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全息圖解】書選全息圖01:從負責到當責,主動選擇做出超乎期待的成果

組關於《當責》這本書的全息圖|劉奕酉 繪製
組關於《當責》這本書的全息圖|劉奕酉 繪製
關於「當責」,你了解多少呢?
如果我不是主管,也需要做到當責嗎?與「負責」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建議你可以看看《當責》這本書,相信對於當責的意義與實踐,會有更清楚的認識。
在這篇文章中,不會談論到太多關於書中的內容。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將書中萃取出的知識點與概念,製作為一張全息圖?

關於《當責》有哪些知識點與概念?
這本《當責》是張文隆老師在2007年出版的著作,至今熱銷超過二十萬冊,今年十月會推出增訂版,所以想要購買的朋友不用擔心買不到。
書中從什麼是「當責」開始談起,包括當責的定義、與負責的不同,以及邁向當責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因為「受害者心態」的作用而陷入了受害者循環。唯有理解這些心態如何影響我們、如何擺脫,我們才能邁向「當責階梯」實踐真正的當責。
簡要萃取出其中的知識點與概念如下:
  1. 引用了作家王文華的故事,帶出負責與當責的不同。
  2. 在書中提到「負責」指的是有義務去履行,比較像是「需要去做」或「必需去做」的;而「當責」指的是擔起責任,確保那個你「去履行的義務」是可被完成的。簡言之,當責是對成敗負責,不只是「做完」更要「做好」。
  3. 負責是「把事做對」,當責則是「做對的事,而且也把它做好」。
  4. 當責的觀念運用在工作者和組織,始於1950年左右的通用汽車,之後在1980、1990年代發展出相關的管理工具和概念,因此逐漸被廣為運用。
  5. 受害者循環,包含六種心態:漠視或否定、撇清關係、交相指責、不知所措、推諉卸責與消極拖延。不跳脫這六種心態,就會一直陷在「受害者循環」之中;一旦擺脫這些想法,跨到水平線之上就會開始登上「當責階梯」:正視問題、承擔責任、著手解決到做出成果。
  6. 會進入當責循環、還是受害者循環的關鍵,在於當狀況發生時,我們基於「企圖心」從選擇坦承問題存在開始,或是選擇漠視、忽視問題。
  7. 當責的關鍵應用—責任圖解RACI與ARCI。
  8. 實踐當責,從個人當責開始。要做到個人當責,我們可以從「問好問題」開始,這裡的「問好問題」,不是指問別人,而是問自己。
以上,是關於書中內容的一些重點摘要。看到這裡,你不妨思考一下,可以如何整理資訊的脈絡與視覺呈現的規劃?如果可以,我會建議你先閱讀過這本書,會有更清晰的整體脈絡與理解。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