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科技必備實力 創造編碼的豐富環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3-13
編採:鄭詠心 責任編輯:錢佳玥

讓科技成為陪伴學子成長的夥伴


當科技逐漸成為生活的重心,社會與學校開始注重學生寫程式的能力。First Code Academy相信程式教育能讓學生透過做中學,學習運算思維和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讓科技成為陪孩子一起闖世界的最佳夥伴。
First Code Academy 的故事源於2012年,創辦人辛婥琳在矽谷當軟體工程師時,常利用假日時間教孩子寫程式,原以為需要縝密邏輯思考的編程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卻意外看見孩子因為親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而眼神發光,啟發她想要將同樣的感動帶回她的家鄉——香港。她在2013年回到香港,並創立 First Code Academy。團隊致力推廣程式教育,包含手機應用程式編寫、3D列印製作、動畫製作等等科技相關課程,現在已有6,000多名來自香港、新加坡和臺灣等國家的學生。
First Code Academy重視學生的創意,不再是老師台上教課,學生在座位抄筆記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勇於表達自己想法。(照片提供 / First Code Academy)

「編碼」是中英文外第3種未來生存的必備能力

辛婥琳認為,時代變化如此快速,「我們只能不斷地充實自己」, 大學畢業後,辛婥琳依循自己的科系專長,進入金融產業工作,負責如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股票業,隨著與科技業接觸愈來愈頻繁,辛婥琳的眼界變得更加寬廣,「看到科技業做的手機Apps、網站,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讓我很想成為其中一員。」
本身對數理有濃厚興趣的辛婥琳,認為不少人對編碼有些許誤解。「編碼其實並非以數學主導,更大部分是注重邏輯和創意思維,不論小朋友或大人,都無需因為數學成績不佳而在編碼的大門前止步。」辛婥琳解釋,所謂的邏輯和創意思維,其實是一個from WHAT to HOW的過程。「假設開發一個App,我們需要構思製作它的目的——即是有什麼功能,這便是一種創意訓練。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與意念,例如熱衷於球類運動者可能就會想做一套籃球遊戲,從不打籃球的人則不會有這樣的構思,這便是WHAT的階段。決定了做籃球遊戲後,開始思考如何令籃球移動和計分,這便是考驗邏輯思維,HOW的部分。」
這次雜學校教育展中,First Code Academy以工作坊的形式帶現場來賓以程式語言Applnventor,搭建手機應用程式。工作坊包括介紹電腦運算及程式基本邏輯,讓孩童創作出實用的程式。透過活動讓孩童在搭建手機應用程式的時候,培養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
學生將編寫程式的所學內容呈現時,感受到趣味與成就感打破程式艱澀難懂的既定印象。(照片提供 / First Code Academy)

