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太遲,是自己允許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位前員工前陣子和我傳了訊息,
告訴我她想離開待了七年的公司,並且已經向老闆提出離職,
但是她內在很恐懼,
對於未來,處於一個茫然的狀態,
對於現狀則是過多的不滿,
對自己只剩下否定…
我問她為什麼?
她說,因為她已五十幾,即將進入人生最後階段,卻甚麼都沒成就…
隱約記得之前曾經看過一份調查報告,
說到人類幸福感最低的時期是40-60歲,而以47歲為最低潮,
原因大多是經濟與工作成果不如預期,
年輕時候設下的目標還未達成,
孩子正在一個半大不小、非常需要精神與經濟支出的過程,
開始感受到自己身體跟不上自己的需求,
如果這個階段,與自己的伴侶無法彼此照顧或支持的話,匱乏感更顯現。
而可惜的是,這一切的情景,都出現在這位前員工的身上。
「覺得來不及了」這句話她講了好幾次…
於是,我打斷了她;
我問她,過去曾經想擁有或完成過哪些事情?
她說,不太記得了,曾經想學一些東西,但是都沒有去做。
我問她,那個當下沒有去做的原因是甚麼?
她說,每天都要上班,又要處理家事,我沒有甚麼時間?
我問她,那個沒有完成的事情,現在想起來有甚麼感受?
她說,覺得滿可惜的吧…沒有堅持給自己時間。
我問她,選擇不給自己時間的原因是甚麼?
她沉默許久,說,我也不知道,好像沒有習慣留時間給自己。
我問她,你的人生還有多少時間?
她說,都快進棺材了,沒時間了,
我最後問她,那你還再等甚麼?
我聽到了許多的抱怨,抱怨周遭的一切都不如己意,
從未為自己挺身而出領導自己,
而是選擇讓周圍的一切來控制了自己,
於是,習慣了把所有一切主導權都交給了他人,
再來抱怨他人,都是因他人而讓自己如此。
這樣的人充滿在我們的周圍,
他們害怕為自己爭取、也害怕爭取自己的過程中破壞關係、
他們不敢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是因為將失敗歸咎於他人更為容易,
但是,
每個當下,都是最好的起點,與年齡無關。
於是,我問她,你想要這輩子接下來的時間怎麼過呢?
她說,我還沒想清楚,但是我想要過的快樂一點。
那就開始吧~

avatar-img
30會員
48內容數
透過十多年來連續創業的歷程,以及指引創業者於創業路程中完成創業目標的使命,透過文字希望能協助更多追尋夢想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更順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莉莉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會很自然的受到自己所注意的人事物所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通常無法察覺,因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產生, 時常在課程內聽到人們抱怨著原生家庭, 甚至希望找尋方法脫離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這些,都讓我們明白, 社會所認為的那種和樂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與壓抑.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深層傷口的修復旅程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 唯一確認的,這絕不是一兩天能完整建構的。 透過每一次的自我對話、安慰、執行新模式, 只要開始了, 內在力量能一次次的變大, 觸發不舒服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小。 然後有一天, 當你能笑看著過往這些經歷時, 就表示這些傷痛,已經成為培養你如此堅強的養分之一了。
負向信念, 有時變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為了預防類似的事件發生, 就先行抵抗或逃避, 以避免再度面對那些不舒服的事情
「被愛」是一種感受, 一種由衷被重視的人肯定時的感受, 我們會產生各種美好的體驗,像是幸福、喜悅、好想跟所有人分享的衝動~ 這一份感受在每個人來說,都來自不同的方面, 唯有自己提升了自我察覺的能力, 不斷的和自己對話, 才能完整「想如何被愛」的方式。
也許昨晚的事情讓她仍耿耿於懷,所以今天一入門就談起了這件事 「他真的很過分ㄟ!就他想幹嘛就幹嘛!都不用管我怎麼想嗎?他舉著孩子為重的大旗,然後就要我永遠犧牲奉獻,我已經忍很多年了!難道我這個人不重要
人會很自然的受到自己所注意的人事物所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通常無法察覺,因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產生, 時常在課程內聽到人們抱怨著原生家庭, 甚至希望找尋方法脫離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這些,都讓我們明白, 社會所認為的那種和樂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與壓抑.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深層傷口的修復旅程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 唯一確認的,這絕不是一兩天能完整建構的。 透過每一次的自我對話、安慰、執行新模式, 只要開始了, 內在力量能一次次的變大, 觸發不舒服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小。 然後有一天, 當你能笑看著過往這些經歷時, 就表示這些傷痛,已經成為培養你如此堅強的養分之一了。
