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難以改變?
前一陣子讀了一本書《
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是日本一位企業家爸爸森岡毅寫給女兒的職涯提醒,書的最後一個章節談的是「想要改變自己行為時的訣竅」,作者認為人之所以難以改變行為。原因之一是「
忍受不了決定改變時,意識變化與行為變化之間的時間差」,因而覺得挫敗,於是就會放棄。
他解釋,當我們在決定想改變時,意識、想法就已經變了,但是行為上卻因為神經迴路和肌肉記憶等因素,還沒辦法立即做到希望轉換的模式,要花一些時間建立新的習慣。但我們就會因此對其間的落差感到挫折,甚至因此就覺得「那就算了吧」。因為身邊的人可能會說「你怎麼又跟之前一樣」「看吧,你做不到的」,自己也會覺得自己很糟糕,於是又回到原來的模式。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稍稍不雅但很真實的例子:他答應太太要改為坐著尿尿,因為太太抱怨站著小便會濺到馬桶旁邊,他被盧了十幾年終於答應了,也真心想改。但是當尿急的時候,衝進洗手間還是本能地站著就完成了,剛開始五次裡只有一次能做到,慢慢的經過三個月之後,他就養成了新的習慣。
讓知名高階經理人教練教你如何切實達成行為改變
即便是這樣一件小事都要花三個月,改變行為要克服的時間差真的不小。所以作者說「
與意識變化及行為變化間的時間差戰鬥的,通常只有你自己」,因為別人只會毫不留情地對你表現失望,只有自己可以用寬容的態度,支持自己的改變。你可能會說「難道只有靠堅持嗎?」我想堅持應該是想要改變時應該要具備的基本心態,但還是需要有進一步的方法。在這裡老查要介紹另一本好書《
練習改變》,這本書的作者馬歇葛史密斯是美國知名的高階經理人教練,他訓練的人很多都是財星500大企業的執行長,他就是幫忙這種高階主管改進他們工作表現的教練。
他的收費模式是:只要他評估願意接的case,被他訓練的經理人有達到設定要改善的目標時他才收費,意思是他有把握一定可以完成任務,否則他就會白忙一場。所以他曾經被富比世雜誌列入最受尊敬的五位高階主管教練之一,美國「公司 Inc.」雜誌封為「全美第一的高階主管教練」。可以想像他指導的方法肯定很有用。
一張小卡片的神奇威力
葛史密斯在
書裡有說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他跟17位他的客戶一起晚餐,開始前他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待會吃飯的時候,大家絕對不能打斷其他人的話,也不可以批評其他人說的話,如果違反的人,每次罰美金20元,捐做公益」,結果10分鐘之後,桌子上就出現了四百多美元,半小時之後金額甚至翻了一倍,還有人罰到身上沒有錢,臨時要出去ATM領錢繳罰款的。
你說這件事有很難嗎?一餐飯頂多吃兩三小時,而且罰金這麼高,旁邊的人被罰又是很明顯的警惕。但是這些高階主管平常習慣了打斷部下的話,或者批評部下的提案,習慣太強很難改變,所以竟然一餐飯裡可以一罰再罰。其中17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沒被罰,你知道他的秘訣是什麼嗎?他寫了一張小卡片壓在他的杯子下面,上面寫「不插話,不批評」,一直提醒他自己注意,而這招正是之前葛史密斯在指導他的時候教的方法。
葛史密斯提醒讀者,我們每天可能會有許多意料之外要因應的狀況,或是忙了一整天讓我們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耗損了,於是就忽略了我們想要做出的改變或者設定的目標。如果要讓自己記得堅持,那麼用這招「一張小卡片」把自己重要的改進目標清楚寫好會是一個有用的做法。假如你有看老查之前介紹的「子彈筆記本」的影片,你也可以把這些記在你的子彈筆記上,每天看一遍。
用「每日提問」提醒自己
光是用一張小卡片還不夠,葛史密斯另外有一個他自己本身也持續使用的作法就是「每日提問」。這個方法是:根據你想要作出的改變,你設定幾個相關的問題,每天晚上問自己當天的情況如何,舉例:假如你因為想要維持健康的體重,你的目標是每天要運動,要以蔬果代替澱粉。那麼每天晚上睡前,你就問一次自己這兩件事當天做得如何,然後用1~10分幫自己計分,持續寫上日期記錄在一個表格裡。所以葛史密斯他自己每天設定好問自己22個問題,甚至初期還曾經雇人每天晚上打電話給他問這些問題,免得自己忘記。
在這個方法裡,葛史密斯說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提問的方式」,你必需要用「主動式提問」而非「被動式提問」,什麼意思呢?意思是,你不能問「今天有多吃蔬菜嗎?」「今天有多運動嗎?」,因為答案可能會是「今天因為加班,沒有時間運動」「今天同事聚餐,所以沒辦法只吃蔬菜」,即便問了,可能做不到的責任似乎不在自己身上。
正確的問法是「我今天有盡我可能多運動嗎?」「我今天有盡我可能多吃蔬菜少吃澱粉嗎?」,這個問題就很明顯地把自己的責任凸顯出來,也才可以讓自己意識到「我應該盡可能做到我能做的,而不是怪罪給其他人或環境」,這就是「主動式提問」的奧秘。
這個做法還有一個優點是:你會把你想做出的巨大改變,拆解成每天每天的部分,今天就算因為某些原因沒做到,自己給的分數很差,但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只要你每天這樣問自己一次,一天一天累積下來,你的習慣很自然就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