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❺步驟】在溝通的層次裡,撕掉「我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負面標籤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天,又到了每週一次、和同樣身為療癒師的太太一起錄製Podcast節目 〔療癒師陪妳聊心事〕的時間了;因為這個節目的主軸是親密關係,和我平常經營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的方向(親子教養)不同,所以我們總是會特別另外花時間來討論主題。

在討論過後,我們將這週的大主題訂在:相愛容易,相處難。

接著,在盤點前來〔療癒〕親密關係的案例之後,找到了最容易讓相處出現困難的關鍵:溝通;然後,為了讓聽眾可以依循實際的案例來進入情境,我們也找了一件事情來分享。
這件事,發生在跨年的前幾天。
跨年的連假,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一如既往地邀請了一票自學生朋友來家裡歡聚。為了讓這群青少年可以玩得盡興,我和女兒們提前去添購了許多巧拼,讓他們可以席地而坐談天、玩桌遊,晚上也有大面積的地方可以睡覺⋯⋯另外,家裡的椅子也沒那麼多,所以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去管理室借幾張椅子?
想著⋯⋯想著⋯⋯我脫口而出問了太太,而她的回應是:「不用啦!」,於是我短暫地打消了念頭。但是,到了隔天,我想了又想,還是覺得「備而不用」比較好;把椅子拿上樓之後,我悄悄地、隱蔽地放在餐桌底下。
到了晚上,太太從房間走出來,要去廚房倒水;她環顧我們整理好、準備好要迎接一大群青少年的客廳和餐廳,發現了那疊椅子,對著我、驚呼出聲地說:「你還是去借椅子了啊?」。
聽到這個提問,我掩飾著心中的驚嚇、連忙尷尬地笑著回應:「對啊!」,而太太不但沒有發現我的緊張,還溫柔且開心地說道:「你真的好棒喔!你還是去借了椅子!」;這個超乎意料之外的讚美,讓我趕忙地放下手邊的事情,跑過去擁抱她。
太太:怎麼啦?我只是讚美你借椅子的事情,這麼感動喔?(甜蜜
我:我怕妳會罵我啊⋯⋯(藉著擁抱,沒讓太太看見自己帶著些微恐懼的臉
太太:為什麼「我」會罵你啊?(困惑
我:妳都沒遇過這種情況嗎?像妳的這個角色,就可以這樣說啊⋯⋯我不是已經跟你說過不要嗎?你要問,但是又沒有要聽,那你問我幹嘛?是在問心酸的喔?(台語碎碎唸)
太太:哈哈哈哈哈(看我演的煞有其事,笑彎了腰)⋯⋯我不會這樣認為啊!我覺得你很棒,我知道你想要讓孩子們可以有椅子坐,謝謝你呀!
那晚,這件事情就這樣落幕了!因為我的行為和背後的想法,都有確實地被太太接收、理解。

回到準備Podcast講稿的這一天。

為了讓這件事情可以成為剖析「溝通」的例子,我們又再一次進行對話、梳理自己和彼此在這個事件中的「行為—想法—自我認知」。因為嚴格講起來,我當時只有整理了「行為」和「想法」的部分,並沒有梳理到「自我認知」;而太太也沒有充分表達「原先覺得不用!但借了椅子之後,也覺得很好。」的脈絡。
在對話的過程中,太太說出了「原先會覺得不要再另外借椅子」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覺得額外購置的巧拼已經足夠,二是因為要再去請管理室搬椅子出來,我們也還要再把椅子搬上來,她自己都覺得蠻麻煩的了,所以不想我還要再另外花力氣。
太太是設身處地地在為我著想,是出於愛;對於這樣的初衷,我們也在對話中討論出更好的表達方式,太太可以這樣說:下去借椅子,對我來說會有點麻煩!但如果你不覺得麻煩,我支持你的想法。