編碼是邏輯與創意的結合

美國矽谷為何可以成為世界技術和創新的重鎮,並且持續保持活力?這樣的環境在亞洲地區可能發生嗎?還缺少哪些關鍵元素,提供孩子一個完整,卻沒有單一標準答案的學習環境呢?First Code Academy相信,矽谷不只是一個地名,更是一種思維。
First Code Academy期待實踐的未來,是下一代讓科技成為自己實現夢想的得力助手,一起用影響力創造更進步的社會。不論幾歲的孩子,只要有興趣,都能一起在課堂裡,自由地發揮創意和挖掘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設限地探索自己無限的可能。
正如雜學校裡的每一個展位,都持續用著多元的方法證明「這世界並沒有唯一正確答案」,有許多事值得各方分享與追求。想要開始「程式課程」或在下課後學習一個新技能嗎?如今,科技已蔚為孩童未來趨勢,跟著First Code Academy一起勇敢擇學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雜學校實驗教育館內,有別於許多單位由一線教職人員介紹說明,臺北市影音實驗教育機構(Taipei Media School,簡稱TMS)為參觀者介紹和接待的人員由學生負責。從這些學生臉上絲毫不見任何這個年紀對陌生人普遍有的羞澀或害怕,反而個個口條流利,為參觀者講解他們在這所「學校」裡學到了什麼。
大多數學生的高中生活圍繞著課業及社團,在臺灣升學主義的桎梏下,學業更是父母、師長及社會大眾所期望一個高中生應該盡其心力的目標,但在制式化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真的在學校裡學到他想學的嗎?
其實趙靖雲的孩子在兩歲左右,已經會說結構完整的句子,任何人初見他,只會發現他天生的聰穎,不會覺得他有什麼異樣。但每天跟孩子相處的趙靖雲知道,她的孩子好像跟一般人不同,不論跟孩子說什麼話,他都不會有任何的回應。「我和他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趙靖雲開玩笑的說。
9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境臺灣,帶來豪大雨,房屋受損、路斷橋毀,因而搬遷至鄰近瑪家鄉,異地重建禮納里部落。但踏至重建部落,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傳統冬暖夏涼的石板屋、百步蛇圖騰,而是是整齊的永久屋、筆直的街道、同色系的外牆,居住的永久屋雖然舒適安全,但卻失去部落原有的傳統文化氛圍,因而創立「深活共構」。
「這邊有非常多年輕人-特別是在校生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這跟YOTTA主要服務的人群非常接近,很多人願意瞭解跟體驗YOTTA正在做的事情,當時YOTTA剛完成一個不錯的課程專案,很高興能就近跟這麼多人分享,也在現場聽到了很多珍貴回饋。」
原報導於:2015-07-16 「真人圖書館」並非是真的圖書館,而是透過活動方式在各地舉辦,提供給民眾閱覽的不是「只能看、不會說」的沈默書籍,而是會走動、會和你對談的真實人類! 「讀一個人,打破你的偏見」這是真人圖書館一直以來的主旨與目標。「真心希望給社會一個顯而易見的轉變的力量。」左腦行銷公司
在雜學校實驗教育館內,有別於許多單位由一線教職人員介紹說明,臺北市影音實驗教育機構(Taipei Media School,簡稱TMS)為參觀者介紹和接待的人員由學生負責。從這些學生臉上絲毫不見任何這個年紀對陌生人普遍有的羞澀或害怕,反而個個口條流利,為參觀者講解他們在這所「學校」裡學到了什麼。
大多數學生的高中生活圍繞著課業及社團,在臺灣升學主義的桎梏下,學業更是父母、師長及社會大眾所期望一個高中生應該盡其心力的目標,但在制式化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真的在學校裡學到他想學的嗎?
其實趙靖雲的孩子在兩歲左右,已經會說結構完整的句子,任何人初見他,只會發現他天生的聰穎,不會覺得他有什麼異樣。但每天跟孩子相處的趙靖雲知道,她的孩子好像跟一般人不同,不論跟孩子說什麼話,他都不會有任何的回應。「我和他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趙靖雲開玩笑的說。
9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境臺灣,帶來豪大雨,房屋受損、路斷橋毀,因而搬遷至鄰近瑪家鄉,異地重建禮納里部落。但踏至重建部落,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傳統冬暖夏涼的石板屋、百步蛇圖騰,而是是整齊的永久屋、筆直的街道、同色系的外牆,居住的永久屋雖然舒適安全,但卻失去部落原有的傳統文化氛圍,因而創立「深活共構」。
「這邊有非常多年輕人-特別是在校生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這跟YOTTA主要服務的人群非常接近,很多人願意瞭解跟體驗YOTTA正在做的事情,當時YOTTA剛完成一個不錯的課程專案,很高興能就近跟這麼多人分享,也在現場聽到了很多珍貴回饋。」
原報導於:2015-07-16 「真人圖書館」並非是真的圖書館,而是透過活動方式在各地舉辦,提供給民眾閱覽的不是「只能看、不會說」的沈默書籍,而是會走動、會和你對談的真實人類! 「讀一個人,打破你的偏見」這是真人圖書館一直以來的主旨與目標。「真心希望給社會一個顯而易見的轉變的力量。」左腦行銷公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美國學生其實並不輕鬆,完成program會花費很多時間精力,但也會有所收穫。 統整的學習,強調能應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實在不是紙筆測驗和抄寫背誦可以做到的。適當的統整學習方式,應該在知識認知學習之後,設計像機器人大賽這樣的專案(program),讓學生小組自行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統整完成任務。