負向信念, 有時變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為了預防類似的事件發生, 就先行抵抗或逃避, 以避免再度面對那些不舒服的事情
「被愛」是一種感受, 一種由衷被重視的人肯定時的感受, 我們會產生各種美好的體驗,像是幸福、喜悅、好想跟所有人分享的衝動~ 這一份感受在每個人來說,都來自不同的方面, 唯有自己提升了自我察覺的能力, 不斷的和自己對話, 才能完整「想如何被愛」的方式。
也許昨晚的事情讓她仍耿耿於懷,所以今天一入門就談起了這件事 「他真的很過分ㄟ!就他想幹嘛就幹嘛!都不用管我怎麼想嗎?他舉著孩子為重的大旗,然後就要我永遠犧牲奉獻,我已經忍很多年了!難道我這個人不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離職。 是的!我天天吵著要離職!但我沒想到自己還真的離開了。畢竟,我原本可是打算在這間公司死賴著退休的。到底是誰賦予我這該死的勇氣,讓我心安理得(?)的做了這個決定。 對於這個決定,我並沒有詢問太多人意見(好吧!一但被我詢問到的人,大概被我問了三千兩百萬次)我是個耳根子很
Thumbnail
在辦理父親後事的過程中,恰好得知有50初歲的同事表示工作年資可以領一次退休金了,於是她決定退休。 當然,也有別的同事堅持要65歲才屆齡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意的人生規劃,我也沒資格評估好壞。只是,想起了父親在69歲即離世,剛好領了8年多的勞保月退,想想在65歲前就領月退的年次也不屬於我們這一代
Thumbnail
退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本文探討瞭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退休,以及如何規劃退休生活,避免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的快速萎縮。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2023年底,迎來再一次的離職。不要問我這是第幾次了,因為我也沒認真在算。 過去的任性,運氣不好?不被重用?不被愛戴?好人被利用的等等,希望在今年開始有新的改變,才開始決定寫作檢視自己的行動。 想問問大家40歲該有的樣子是什麼?我不知道....同齡之間相比的話我看起來廢到不行。這一路我任性,也給
Thumbnail
「老闆,因為生涯規劃,我年後要離職」 這應該是很多人最近的計畫,或是已經說出口的話 我也是,而這句話,跟老闆來來回回討論了一年半,我終於真的要離職了 即使這是自己的規劃,仍在時間快到時,著實充滿著焦慮和不安 剛好最近在閱讀的「僧人心態」有討論到「恐懼」這個主題 我決定要記錄這段可能三五年後
10年前我發現自己的工作壽命平均四年就陣亡, 細究原因, 是因為第一年主管對我還不熟悉。 第二年, 已經知道此人很好用, 而且簡直驚為天人, 如獲至寶。 第三年, 則是工作量呈現飽和狀態。 第四年, 就是爆發期, 忍無可忍之下, 就只能打包走人。 當時的我, 已經40好幾, 想想再這樣下去, 我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離職。 是的!我天天吵著要離職!但我沒想到自己還真的離開了。畢竟,我原本可是打算在這間公司死賴著退休的。到底是誰賦予我這該死的勇氣,讓我心安理得(?)的做了這個決定。 對於這個決定,我並沒有詢問太多人意見(好吧!一但被我詢問到的人,大概被我問了三千兩百萬次)我是個耳根子很
Thumbnail
在辦理父親後事的過程中,恰好得知有50初歲的同事表示工作年資可以領一次退休金了,於是她決定退休。 當然,也有別的同事堅持要65歲才屆齡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意的人生規劃,我也沒資格評估好壞。只是,想起了父親在69歲即離世,剛好領了8年多的勞保月退,想想在65歲前就領月退的年次也不屬於我們這一代
Thumbnail
退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本文探討瞭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退休,以及如何規劃退休生活,避免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的快速萎縮。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2023年底,迎來再一次的離職。不要問我這是第幾次了,因為我也沒認真在算。 過去的任性,運氣不好?不被重用?不被愛戴?好人被利用的等等,希望在今年開始有新的改變,才開始決定寫作檢視自己的行動。 想問問大家40歲該有的樣子是什麼?我不知道....同齡之間相比的話我看起來廢到不行。這一路我任性,也給
Thumbnail
「老闆,因為生涯規劃,我年後要離職」 這應該是很多人最近的計畫,或是已經說出口的話 我也是,而這句話,跟老闆來來回回討論了一年半,我終於真的要離職了 即使這是自己的規劃,仍在時間快到時,著實充滿著焦慮和不安 剛好最近在閱讀的「僧人心態」有討論到「恐懼」這個主題 我決定要記錄這段可能三五年後
10年前我發現自己的工作壽命平均四年就陣亡, 細究原因, 是因為第一年主管對我還不熟悉。 第二年, 已經知道此人很好用, 而且簡直驚為天人, 如獲至寶。 第三年, 則是工作量呈現飽和狀態。 第四年, 就是爆發期, 忍無可忍之下, 就只能打包走人。 當時的我, 已經40好幾, 想想再這樣下去, 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