這樣的說法,既把溝通的重心放回自己身上,更充分地表達了愛與尊重。

而我,也藉此機會再一次、細緻地爬梳這個事件。甚至,沿著「行為—想法—自我認知」的切線往內在深處剖析,發現了身上竟然貼有「我是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的標籤。
當時,我基於過去許多辦活動的經驗而累積出來的法則:備而不用,所以會希望多準備一些椅子;但是,在詢問太太的意見之後,我在沒有得到支持的情況下,不是選擇繼續溝通自己的想法,而是直接做出行動(去借椅子)。
這樣的行為(詢問對方的意見,但是卻不採納)讓我在毫不知情的狀態下抱著害怕;直到太太發現椅子的時候,這股尚未被發覺的害怕,才像蓄積能量已久的樹苗一樣,被推至高點、破土而出⋯⋯但這份害怕的核心/種子,是直到這次、更深層的爬梳,才被發現。
太太:你為什麼要害怕啊?我看到那疊椅子被藏在餐桌底下時,真的好想笑!
我:有點不想被妳發現吧!因為我有問過妳,妳已經說「不要」了啊!
太太:做這樣的事情,會被認為⋯⋯?(巧妙地引導我進行回溯
我:會被說「不懂得尊重別人」啊!

—〔療癒❺步驟〕中的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而我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我的父親,原本的工作範疇是國際貿易,專門為日本客人找尋需要的、適合的台灣商品或廠商;但是,他卻在我讀國中的時候,頂下了一間豆漿工廠。
印象中,他在那做出「頂下豆漿工廠」的決定前,曾帶回豆漿,要家人試喝、給他意見;因為味道實在不怎麼好,我給出否定的答案;但最後他還是頂下了那家工廠;然後,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們舉家從台北大安區搬遷至板橋,據說⋯⋯會需要搬家,是為了用賣了房子的錢幫父親還債。
在那之後,父親和母親之間的緊密度急速下降。每每聽到母親談及父親的言論,總是充斥著埋怨,最常聽到的就是:父親做的、任何與轉換跑道有關的決定,都沒有照顧到家裡的需要,更不會與她討論⋯⋯讓她非常難過、困擾。
而在一旁看到此情此景的我,也非常害怕被貼上「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標籤;但即使極力避免,在成長過程中仍然難免會有「詢問了他人意見,但在無法完整闡述自身想法的情況下,還是選擇按照自己心意去行動,但卻與對方的意見相左」的時候,於是讓「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標籤貼得牢牢的。
太太:我不會覺得你沒有尊重我喔!(溫柔
我:我知道啊!但我會害怕⋯⋯而這個害怕也讓我知道~我的心底深處,有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標籤。而這是可以拿掉的
太太:是啊!(微笑
我:而且,當這個標籤拿掉時,我就不需要再害怕⋯⋯以這次「借椅子」的事情來說,我就會變成是可以表達「還是想去借」的想法,待釐清地更清楚之後,再向妳解釋的,對嗎?而不是一開始就認定「妳不會理解」,然後就自己偷偷摸摸去借椅子,然後再次坐實「我不尊重妳」的標籤。
太太:嗯⋯⋯當然囉!而且,你會這樣做,是因為你很愛我、也很愛女兒們啊!(肯定的笑眼

溝通的層次

在療癒的個案中,無論是個人或是伴侶一同前來,我總是會協助、引導對方沿著「行為—想法—自我認知」的脈絡去釐清自己。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中的雙方會需要溝通、會產生衝突,通常都是在爭論「行為/行動/方法」的不同,很少人知道~真正需要核對的是「想法/心意」。所以當我在引導學員(們)更深一層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心意」時,很容易會發現~自己和對方其實根本不需要爭吵,因為彼此都是出於「愛」的。
在「借椅子」的例子中,太太是希望我在這次的連假中也能玩得愉快、不要因為付出太多而太累,而我並不會因為這樣的付出就覺得太多⋯⋯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其實是一樣的,而衍生出來的方法卻是兩極的「要/不要」借椅子。
如果我們可以在討論「要/不要借椅子」的行動時,更明確地、多一個層次地表達出「心意」時,那的確是可以免去不必要的互相猜想啦!
當然,我們也可以走到最深的核心:自我認知,將散發出害怕、恐懼、內疚、罪惡感⋯⋯等負面情緒的標籤,一起清除。