Thumbnail
在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STEM教育已經成為孩子們未來成功的關鍵。STEM課程培養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態度。本文介紹了STEM課程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和孩子們的未來發展,重點闡述了STEM技能在職業發展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孩子們具備終身學習的態度,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的迅猛發展之際,技術創新已成為推進社會前行的關鍵力量。凱鈿行動科技,身為軟體開發領域的佼佼者,充分認識到培養未來數位精英的重要性,公司融合了「數位人才永續培訓計畫」的精髓,為充滿熱情的年輕學子提供了一個將學術理論與實際操作無縫對接的平台,從而加深了他們對軟體產業的瞭解與熱情。 通過見習生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學數學是為了當數學家嗎? 相信99%的家長會認為學習數學不是為了成為數學家。 那麼,學程式是為了當程式設計師嗎?
Thumbnail
莉莉的孩子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發現傳統面對面補習無法滿足需求。通過陳秋君老師的學習系統,他在空閒時間獨立學習數學,獲得即時反饋,減輕壓力並有更多時間參與其他活動。對未來教育趨勢的看法,提到科技與教育機構、家長的同步與支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教育界一股新風潮正崛起,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融合,為未來人才的培養開啟了全新的教育模式。高俊彥老師作為STEAM教育的推廣者之一,致力於引導10至16歲學生走進這個多元而有趣的學習領域。 STEAM教育源於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SMET教育建議,逐漸
在新竹這座現代都市中,我,艾倫,是一名高中生。我的日常充滿了科技的奇蹟和城市的躍動活力,彷彿每一天都是在數位世界和現實之間翱翔。 身為一位熱愛科技的青年,我不知疲倦地追求最新的程式碼和創新。我的筆記型電腦成為了我的夥伴,裝載著我的夢想和程式的奇思妙想。在學校,我是一位極富創意的程式設計師,經常參與
Thumbnail
美國學生其實並不輕鬆,完成program會花費很多時間精力,但也會有所收穫。 統整的學習,強調能應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實在不是紙筆測驗和抄寫背誦可以做到的。適當的統整學習方式,應該在知識認知學習之後,設計像機器人大賽這樣的專案(program),讓學生小組自行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統整完成任務。
Thumbnail
在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STEM教育已經成為孩子們未來成功的關鍵。STEM課程培養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態度。本文介紹了STEM課程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和孩子們的未來發展,重點闡述了STEM技能在職業發展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孩子們具備終身學習的態度,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的迅猛發展之際,技術創新已成為推進社會前行的關鍵力量。凱鈿行動科技,身為軟體開發領域的佼佼者,充分認識到培養未來數位精英的重要性,公司融合了「數位人才永續培訓計畫」的精髓,為充滿熱情的年輕學子提供了一個將學術理論與實際操作無縫對接的平台,從而加深了他們對軟體產業的瞭解與熱情。 通過見習生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學數學是為了當數學家嗎? 相信99%的家長會認為學習數學不是為了成為數學家。 那麼,學程式是為了當程式設計師嗎?
Thumbnail
莉莉的孩子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發現傳統面對面補習無法滿足需求。通過陳秋君老師的學習系統,他在空閒時間獨立學習數學,獲得即時反饋,減輕壓力並有更多時間參與其他活動。對未來教育趨勢的看法,提到科技與教育機構、家長的同步與支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教育界一股新風潮正崛起,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融合,為未來人才的培養開啟了全新的教育模式。高俊彥老師作為STEAM教育的推廣者之一,致力於引導10至16歲學生走進這個多元而有趣的學習領域。 STEAM教育源於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SMET教育建議,逐漸
在新竹這座現代都市中,我,艾倫,是一名高中生。我的日常充滿了科技的奇蹟和城市的躍動活力,彷彿每一天都是在數位世界和現實之間翱翔。 身為一位熱愛科技的青年,我不知疲倦地追求最新的程式碼和創新。我的筆記型電腦成為了我的夥伴,裝載著我的夢想和程式的奇思妙想。在學校,我是一位極富創意的程式設計師,經常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