱點跟別人的強項競爭。找到適合的位置,你才能真正發光
Thumbnail
2025/11/02
一個超強工程師每天痛苦到想離職,不是能力不夠,是根本不適合。能力是「你能做到」,適性度是「你做得開心」。在錯的位置證明自己,就像獨臂選手去游泳——你不是不夠好,是在用你的弱點跟別人的強項競爭。找到適合的位置,你才能真正發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曾經觀察過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面對突發狀況,有些人像是被雷擊中的樹,瞬間焦黑;有些人卻像是水中的蘆葦,彎曲但不折斷。差別到底在哪裡? 經過長期觀察,我發現那些在混亂中依然從容的人,他們並不是天生抗壓,而是掌握了一套我稱為「流水式工作法」的應變哲學。 第一招:「預留空白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曾經觀察過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面對突發狀況,有些人像是被雷擊中的樹,瞬間焦黑;有些人卻像是水中的蘆葦,彎曲但不折斷。差別到底在哪裡? 經過長期觀察,我發現那些在混亂中依然從容的人,他們並不是天生抗壓,而是掌握了一套我稱為「流水式工作法」的應變哲學。 第一招:「預留空白
Thumbnail
離職第62天,我反思日常焦慮的根源 從自由潛水閉氣訓練說起,對比手機滑動下的數位焦慮 重新學習與焦慮對話,透過睡前10分鐘的自我整理,尋回心中的穩定節奏。
Thumbnail
離職第62天,我反思日常焦慮的根源 從自由潛水閉氣訓練說起,對比手機滑動下的數位焦慮 重新學習與焦慮對話,透過睡前10分鐘的自我整理,尋回心中的穩定節奏。
Thumbnail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學習,那我遇到的這兩位婆婆,根本就是我的超級老師!她們用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方式,教會了我同一件事:原來愛啊,有千百種表達方式。」
Thumbnail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學習,那我遇到的這兩位婆婆,根本就是我的超級老師!她們用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方式,教會了我同一件事:原來愛啊,有千百種表達方式。」
Thumbnail
「很多人說婆媳關係難解,但對我而言,我的課題,從一開始就比別人多了一倍——因為我,擁有兩位婆婆」
Thumbnail
「很多人說婆媳關係難解,但對我而言,我的課題,從一開始就比別人多了一倍——因為我,擁有兩位婆婆」
Thumbnail
職場新鮮人常抱怨「沒人教我」,但職場並非學校,主動性才是職場致勝關鍵。本文剖析職場新鮮人常見迷思,並提出三項核心特質:主動學習、積極嘗試、創造價值,以及如何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出擊的策略,幫助新鮮人快速成長,提升職場價值。
Thumbnail
職場新鮮人常抱怨「沒人教我」,但職場並非學校,主動性才是職場致勝關鍵。本文剖析職場新鮮人常見迷思,並提出三項核心特質:主動學習、積極嘗試、創造價值,以及如何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出擊的策略,幫助新鮮人快速成長,提升職場價值。
Thumbnail
拖延,源於害怕失敗後的自我價值貶損,是自我保護的策略。從自我價值理論、完美主義、文化差異和科技發展等多個角度,剖析拖延症的心理機制。 克服拖延的實用方法:培養覺察、轉向「趨近」的動力、以及挑戰「表現 = 能力 = 自我價值」的等式。
Thumbnail
拖延,源於害怕失敗後的自我價值貶損,是自我保護的策略。從自我價值理論、完美主義、文化差異和科技發展等多個角度,剖析拖延症的心理機制。 克服拖延的實用方法:培養覺察、轉向「趨近」的動力、以及挑戰「表現 = 能力 = 自我價值」的等式。
Thumbnail
...但由於人不知何時會受到監控,只好假設自己每時每刻都被監視,變相迫使自己遵守規矩,最終自我囚禁,自己變成自己的監督者。 我們總會顧忌他人目光,或畏懼失敗而被批評恥笑,變得裹足不前、患得患失。 時常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覺得..」。然而這裡所指的「大家」是誰?..
Thumbnail
...但由於人不知何時會受到監控,只好假設自己每時每刻都被監視,變相迫使自己遵守規矩,最終自我囚禁,自己變成自己的監督者。 我們總會顧忌他人目光,或畏懼失敗而被批評恥笑,變得裹足不前、患得患失。 時常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覺得..」。然而這裡所指的「大家」是誰?..
Thumbnail
窮人的思維必須要顛倒著看,未來才有機會發展,直接翻轉人生的命運。小弟出身基層警察父親的家庭背景。屬於大家族,卻是唯一的子孫。因此從小到大一路工讀國立學校,學費自己賺。曾經透過交易權證,跟上股王宏達電的行情。一個月內就賺到普通人一個年份的薪水。這些苦日子都是磨練來的。 我有成立私人分享區,歡迎任何成
Thumbnail
窮人的思維必須要顛倒著看,未來才有機會發展,直接翻轉人生的命運。小弟出身基層警察父親的家庭背景。屬於大家族,卻是唯一的子孫。因此從小到大一路工讀國立學校,學費自己賺。曾經透過交易權證,跟上股王宏達電的行情。一個月內就賺到普通人一個年份的薪水。這些苦日子都是磨練來的。 我有成立私人分享區,歡迎任何成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