這樣,我們就能擁有嶄新的自我,一個更符合「愛」的自己,也能更有效且順利地與他人建立愛的連結。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歲前,我曾經在中壢的大阿姨家、屏東的奶奶家各待過一段時間;三歲時,雖然是被母親帶回身邊,但就是要被送去上幼稚園小小班。那時的我,因為要去幼稚園,哭了整整一個禮拜,甚至讓母親一度萌生辭職、在家帶小孩的念頭。 可想而知,分離對當時的我來說,已經超過可以承受的範圍。
上週,高嘉瑜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新聞,引起軒然大波;接下來好幾天,出現許多「切勿檢討受害者」、「辨識潛在加害者」、「暴力零容忍」⋯⋯等等的聲援文章,更有人寫下自己親身的被害者經驗。 我也不禁思考,是否來談談:我的親密關係暴力經驗。畢竟,我是加害人,不是被害人。
這次陪大女兒買相機的事,我是在整個事情都結束後,才想起自己當年買相機的經驗,也才回頭挖掘出當時沒有意識到的孤單。 這讓我重溫與「相機」有關的經驗,於是有機會覺察到「因為從來沒有被給予過,所以不知道自己其實很需要」的心理需求。
某日,有位年資逾十年的全職媽媽,前來療癒。近來,兒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衣著、課外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讓她有了「不再被需要」的感覺!但在一開始時,還算忍受得了⋯⋯直到一趟「應該要,但是卻沒有」歡樂的採買行,她終於被先生給踩爆了!
那天,有位想要跳脫傳統教養模式的媽媽,在與四歲多兒子的互動中,採用理解和對話的方式;但兒子越來越大,照理來說對話的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好,但仍有多次溝通無效的情形。 這讓她相當無力⋯⋯ 甚至再一次出遊時,個性溫和的先生,竟然出手打罵了兒子,而她沒有制止地冷眼旁觀,嚇壞了自己。
前陣子,終於輪到女兒們打疫苗了! 打疫苗的那天,原本是我和太座都要陪她們去的,但因為臨時有學員要預約〔療癒〕,所以我們依照之前的經驗(相較於施打後的隔天,施打當天的反應還比較小),決定由我單獨陪女兒們前去。 但大女兒卻對「媽媽沒有來」感到生氣!
三歲前,我曾經在中壢的大阿姨家、屏東的奶奶家各待過一段時間;三歲時,雖然是被母親帶回身邊,但就是要被送去上幼稚園小小班。那時的我,因為要去幼稚園,哭了整整一個禮拜,甚至讓母親一度萌生辭職、在家帶小孩的念頭。 可想而知,分離對當時的我來說,已經超過可以承受的範圍。
上週,高嘉瑜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新聞,引起軒然大波;接下來好幾天,出現許多「切勿檢討受害者」、「辨識潛在加害者」、「暴力零容忍」⋯⋯等等的聲援文章,更有人寫下自己親身的被害者經驗。 我也不禁思考,是否來談談:我的親密關係暴力經驗。畢竟,我是加害人,不是被害人。
這次陪大女兒買相機的事,我是在整個事情都結束後,才想起自己當年買相機的經驗,也才回頭挖掘出當時沒有意識到的孤單。 這讓我重溫與「相機」有關的經驗,於是有機會覺察到「因為從來沒有被給予過,所以不知道自己其實很需要」的心理需求。
某日,有位年資逾十年的全職媽媽,前來療癒。近來,兒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衣著、課外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讓她有了「不再被需要」的感覺!但在一開始時,還算忍受得了⋯⋯直到一趟「應該要,但是卻沒有」歡樂的採買行,她終於被先生給踩爆了!
那天,有位想要跳脫傳統教養模式的媽媽,在與四歲多兒子的互動中,採用理解和對話的方式;但兒子越來越大,照理來說對話的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好,但仍有多次溝通無效的情形。 這讓她相當無力⋯⋯ 甚至再一次出遊時,個性溫和的先生,竟然出手打罵了兒子,而她沒有制止地冷眼旁觀,嚇壞了自己。
前陣子,終於輪到女兒們打疫苗了! 打疫苗的那天,原本是我和太座都要陪她們去的,但因為臨時有學員要預約〔療癒〕,所以我們依照之前的經驗(相較於施打後的隔天,施打當天的反應還比較小),決定由我單獨陪女兒們前去。 但大女兒卻對「媽媽沒有來」感到生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日前跟太太有些爭執,在過程中我們各持己見,經過幾天的沈澱,決定找一個氣氛輕鬆的餐廳聊聊彼此這些日子的感受。 在過程中有一些情緒跟感受湧現,特別的地方在於我們彼此都有些學習,在表達各自的想法時,都先為彼此創造一個緩衝區,在互動過程中也會先接觸自己的內在。 太太在表達的過程中會先說,這是我內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不要討厭慣於討好的自己。委屈自己、討好他人是一種生存策略,如果你總是這麼做,代表這能為你帶來某些好處。只要你討好,就能讓事情處於控制之中,或舒緩氣氛讓自己感覺舒服。如果不斷討好讓你覺得疲憊,可以躲到無人的地方休息一會,但不要因此責備自己懦弱。
Thumbnail
我建議老夫老妻千萬不要溝通,主要原因,是溝通非常困難也非常複雜,除了誠意也需要能力。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各位好久不見,我是主管姐姐,不好意思我不太發文,我知道小傢伙都有發文和大家分享我們的生活日常。 也知道小傢伙的需求,這點我覺得很對不起她,小傢伙一直很克制忍耐,她是個好孩子,我真的很愛她,好幾次差點的擦槍走火,都停在我這邊,有一次最深入的時候,我的手又直覺地阻擋了小傢伙向下的手,那瞬間我看見了小
最近一次回我媽家的時候,因為我家的香皂沒了,於是我就問媽看看有沒有多的香皂可以給我,她給了我一塊之後,媽媽興奮地又找出一盒優質香皂,想要跟我分享。 然而,我當時選擇了拒絕。 老婆聽到我和媽媽對話後,提醒的話語,對我說「你這樣很不可愛欸」 這讓我深刻反思:為什麼我會拒絕呢?原因似乎是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日前跟太太有些爭執,在過程中我們各持己見,經過幾天的沈澱,決定找一個氣氛輕鬆的餐廳聊聊彼此這些日子的感受。 在過程中有一些情緒跟感受湧現,特別的地方在於我們彼此都有些學習,在表達各自的想法時,都先為彼此創造一個緩衝區,在互動過程中也會先接觸自己的內在。 太太在表達的過程中會先說,這是我內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不要討厭慣於討好的自己。委屈自己、討好他人是一種生存策略,如果你總是這麼做,代表這能為你帶來某些好處。只要你討好,就能讓事情處於控制之中,或舒緩氣氛讓自己感覺舒服。如果不斷討好讓你覺得疲憊,可以躲到無人的地方休息一會,但不要因此責備自己懦弱。
Thumbnail
我建議老夫老妻千萬不要溝通,主要原因,是溝通非常困難也非常複雜,除了誠意也需要能力。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各位好久不見,我是主管姐姐,不好意思我不太發文,我知道小傢伙都有發文和大家分享我們的生活日常。 也知道小傢伙的需求,這點我覺得很對不起她,小傢伙一直很克制忍耐,她是個好孩子,我真的很愛她,好幾次差點的擦槍走火,都停在我這邊,有一次最深入的時候,我的手又直覺地阻擋了小傢伙向下的手,那瞬間我看見了小
最近一次回我媽家的時候,因為我家的香皂沒了,於是我就問媽看看有沒有多的香皂可以給我,她給了我一塊之後,媽媽興奮地又找出一盒優質香皂,想要跟我分享。 然而,我當時選擇了拒絕。 老婆聽到我和媽媽對話後,提醒的話語,對我說「你這樣很不可愛欸」 這讓我深刻反思:為什麼我會拒絕呢?原因似乎是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